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an
AI與人
""AI放大的是格局的落差""
「優秀的人會因為AI時代的到來而更加優秀,而沒有培養出自我成長能力的人,則會因為這個時代的到來而更加難找到工作。」

如果認為自己活著只是想要餬口,所以不用提升自己也沒關係的狀態,將會變得更加艱難。

交作業
🌙 Yan
人類在世代間從事的工作多半還是勞力大過於腦力,直到現在也是單一性的機械重複作業(不舉例避免被誤會歧視職業)占了社會的80%。真的會運用到腦力分析與創作的工作少之又少,就算有,除了入門標準高(或冷僻)之外,就是在個體成名(或者利用各種社會資源證明自己有價值,例如證照)之前,可以換取的薪水都低得嚇死人,有時候還遠不如勞力取向的工作。
🌙 Yan
AI世代的來臨,不只是為人們提供了生活的便利而已。
更可怕的是,現在還是很多人不覺得AI到底提供了什麼便利,因為他的生活並沒有和AI現在的幼年期一起在進化。這樣的狀況還會持續,直到突破性的來臨,人們才會驚覺「為什麼都沒說?」、「為什麼都沒有一點點徵兆?」。那時的社會將很有可能面臨一大批淘汰潮,至於怎麼淘汰,淘汰會帶來怎樣的情緒潮引動的行為,只能說必定會在歷史上添上濃厚的一筆重色。
🌙 Yan
如此觀之,現在正是重要的時間節點,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開始突然進入「自我覺察」的狀態中,開始思考自己是誰、能做什麼、我與他人有什麼不同? 我有什麼獨一無二的地方。
🌙 Yan
未來的工作取向,人們不再只是要跟人們競爭,還有AI。
電影裡面常見的勞力工作,這個部分在承載AI的機體還沒被研發出來之前還可以苟延殘喘一下之外;人類引以為傲的邏輯分析型的簡單型腦力工作,是最優先會被取代的部分。而這一點其實已經在各領域工作間可見端倪。
🌙 Yan
管道自己是社會上某個重要領域的小螺絲釘工作者,因為求職經歷的漫漫,在AI尚未誕生之前,就必須要每年都「革命」自己一次,以證明自我價值換取工作的offer。因此我很習慣接收新知,對於有什麼新鮮的事情,除了自己本身就有興趣之外,生活帶來的慣性在肌肉裡形成記憶,直到現在我基本上可以躺平等退休的狀態下,也還是會持續汲取經驗讓自己進步。
雖然這個速度在沒有生存壓力之下,真的慢了許多。
🌙 Yan
我看見的是,在安逸的領域裡面,真的沒什麼人會警覺到自己的工作其實輕易的就可以被AI取代這件事。雖然我從事的並不是什麼太過困難(我覺得啦,但進門還是很難的🤣)、但其實也沒這麼簡單的的腦力工作,很多時候也要伴隨著許多情緒勞務。但其實,我認為這是可以輕易被取代的。
🌙 Yan
在這個領域裡面,大部分因為很穩定的等退休的心態就是在工作上混吃等死(很不好聽,但真的是這樣),反正只要不出大錯,他真的就可以安穩到退休。
所以其實這個領域裡面的工作人員,許多在邏輯文書處理情報篩選的能力上,真的都非常差(很多時侯我都會覺得到底自己為啥要擠破頭加入這個蠱盆一樣的地方,並質疑起篩選系統到底有沒有用),而這些正好都是AI的強項。

試想,如果我是老闆,我怎麼會想要請一些來公司就是除了八卦和垃圾話之外腦袋沒多少料,處理事情還超級慢的人呢?= =還要包他退休。
AI簡單明瞭又沒有情緒垃圾,基本上只要擁有決策的能力,進行工作可以有條不紊,不需要去負擔溝通責任這件事情
🌙 Yan
那在這樣的情況下,怎樣的人會優先被淘汰呢?
🌙 Yan
私以為,溝通能力不好,不會講話不會問問題,邏輯上找不到主鍊的人,將會在這樣環境運作之下悄無聲息地被影響到。
🌙 Yan
現在有很多人覺得AI沒什麼屁用,講得多突破科技,還不是只能用文字問問題?對生活沒有什麼「實質性」幫助? 要做的事情還是要自己去做。而且有時候AI答出來的答案還會很奇怪。

要知道,它現在還這麼「沒有用」,正是「你還有用」的理由。等到它「很有用」的時候,你「還有什麼用」呢?

這,不就是邏輯鏈問題嗎?
🌙 Yan
只會抱怨這些事情的人沒有意識到,在這背後已經提醒了我們,人類應該怎麼樣找到自己的價值? 以及人類和AI到底自此各自的定位應該何在?
🌙 Yan
如果你會覺得AI無能,其實不是他無能,而是你無能

因為你無法問出有效的問題,自然得不到有效的答案。這就好像無法使用錘子獲得成果的人,去責怪錘子沒有用一樣。工具本身只是工具,如何使用工具,是人們自己的責任。

如何有效率地問出能解決問題的答案,訓練自己的邏輯鍊和問問題是基本能力,還有,個體本身對於基礎知識的認知和積累也變得非常的重要。

>>>自己內建知識庫越深廣的人,越能從AI這個輔助上打出好成績。
🌙 Yan
老實說,這些素養無論是否是AI時代都很重要啊。
只是過往也沒什麼人重視知識分子與內在格局的重要性,也越來越不重視。在社會「笑貧不笑娼」、「重視抱團」的情境下,集體意識已經注視很久的是外在的光環,而不是內在的光芒。
🌙 Yan
是時候換換口味了。
🌙 Yan
當你知道自己的定位何在,你就是AI永遠取代不了的人

「要知道自己是誰」這件事說來簡單,卻是一輩子的功課。神奇的是,最終我們跟隨時代洪流繞了一圈,還是回到這個課題之上。在「自我」之前,誰能說自己已經「真正的獨立」?每一次生命在我們的生活中留下的痕跡,都是在叩問我們: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如果你真的如同自己所說的了解自己,那應該早已透過「自我」實踐出理想的生活。那又怎麼會有恐懼和抱怨呢?
🌙 Yan
所有的恐懼與情緒,都在指向自己和自我之間的關係齒輪油需要潤滑的地方:越抵抗,越卡住。

練習與自己對話,從中抓出一些邏輯鏈上的矛盾與錯誤,練習與自己溝通,達到情緒平緩的共贏。你會發現生活自然會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地方,沒有那麽多「不平則鳴」的無病呻吟。

再回過頭來,你會發現,不知不覺中,你達成了上述人們對於Ai恐懼中缺乏訓練的那一塊。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