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https://images.plurk.com/5t2LEUKnPWP4nUBZn5XSZb.jpg
奧拉維城堡 > 歷史

瑞典東部邊境的守護者

奧拉維城堡曾經建在一個人口相對稀少的地區。然而,該地區具有重要的軍事和地理意義;自《巴赫金薩里和約》(1323 年)以來,該地區一直被邊界一分為二。最初,邊界位於瑞典和諾夫哥羅德之間,後來位於瑞典和莫斯科大公國之間。 15 世紀末,莫斯科大公國試圖擴大其勢力範圍,此時其勢力範圍已威脅到瑞典的邊境,需要一座新的堡壘——奧拉維城堡——來加強東部邊境的防禦。

奧拉維城堡由當時擔任維堡總督的丹麥出生的騎士埃里克·阿克塞林波卡·托特於 1475 年創建。城堡的位置是從防禦角度選擇的;在兩條水道的交匯處,湍急的溪流中間聳立著一座陡峭的岩石島。敵人很難接近城堡,此外可以利用水路運輸建造城堡所需的建築材料。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在建造真正的石頭城堡之前,必須在岩石上建造木製防禦工事來保護城堡建造者,但建造工作一開始,他們就遭到了俄羅斯士兵的襲擊。

最先竣工的是所謂的主城堡,它聳立在岩石島最高的西側。它由三座塔樓和連接塔樓的圍牆組成。大約10年後,主城堡才恢復到可防禦的狀態。主城堡竣工後,立即開始建造一座雙塔的所謂的堡壘建設工程。整個工程於 15 世紀末完成。當時,這座矗立在岩石島上的五塔城堡代表了當時最新的防禦建築,擁有圓形的塔樓和高高的圍牆。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奧拉維城堡的防禦能力很早就受到了考驗,因為在 1495 年戰爭爆發後,俄羅斯軍隊對奧拉維城堡發動了幾次攻擊。在 16 世紀和 17 世紀,這座城堡曾是偶爾軍事行動的地點。大北方戰爭的影響也延伸到了奧拉維城堡,1714 年夏天,在經過嚴酷的圍攻之後,城堡向俄羅斯人投降,城堡的權力首次發生了變化。然而,關於城堡所有權的爭議仍然存在,因此在 1721 年簽訂的新考蓬基和約中,城堡被歸還給了瑞典人。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俄羅斯統治時代

經過 18 世紀的多次戰爭,這座城堡最終在 1743 年簽署的《圖爾庫和約》中落入俄羅斯人之手,俄羅斯人開始大規模建造城堡,以提高城堡的防禦能力。城堡的稜角分明的堡壘就是那個時期的見證。

一直到 1847 年,城堡內仍駐紮著一支駐軍,但在芬蘭戰爭之後,城堡失去了其軍事意義。在軍事用途結束後,城堡曾短暫地被用作監獄,直到完全空置,並逐漸開始成為一個旅遊景點和旅遊目的地。

19 世紀 70 年代,城堡發生兩場大火後,徹底翻修成為必要。當時,國家也考慮城堡的用途,開始將奧拉維城堡作為古蹟來管理。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主要旅遊景點

奧拉維城堡很快就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旅遊景點和受歡迎的聚會場所。 1912 年夏天,歌劇演唱家艾諾·阿克特 (Aino Ackté) 在城堡裡組織了五場歌劇節中的首場,這五場歌劇節是 1967 年開始的年度歌劇節的前身。

奧拉維城堡在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都經過了修復,但最後一次大規模修復始於 1961 年,並於 1975 年完工,當時正值城堡慶祝其 500 週年紀念日。自那時起,每年都會進行小幅調整。如今,奧拉維城堡是芬蘭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其修復後的內部舉辦了許多不同的活動。芬蘭國家博物館負責奧拉維堡的博物館運作。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城堡官網翻譯
Historiaa - Olavinlinna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