老貓|以實瑪利的羅盤
@tangmax0440
Sun, Apr 13, 2025 8:27 AM
Sun, Apr 13, 2025 8:27 AM
2
1
《未命名##name##》
未命名 ##NAME##【第169屆芥川賞入圍作品】
名字是個很有趣的概念。在神祕學相關的範疇裡,真名可以成為驅使某物某人的咒語;名字會成為存在的框架,用名字去定義某個人的同時,也是在賦予該人某種特定的形象。
現代社會的人多半會有複數的名字,行走在社會,與活在現實世界的自己相關的本名;還有行走於虛擬世界(網路)的網名,哪怕這兩個名字指向同個存在,卻也可以像是截然不同的人。
老貓|以實瑪利的羅盤
@tangmax0440
Sun, Apr 13, 2025 8:28 AM
蝙蝠俠握住真言套索報上名字時,他喊的不是布魯斯韋恩,就只是蝙蝠俠而已。
老貓|以實瑪利的羅盤
@tangmax0440
Sun, Apr 13, 2025 8:33 AM
雖然名字不是本書最主要的重點,但就是這「未命名」的要素勾起了我的興趣。
在序言中作者是這麼說的:「我無法苛責那些在遭遇困境時選擇沉默的人。」
遭遇困境,更為具體是當發現自己身為兒童色情受害者的時候,選擇沉默的受害者。選擇沉默的原因有很多,自己到底是不是受害者的困惑、不想被人評價被了解的過去……哪怕現在是可以匿名的時代,卻仍然會有人選擇空格,就讓自己成為未命名、沒有名字的存在吧。
老貓|以實瑪利的羅盤
@tangmax0440
Sun, Apr 13, 2025 8:41 AM
故事裡,美砂乃希望雪那可以稱呼他為Misa,而他自己也會在私下稱呼雪那為Yuki;這種暱稱看上去或許不單純只是小孩子替好友取了代表關係親近的稱呼,而是給予彼此一個可以逃避現實的空間,只要我們這樣稱呼彼此,我們就能成為不一樣的兩個人。
但雪那始終抗拒稱呼Misa,彷彿不給美砂乃逃跑的餘地,當兩人決裂後的未來,我們仍然不知道美砂乃實際上經歷了什麼。是更為深邃的黑暗?還是其實也是讓他不知道自己是否為受害者的困惑?
雪那最後改名成Yuki,一來是為了避免在社會上被查出年幼時拍攝過的照片,二來或許更有可能是因為過了這麼多年,他終於想成為Yuki。自己不全然是受害者,無論用什麼標籤安放在他身上都只會徒增傷悲,所以幼時好友所取的名字才會成為最終的歸宿。
老貓|以實瑪利的羅盤
@tangmax0440
Sun, Apr 13, 2025 8:52 AM
整本書的力道很輕,就連或許會讓人不太舒適的暗示性內容也只是很普通的寫著描述而過,沒有使用帶有批判性的形容詞或語句,是非對錯留待給讀者去感受,更甚至可以說是主題的未成年偶像與兒童色情也沒有深刻的描寫,佐以其他同等比重的元素(夢小說),雖然最後仍收束在兒童色情,但讀起來就像是雪那的個人故事而不帶有議題討論的深刻。
這或許也是為何名字在這本書有其重要性。雪那讀夢小說時是不代入角色的類型,也因此小說中他的名字始終是「##NAME##」,身為經歷過的人,他只是不想成為有著特定名字而被獨立而出的存在。
這是否算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法?還是說只是因為那段應該私人的過去本就不應成為被討論的議題?
