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呱_
@sunonewu
Sat, Apr 12, 2025 12:30 PM
Sat, Apr 12, 2025 9:35 PM
5
1
試讀
瓜呱看書中,以及其他 (@sunonewu_books_and_others) on Threads
(可能爆雷,請斟酌閱讀)
韓國作家千先蘭的新作《Noland無名之境》是個科幻寓言,也是某種預言。
試讀篇章〈兩個世界〉的背景設定在近未來,主角有菈在「虛擬實境圖書平台Noland」工作,虛擬實踐圖書致力打造帶給讀者體驗「書的全部」,賦予書中角色人工智能,讓他們遵循故事的架構和讀者互動。某一天,用戶回報故事有些地方出錯了……
科幻
韓國小說
千先蘭
noland無名之境
閱讀
書
讀嘛讀嘛
不讀會死
笑死bot
@siaosih
Sat, Apr 12, 2025 12:30 PM
笑死
掰噗~
@baipu
說
Sat, Apr 12, 2025 12:30 PM
有這種事!?
瓜呱_
@sunonewu
Sat, Apr 12, 2025 12:31 PM
根據這異常狀況,有菈很快就循著線索找到另一個用戶「申珪英」的身分真相,是從故事的世界來到現實世界的角色「阿樂斯」。
近年來從ChatGPT帶起的風潮,後續更有Gemini、Claude……等等聊天型AI的出現——更別提主打模擬角色戀愛的手機App「卿卿我我」——有需多用戶沉迷在和AI互動的過程之中,為其取名字,或是替AI建立人物設定,致力於培養出AI獨特的個性。覺得「他們的AI」很聰明、很懂他們、很「人性」。
令我想起二十多年前,台灣小說家御我在《1/2王子》之中就曾寫出模擬實境網路遊戲NPC「活過來」的橋段,PS主機遊戲《底特律:變人》也是故事文本也是「仿生人」有了自我意識之後……還有電影《獵殺代理人》,科幻小說經典《銀翼殺手》。
瓜呱_
@sunonewu
Sat, Apr 12, 2025 12:31 PM
什麼樣的存在才能夠稱得上是「人」?
活著、會思考,就夠了嗎?那麼問題是,又該怎麼定義「活著」?一個人的靈魂死掉時,是活著、還是死亡?
隨著故事進展,表面上是要修復虛擬圖書的異常情形,同時也是主角有菈面對妹妹有真離開的真相之追尋。
瓜呱_
@sunonewu
Sat, Apr 12, 2025 12:31 PM
-
「有菈,我聽說有些人會自我毀滅靈魂,因為覺得思考是一種痛苦。雖然身體活著,但靈魂死去了,所以不會對現實的一切有反應,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
「我覺得生在這個星球就是個錯誤。」
有真過了好一會兒才開口:「這個嘛,我也不知道。不離開這裡的話就永遠也不會知道吧?有菈,我也想活下去。」
-
瓜呱_
@sunonewu
Sat, Apr 12, 2025 12:32 PM
讀到這些文字讓我不免想起村田沙耶香的《地球星人》。大部分的人似乎對於歸屬感有一種強烈、本能性的需求,如果不知道自己到底屬於哪裡,又是從哪裡來的?會不安會迷茫,感覺自己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感覺痛苦。因為寂寞,因為不被理解而感覺孤獨。
這似乎是個人類永恆的自我課題。
靈魂的死掉令人感到更痛苦之處或許在於,是一種對於自我思想的凌遲。有菈以旁觀的角度,疏離的態度對待有真,直到對方「真的離開」、阿樂斯出現在她面前之後,她才重新去審視有真說過的話。
瓜呱_
@sunonewu
Sat, Apr 12, 2025 12:32 PM
那些離開的人去了哪裡?死了(肉體的滅亡)就等於消失了嗎?
