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vava
@kivava
Fri, Apr 4, 2025 11:05 AM
1
台商全球搬,搬了個寂寞
川普對等關稅公布,台灣迎來32%關稅!台商全球搬,搬了個寂寞?-商周頭條|商周
這次,川普是對每一個國家都課稅,不是針對越南或泰國,換句話說,「你把廠搬到其他國家都一樣、都要被課稅。」越南這幾年在大家努力下,成本慢慢降下來,供應鏈也逐漸齊全,現在,工廠折舊都還沒攤提完,怎麼可能再搬家。
我比較擔心的是,我們代工廠製造完產品後,包括運輸、報關,都是由客戶、也就是美國品牌商負責,將來,當他們必須承擔關稅,然後再把關稅轉嫁到美國的消費者身上,可能引發消費緊縮,這會反過來,影響全球電子業景氣。
還有一點未來可以觀察,就是如果美國對每一個國家都徵關稅,搞不好,有一些產品就會回到中國大陸生產了,畢竟那裡的工人技術、供應鏈成熟度,都是相對好的。川普這記七傷拳,說不定最後還幫了中國一把
kivava
@kivava
Fri, Apr 4, 2025 11:09 AM
川普建立關稅貿易壁壘的目的在重建美國的製造業
要賣給美國的商品,就要在美國設廠製造
順著這個邏輯,不管各國廠商與政府應允多少投資,都還是需要這個普徵關稅來製造這個壁壘強制讓各國政府與廠商真正落實投資美國與美國製造
kivava
@kivava
Fri, Apr 4, 2025 11:16 AM
〈美對等關稅〉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成因 放至今日似曾相識
〈美對等關稅〉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成因 放至今日似曾相識 | Anue鉅亨 - 國際政經
在胡佛的一系列操作中,最讓人看不懂的是 1930 年美國國會通過的《霍利莫斯特關稅法案》,為了保護本土企業美國政府一下子把關稅提高到 40%,結果引起歐洲國家的集體報復,美國的出口量直接跌了一半,大量企業不得不跑到海外建廠,這讓美國的失業率雪上加霜
kivava
@kivava
Fri, Apr 4, 2025 11:19 AM
現在的美國已經不會發生企業到海外建廠的現象,因為企業早就都到海外設廠了
kivava
@kivava
Fri, Apr 4, 2025 11:22 AM
當年的美國是超級製造大國,所以有超巨量的產能需要對外消耗,而今的美國卻主要的跨國界的網際網路服務與金融服務業來賺取獲利,產業結構完全不同,同樣的關稅政策。公用與效果勢必大不同
kivava
@kivava
Fri, Apr 4, 2025 1:59 PM
紐時 : 美服務貿易順差近10兆元 恐成各國報復「破口」
美國「經濟心臟」被瞄準 ? 紐時 : 美服務貿易順差近10兆元 恐成各國報復「破口」 - 自由財經
美國在貨品貿易上長期處於逆差,但在服務貿易上占有優勢,2024年已經為美國帶來超過1兆美元(約新台幣33.11兆元)收入
kivava
@kivava
Fri, Apr 4, 2025 2:03 PM
對川普政府來說.. 這些服務業。 或者是科技業,都不是他的選票來源,佔的就業人口也少.. 真的被針對性報復,並沒有那麼致命..
而且這些科技業多半都是美國寡占領導地位,沒有可行的替代方案,各國政府課針對性報復關稅也只是痛到自家人民..
學歐盟一樣,搞出各種花式罰金才是正解
kivava
@kivava
Sun, Apr 6, 2025 11:12 AM
川普 32% 關稅唯一免死機會!聯邦文件曝 9903.01.34 豁免黃金通道
9903.01.34重點為「如果某項產品的美國成分(U.S. content)占進口貨品報關價值的 20% 以上,即可免除這些附加關稅。」
美國成分在條文中不僅限於「產地」的定義,而是明確包括美國設計、美國授權 IP、美國韌體與控制系統、其他可量化的美國技術或原始價值
美國海關實務中,「heading」是關稅徵收的分類標籤,而不是一段單獨適用於某部分的文字敘述,一旦歸入這 heading,就是整件商品套用它的稅率或豁免狀態,再來是 Note 2(v)(xii) 是「定義條件」,不是「計算稅基」,也就是美國成分達 20% 可進入 heading,整件商品被排除徵稅
kivava
@kivava
Mon, Apr 7, 2025 4:35 AM
「中國+1」戰略失算,製造業還得回頭?
https://zh.cn.nikkei.com/...
日本製造業把生産基地分散至中國周邊地區的「China Plus One」(中國+1)戰略正處於轉捩點。原因在於,美國總統川普所公佈的對等關稅措施,對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追加了高稅率。此舉令以自由貿易為前提的選址戰略出現了誤算
超過30%的稅率已達到了作為加工貿易基地選址前提條件遭到破壞的水準。卡西歐的公關負責人表示:「不僅是泰國,還包括中國、日本,以及部分委託生産的東盟(ASEAN)國家在內,正考慮在整體上重新分配生産基地」
kivava
@kivava
Mon, Apr 7, 2025 4:37 AM
曾獲漁利的越南此次或成最大受害者
https://zh.cn.nikkei.com/...
