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藍青空
[去唱卡拉OK吧│岡聰實&成田狂兒] 牽繫(下)+番外(完)[普] - 在水裡寫字

[去唱卡拉OK吧] 牽繫(下) | 海藍的沙龍

本文為日本電影《去唱卡拉OK吧!》與日本兒童文學作家廣嶋玲子所著《魔法十年屋》(台灣由親子天下出版)聯合衍生,為岡聰實視角,電影情節主軸與人設,43/18→55/30的年齡。
有《去家庭餐廳吧。》第14回情節。有私設、O O C與可能解釋違,還請慎入。

カラオケ行こ 去唱卡拉OK吧
映画カラオケ行こ!
去家庭餐廳吧 ファミレス行こ
成田狂兒 岡聰實 狂聰狂無差
在水裡寫字
海藍青空
(上)的交易雖然早就想好了,
但結局是邊寫邊想邊決定的,
完成修改的時候才發現,
我把最近對台灣與罷免的擔憂也寫了進去:

他們都簽了。

雖然人微言輕,但還是想說:
請把生命留給你愛的人,
罷不掉爛委,就是跟中國同歸於盡。

最後謝謝讀到這裡。
海藍青空
海藍青空
趁還記得,留下一點紀錄,能寫多少就寫多少。要先說明的是,因為個人經驗有限與情感愚拙,難以理解漫畫裡角色的情感變化,本文全以電影的劇情細節、角色塑造與情感脈絡發揮,有關《去家庭餐廳吧。》的詮釋也是以此延伸與推測。
已經提過發想來自廣嶋玲子老師的《魔法十年屋》第一集,大概是去年八、九月的事,這部作品類似單元劇,每個有需求的客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藉此擴展「十年屋」的設定──我愈讀就愈覺得:入獄前的狂兒根本是潛在客戶!
海藍青空
在我的理解裡,電影版的狂兒一直都很重視也很在意聰實的意願,即使有求於人仍讓聰實有拒絕的空間;後來聰實給了他很單純的關心和付出,會認真為他想辦法度過難關,會像一般人一樣吐槽他、嘲笑他唱的歌很難聽,會對他的「誤會」生氣,因為在意他的生死放棄糾結了一個多月的合唱祭,還唱了狂兒最喜歡的〈紅〉作為鎮魂曲──而〈紅〉是一首「孤獨、無法挽回而終究失去」但仍「情感執著」的歌曲。狂兒前半生缺少的情感,大概聰實都給了。但聰實是活在陽光下的人,而且當時才十四歲,即使狂兒有察覺自己的情感與珍視超過了「忘年之交」的程度,也會壓抑下去──如果把電影裡校門口的「分別」解釋為狂兒第一次「不要靠近我」,那就說得通了。
海藍青空
很有趣的是,最近重看了《灌籃高手》的動畫34集,三井在終於誠實面對自己,回到湘北籃球隊、並且接連比賽得勝後,陪他來找碴的死黨德男和另外兩位「不良」好友刻意遠遠跟三井打招呼,說「看到曾經的死黨小三在籃球界這麼活躍,怎麼說呢,我們都覺得很驕傲」,是一種「之後會被疏遠」的確認、準備與防禦,幸好三井回應:「笨蛋,現在也還是死黨對吧!」大約就是這樣的心理──不讓聰實被黑道汙染與傷害,是漫畫版狂兒的絕對原則,電影版的又變本加厲。
海藍青空
所以我在推測狂兒決定「寄放盒子」的思考時,是有心避開戀愛的認知,還有一想到「以後」就中斷。正因為這份情感過於珍貴,他才覺得自己不應該擁有,於是想「交給時間保管」,甚至寧可與這些回憶一起下葬,也不想讓它們被他人玷污。我總覺得狂兒對聰實的感情帶有一種崇敬,就像他曾說聰實是「天使的歌聲」。而他使用「天使」、「魔法」等詞彙,以及將生死當成可以隨口開的玩笑,都是電影裡塑造狂兒的防禦機制,意即「我會盡力留住,但『失去』也無可奈何」。與此同時,他非常珍惜聰實的付出與情感,玉井的失控提醒了黑道背景的危險,所以覺得自己「不能再打擾他」,畢竟他和聰實活在不同的世界──等聰實過了青春期,就會明白該往哪裡走,該離他這種人多遠。
海藍青空
這與「捨不得放手」的情緒不同,而是一種更根本的矛盾──「我沒有資格/不可能擁有,但我無法讓它消失」。我覺得,這種心理很符合初次對同性產生情感自覺、自我認同掙扎的狀態。如果聰實是狂兒第一個喜歡的同性,又保有部分昭和男兒的性別觀,想必多少會有這樣的掙扎吧。
在這樣的理解脈絡下,(上)的段落很快就寫完了。但發想故事容易,最難的永遠是收尾:如果送去保管,狂兒會是什麼契機下才會取回來?
海藍青空