從書名與主角對夢小說的想法來看,可以得出一個有趣的可能:給予那些想知道的人了解的機會,但身處其中的自己是不必要被認識的存在。
老貓|以實瑪利的羅盤
@tangmax0440
Sun, Apr 13, 2025 8:55 AM
就像夢小說一樣,所有的人都能將自己代入悲劇故事中,真正的主角是誰並不是重點。
而至於自己在其中也曾體驗過的快樂,那些私密的體驗,就是獨屬於Yuki的了。
不過這當然是很跳脫的看法,畢竟這本書的作者不是雪那www
老貓|以實瑪利的羅盤
@tangmax0440
Sun, Apr 13, 2025 9:01 AM
不過,身為一個就連家人都會用網名來呼喚我,甚至有時候會忘記自己本名而不知道別人在喊我的人,與名字相關的題材對我來說總是很有趣。
在看之前,我猜想這或許是本探討想活在什麼世界的故事。
人會在不同場合戴上不同面具,用不同身分活在不同的地方,但到底哪一個身份,被用哪個名字稱呼時,你最會感到自在呢?
真名一定得是本名嗎?真名,真正的名字到底是什麼?有時候忍不住會想,言靈領域裡只要被知道了真名就等於將自己的生殺大權讓出去,那我的真名會是什麼呢?
雖然離題了,但在台灣,人一生只有三次的改名機會,這是不是代表我們只有三次成為新的人的機會?
載入新的回覆
名字是個很有趣的概念。在神祕學相關的範疇裡,真名可以成為驅使某物某人的咒語;名字會成為存在的框架,用名字去定義某個人的同時,也是在賦予該人某種特定的形象。
現代社會的人多半會有複數的名字,行走在社會,與活在現實世界的自己相關的本名;還有行走於虛擬世界(網路)的網名,哪怕這兩個名字指向同個存在,卻也可以像是截然不同的人。
在序言中作者是這麼說的:「我無法苛責那些在遭遇困境時選擇沉默的人。」
遭遇困境,更為具體是當發現自己身為兒童色情受害者的時候,選擇沉默的受害者。選擇沉默的原因有很多,自己到底是不是受害者的困惑、不想被人評價被了解的過去……哪怕現在是可以匿名的時代,卻仍然會有人選擇空格,就讓自己成為未命名、沒有名字的存在吧。
但雪那始終抗拒稱呼Misa,彷彿不給美砂乃逃跑的餘地,當兩人決裂後的未來,我們仍然不知道美砂乃實際上經歷了什麼。是更為深邃的黑暗?還是其實也是讓他不知道自己是否為受害者的困惑?
雪那最後改名成Yuki,一來是為了避免在社會上被查出年幼時拍攝過的照片,二來或許更有可能是因為過了這麼多年,他終於想成為Yuki。自己不全然是受害者,無論用什麼標籤安放在他身上都只會徒增傷悲,所以幼時好友所取的名字才會成為最終的歸宿。
這或許也是為何名字在這本書有其重要性。雪那讀夢小說時是不代入角色的類型,也因此小說中他的名字始終是「##NAME##」,身為經歷過的人,他只是不想成為有著特定名字而被獨立而出的存在。
這是否算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法?還是說只是因為那段應該私人的過去本就不應成為被討論的議題?
從書名與主角對夢小說的想法來看,可以得出一個有趣的可能:給予那些想知道的人了解的機會,但身處其中的自己是不必要被認識的存在。
而至於自己在其中也曾體驗過的快樂,那些私密的體驗,就是獨屬於Yuki的了。
不過這當然是很跳脫的看法,畢竟這本書的作者不是雪那www
在看之前,我猜想這或許是本探討想活在什麼世界的故事。
人會在不同場合戴上不同面具,用不同身分活在不同的地方,但到底哪一個身份,被用哪個名字稱呼時,你最會感到自在呢?
真名一定得是本名嗎?真名,真正的名字到底是什麼?有時候忍不住會想,言靈領域裡只要被知道了真名就等於將自己的生殺大權讓出去,那我的真名會是什麼呢?
雖然離題了,但在台灣,人一生只有三次的改名機會,這是不是代表我們只有三次成為新的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