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最近一直在想人為什麼會習慣性省略主詞,身邊人常常自顧自地說「所以說啊……好可怕喔……我們不要去那樣弄」然後我每次都得接一句「什麼好可怕?」,對方才會「哦…XX啦」我才能「喔喔….」的結束這個卡頓的對話。

總有一層無效溝通在那,偶爾還好,但高頻率發生就有點累 但後來想想啊,就有點反省說,是不是我太注重對話的有效性了。一定要對到邏輯才算對話,說不定對方只是抒發一下感受給我聽,他就很高興了。尤其是跟長輩的話,總不能用工作標準期望對方的話語邏輯性,那樣我的生活也會失去一些重要的事情吧?
ಠ_ಠ
後來再想想,又漸漸覺得搞不好我也是被「邏輯」這件事誤導了。

我不是在乎邏輯,我其實也是在在乎自己的感受……「你說話不幫我說出主詞,我每次還要主動去關心你了解你,才能知道你隨口的抒發是什麼意思」「每次每次,都得讓我多為別人耗一份情緒補給,很小很小的一件事,逐漸變得好像理所當然,我在對話中是阿諛奉承的。」「我不是人嗎?我為什麼總是要當那個好好先生小姐GPT……」

啊……突然就通了
cock4137
很多支持藍白的小草都有溝通障礙啊
kimchi3204
你們的對話都沒有上下文嗎
ಠ_ಠ
kimchi3204: 你是說我舉例的嗎?沒有,就那樣。

其實跟你朋友在你旁邊看手機忽然說「欸太厲害了吧」你以為他在自言自語,才發現他確實在跟你對話,等你回覆,然後你要追問什麼厲害一樣。

單看是還好啦,我覺得本身也不是很嚴重的問題,語言本來就是容易優先抒發想法的東西。

所以後來我自己跳脫出來想想,就覺得,我介意的應該不是有沒有好好補完全文,再說話這件事,而是長久的習慣帶出的相處模式,是否讓我覺得委屈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