原本最自然的想像是電影最末的電話之後。但考慮到「刺青」的存在──我認為「聡実」是狂兒在獄中孳生的思念仍然超過他所能忍耐的程度,相較於身外之物,刺在體膚上更具恆久性,可以將這份情感刻進生命裡,也不會因為取回「思念」破壞了原本不去打擾的初衷──但無論如何,他還是跟聰實恢復了聯繫。直到寫完《去家庭餐廳吧。》第14話的筆記後,我忽然意識到這似乎是一個適合的時間。「如果是相同的,那我就放心了。」表面上是狂兒理性希望「好聚好散」,在分離之前能再陪聰實久一點,因為聰實改變了原本「之後不要再見面」的決定;私心上,他可能開始盼望這個「需要」愈久愈好。
海藍青空
也就是說,聰實的決定讓狂兒有了一點勇氣,能夠拾回盒子──「盒子」的設計是狂兒允許自己再次擁有過去的記憶與情感──即使其實他從未忘記,但領回去就是一種承認,願意面對自己的內心。其實我還有想到「潘朵拉的盒子」──算是把當年收起來的「希望」打開吧。只是「希望」對狂兒來說究竟是受苦,還是幸福,如今還無法定論。
既然寫了衍生,當然希望是後者。再接下來設想的是:如果聰實知道了這件事,他會有什麼反應?如果要讓他與十年屋交涉,會是什麼動機?交涉之後如果被狂兒知道,狂兒會不會接受?
海藍青空
我想,聰實如果知道狂兒做了這樣的交易,一旦相信這一切是真的,一定會非常生氣──他一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狂兒總是用「這樣比較好」來說服自己放棄;反而對狂兒的「堅持」,他更能理解與認同,就算他可能無法全然明白狂兒的思路,從十四歲就這樣了,所以他把原本要給狂兒的護身符扔在他身上──就算氣到轉身離開,還是忍不住要回頭給他。那一段我很喜歡,我想對狂兒來說也是衝擊──我明明在刻意激怒你,給你疏遠甚至放棄的理由,而且成功了,你卻還是願意選擇給我護身符。雖然這是從原作漫畫裡「扔護身符」段落的延伸與改編,但在電影情節的安排下,這個「扔護身符」原本要別離的橋段,留下了對彼此的捨不得。把意義放寬,如果說天台是兩人走入彼此世界的起點,這段大概就是兩人第一次用自己的方式向對方表達了「愛」。
海藍青空
聰實會來到十年屋的理由,我花了一點時間才想到在《去家庭餐廳吧。》有點類似的紀念物是手錶。這段很多衍生創作者有不同的解釋,但我自己寫到這裡,覺得狂兒在聰實有意試探說「我有光明的未來」、「將來要當公務員(所以不會跟黑道份子有太長久的往來)」之後,因為「意料之中」,他失落但(還能保持)平靜地接受了,在聰實的手機沒電、又沒有手錶的情況下,遞出自己戴著的錶,又說了那番話,是單純的祝福聰實的未來、和想「留一點什麼在聰實身邊」的捨不得,所以告訴他「不用還」。跟燒肉餐廳聰實說「以後不要再見面」一樣,狂兒在這種情境下通常是當機狀態,他只是順從本能,給予聰實當下需要的東西,也不自覺地流露出心底的捨不得而已。
海藍青空
如果聰實是用這個角度理解的話,後面的決定應該就是順理成章的了。原本我只想讓聰實在十年屋那裡簽了約,回來以後跟狂兒「溝通」就好。但可能是受到罷免氣氛影響,覺得「溝通」不夠,這份合約應該要兩人一起同意,所以還得說服狂兒簽名──會這麼介意狂兒用「一年壽命」簽約,是因為狂兒年長聰實25歲,又曾經是黑道。狂兒在當初簽約時不在意,在於他認為跟聰實沒有、也不該有未來;但時至今日,聰實怕他會死掉是狂兒深深明白的事,所以一旦能理解彼此付出與表達情感的方式不同,聰實只要以「如果你願意陪我久一點」為由,狂兒就「非簽不可」吧。
海藍青空
在兩人巨大的差異裡,先是好奇、渴望對方的異質性,在探索自身情感的過程尋找彼此的相似點;隨著磨合,連「和我預想的不同」也變得可以接受,甚至喜歡的時候,我想,這就是可以真正彼此相伴的愛——在差異中相互理解,在理解過程產生衝突,但仍然願意選擇對方。尤其我很喜歡的是,電影版的兩人都能給予對方「被愛(並不僅限於後來發展出來可以對彼此承認的戀愛之情,還有友誼、認同與尊重)」帶來的安全感與支持,這個比現實的條件更真實也更珍貴,所以失去對方才會如此難捨、最終還是會向彼此靠近的原因。
海藍青空
總之在寫這篇的過程,也整理了我對他們之間的理解,思考著怎麼選擇才能讓他們走向幸福。雖然可能不夠完整,但希望將來的我回過頭來看的時候,能想起當時的思路與情感。這個過程是非常愉快的,如果讀完的人也能有所共鳴的話就太好了。
最後還是感謝能讀到這裡。
海藍青空
看到朋友傳給我這個廣告嚇一跳🤣
客來喜也是喜歡甜食的橘貓🤣
還剛好是昭和式布丁的廣告😌

陳翔 (@xiang_0718) on Threads

不過是貓貓吃貓貓布丁🤣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