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這次的爭議(?),安妮的日譯指出,原作裡有寫到「紅頭髮的人,就算只是想像,也不能穿粉紅色的衣服(Redheaded people can’t wear pink, not even in imagination.)」,我得承認我現在手上沒有任何版本的清秀佳人,只能相信日譯的說法了。的確這似乎是一個安妮不該穿粉紅的正當理由,但也讓我更相信蒙哥馬利是有看過雷碧嘉並且刻意要做出兩者的形象區別的。引述一下朋友半開玩笑(?)的結論:「也許安妮是在做規避設計,動畫把她改回來了。」
我有搜到這篇文章,就是在這裡看到「加拿大在地化」的評論的,這篇文章提到安妮的角色塑造更為立體獨特,這點也沒錯,當年這波少女勵志文學應該還有不少,包括蒙哥馬利另一部作品清秀小佳人(The Story Girl),在那個年代這種有點離經叛道的少女主角應該還不少,但只有安妮留到今日,雖然我覺得安妮的影視化成功率也幫了一把。
先說重點(?),雷碧嘉是個粉紅色狂魔。
清秀佳人是出版於1908的加拿大兒童小說,雷碧嘉則是1903年出版的美國小說(根據Wiki,最初是寫給全年齡的,但現在也被視為兒童小說),兩書的相似點有:
1.故事開頭都是女主角正在搭車前往收養她的新家庭,只是收養安妮的一對兄妹,而收養雷碧嘉的是她的兩個阿姨。
3.收養她們的監護人中,有一名是刀子嘴豆腐心的「老處女」型角色,表面上對女主角嚴苛無比,時時訓話和糾正行為,頗有「妳再犯一次錯我就把妳送走」的威脅感,但實際上對女主角疼愛有加,根本放不了手。此外,故事也都以其中一名監護人因年老體衰而過世、女主角面臨無法升學的困境為轉折點,急速邁向終點。安妮這邊過世的是和藹寡言的馬修,雷碧嘉這邊走的則是刀子嘴豆腐心的米蘭娣阿姨。
Rebecca of Sunnybrook Farm (Wiggin)/Chapter 30 - Wik...
值得一提的是,小魯兒童小說文庫的改寫版把「阿拉丁和公主互訴衷腸」這段改成結局,米蘭娣阿姨留了遺產的事則在前面用幾句匆匆帶過,實在不能不說當年的小魯編輯部或改寫作者有一顆羅曼蒂克
但現在可能不太恰當的心。回過頭來,評論一般(?)是認為安妮和雷碧嘉的故事設置會相似,主要還是因為取材和反應當代的社會,像是有大量失去父母的孤兒或超生沒錢養的子女,還有相反的因意外失去子女沒人扶養的中老年(雖然安妮和雷碧嘉的監護人都是沒結婚),以及上面提過的新女性思想的崛起。當然,評論也會提及清秀佳人還多了很多加拿大風光就是了(這樣還是以雷碧嘉為「本位」啊)。
「她迅速地解開辮子,將頭髮梳成波浪形,再用粉紅色絲帶把整束頭髮繫在背後,然後換上那件漂亮的粉紅色新衣服。她的眼睛掃過那把粉紅色洋傘,和她的衣服配得正好。雖然它不適合帶到學校去,但學校裏的女孩都沒見過這樣的洋傘,趁這個機會帶去讓她們開開眼界。打扮好了,雷碧嘉飛快地跑下樓。經過客廳的穿衣鏡時,她朝鏡子裏的人望了一眼,不禁樂昏了。光芒閃耀的雙眸,紅雲似的臉頰,波浪似的垂髮,配上粉紅色的洋裝,粉紅色的洋傘,哇!簡直就像天上下凡來的小仙女。『快一點鐘了,再不走,就要遲到了。』雷碧嘉跳過門檻,摘下一朵粉紅色玫瑰花,插在胸前,然後幾乎是用飛的速度趕回了學校。」
默片版的宣傳海報則是(哇,是瑪麗璧克馥)
電影(1932版)的海報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