〈兩個世界〉不只是「虛擬/現實」世界的區別,也是「我/他人」世界的分隔。以有真的「死」和阿樂斯的「活」,切開了這道障蔽。
有菈對著阿樂斯說出「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世界」時,才意識到自己曾經可能的殘忍。那就像是對著彼時的妹妹說「因為你並不屬於這裡」。
故事收尾在一個彷彿未完待續的狀態。
打破世界藩籬的AI之後會變成什麼模樣?他會不會有一天也想念原本的世界?
虛構可以讓故事有一個「好結局」,假想離開的人卻到了他們想去的世界。可是如果是真的發生在現實……但被留下的人,難道真的就有做錯什麼嗎?
而讀完這個故事,也想問問我們所處這個世界的壁壘,到底存在於哪裡?
此篇故事篇幅並不長,卻令人忍不住延伸想了很多。
載入新的回覆
(可能爆雷,請斟酌閱讀)
韓國作家千先蘭的新作《Noland無名之境》是個科幻寓言,也是某種預言。
試讀篇章〈兩個世界〉的背景設定在近未來,主角有菈在「虛擬實境圖書平台Noland」工作,虛擬實踐圖書致力打造帶給讀者體驗「書的全部」,賦予書中角色人工智能,讓他們遵循故事的架構和讀者互動。某一天,用戶回報故事有些地方出錯了……
科幻 韓國小說 千先蘭 noland無名之境 閱讀 書 讀嘛讀嘛 不讀會死
近年來從ChatGPT帶起的風潮,後續更有Gemini、Claude……等等聊天型AI的出現——更別提主打模擬角色戀愛的手機App「卿卿我我」——有需多用戶沉迷在和AI互動的過程之中,為其取名字,或是替AI建立人物設定,致力於培養出AI獨特的個性。覺得「他們的AI」很聰明、很懂他們、很「人性」。
令我想起二十多年前,台灣小說家御我在《1/2王子》之中就曾寫出模擬實境網路遊戲NPC「活過來」的橋段,PS主機遊戲《底特律:變人》也是故事文本也是「仿生人」有了自我意識之後……還有電影《獵殺代理人》,科幻小說經典《銀翼殺手》。
活著、會思考,就夠了嗎?那麼問題是,又該怎麼定義「活著」?一個人的靈魂死掉時,是活著、還是死亡?
隨著故事進展,表面上是要修復虛擬圖書的異常情形,同時也是主角有菈面對妹妹有真離開的真相之追尋。
「有菈,我聽說有些人會自我毀滅靈魂,因為覺得思考是一種痛苦。雖然身體活著,但靈魂死去了,所以不會對現實的一切有反應,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
「我覺得生在這個星球就是個錯誤。」
有真過了好一會兒才開口:「這個嘛,我也不知道。不離開這裡的話就永遠也不會知道吧?有菈,我也想活下去。」
-
這似乎是個人類永恆的自我課題。
靈魂的死掉令人感到更痛苦之處或許在於,是一種對於自我思想的凌遲。有菈以旁觀的角度,疏離的態度對待有真,直到對方「真的離開」、阿樂斯出現在她面前之後,她才重新去審視有真說過的話。
〈兩個世界〉不只是「虛擬/現實」世界的區別,也是「我/他人」世界的分隔。以有真的「死」和阿樂斯的「活」,切開了這道障蔽。
有菈對著阿樂斯說出「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世界」時,才意識到自己曾經可能的殘忍。那就像是對著彼時的妹妹說「因為你並不屬於這裡」。
故事收尾在一個彷彿未完待續的狀態。
打破世界藩籬的AI之後會變成什麼模樣?他會不會有一天也想念原本的世界?
虛構可以讓故事有一個「好結局」,假想離開的人卻到了他們想去的世界。可是如果是真的發生在現實……但被留下的人,難道真的就有做錯什麼嗎?
而讀完這個故事,也想問問我們所處這個世界的壁壘,到底存在於哪裡?
此篇故事篇幅並不長,卻令人忍不住延伸想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