由於「中國+1」戰略過於成功,越南此次反而陷入了困境。美國盯上了其貿易逆差問題,針對越南的對等關稅稅率達到了46%
越南對美出口占GDP的比重超過20%。如果出口放緩或投資減弱,越南經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負面影響
穗研究與技術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龜卦川緋菜表示:「關稅導致的通貨膨脹和美國利率上升將通過利差擴大,成為美元升值和亞洲貨幣貶值的因素」。隨著中美對立的「漁翁之利」逐漸消失,東盟重新吸引海外投資資金的門檻變得更高
kivava
@kivava
Tue, Apr 8, 2025 1:47 AM
歐盟或對 X 罰款 10 億美元,對付虛假資訊和仇恨言論
歐盟或對 X 罰款 10 億美元,對付虛假資訊和仇恨言論
根據熟悉歐盟計畫的匿名消息來源,罰款預計會在夏季正式公布。
kivava
@kivava
Tue, Apr 8, 2025 1:54 AM
豐田將替北美供應商承擔關稅上漲部分
https://zh.cn.nikkei.com/...
豐田的北美法人已經通知主要零部件廠商。表示將承擔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到美國的零部件的關稅上調導致的成本上升部分。時間等細節將在日後確定。豐田計劃暫時維持在美國的汽車銷售價格,零部件關稅上調部分將由豐田承擔
歐洲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將以美國5家工廠為對象減少人員。在受加徵關稅影響的墨西哥和加拿大,暫時停止整車組裝工廠的生産
美國國內生産比例較高、受關稅影響相對較小的福特汽車宣佈,在美國將對廣泛車型下調價格
美國通用汽車(GM)計劃在印第安納州的工廠增加皮卡的生産。該公司計劃減少墨西哥等地的生産車型,同時增加美國的生産
載入新的回覆
這次,川普是對每一個國家都課稅,不是針對越南或泰國,換句話說,「你把廠搬到其他國家都一樣、都要被課稅。」越南這幾年在大家努力下,成本慢慢降下來,供應鏈也逐漸齊全,現在,工廠折舊都還沒攤提完,怎麼可能再搬家。
我比較擔心的是,我們代工廠製造完產品後,包括運輸、報關,都是由客戶、也就是美國品牌商負責,將來,當他們必須承擔關稅,然後再把關稅轉嫁到美國的消費者身上,可能引發消費緊縮,這會反過來,影響全球電子業景氣。
還有一點未來可以觀察,就是如果美國對每一個國家都徵關稅,搞不好,有一些產品就會回到中國大陸生產了,畢竟那裡的工人技術、供應鏈成熟度,都是相對好的。川普這記七傷拳,說不定最後還幫了中國一把
要賣給美國的商品,就要在美國設廠製造
順著這個邏輯,不管各國廠商與政府應允多少投資,都還是需要這個普徵關稅來製造這個壁壘強制讓各國政府與廠商真正落實投資美國與美國製造
美國在貨品貿易上長期處於逆差,但在服務貿易上占有優勢,2024年已經為美國帶來超過1兆美元(約新台幣33.11兆元)收入
而且這些科技業多半都是美國寡占領導地位,沒有可行的替代方案,各國政府課針對性報復關稅也只是痛到自家人民..
學歐盟一樣,搞出各種花式罰金才是正解
美國成分在條文中不僅限於「產地」的定義,而是明確包括美國設計、美國授權 IP、美國韌體與控制系統、其他可量化的美國技術或原始價值
美國海關實務中,「heading」是關稅徵收的分類標籤,而不是一段單獨適用於某部分的文字敘述,一旦歸入這 heading,就是整件商品套用它的稅率或豁免狀態,再來是 Note 2(v)(xii) 是「定義條件」,不是「計算稅基」,也就是美國成分達 20% 可進入 heading,整件商品被排除徵稅
https://zh.cn.nikkei.com/...
日本製造業把生産基地分散至中國周邊地區的「China Plus One」(中國+1)戰略正處於轉捩點。原因在於,美國總統川普所公佈的對等關稅措施,對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追加了高稅率。此舉令以自由貿易為前提的選址戰略出現了誤算
超過30%的稅率已達到了作為加工貿易基地選址前提條件遭到破壞的水準。卡西歐的公關負責人表示:「不僅是泰國,還包括中國、日本,以及部分委託生産的東盟(ASEAN)國家在內,正考慮在整體上重新分配生産基地」
https://zh.cn.nikkei.com/...
由於「中國+1」戰略過於成功,越南此次反而陷入了困境。美國盯上了其貿易逆差問題,針對越南的對等關稅稅率達到了46%
越南對美出口占GDP的比重超過20%。如果出口放緩或投資減弱,越南經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負面影響
穗研究與技術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龜卦川緋菜表示:「關稅導致的通貨膨脹和美國利率上升將通過利差擴大,成為美元升值和亞洲貨幣貶值的因素」。隨著中美對立的「漁翁之利」逐漸消失,東盟重新吸引海外投資資金的門檻變得更高
https://zh.cn.nikkei.com/...
豐田的北美法人已經通知主要零部件廠商。表示將承擔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到美國的零部件的關稅上調導致的成本上升部分。時間等細節將在日後確定。豐田計劃暫時維持在美國的汽車銷售價格,零部件關稅上調部分將由豐田承擔
歐洲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將以美國5家工廠為對象減少人員。在受加徵關稅影響的墨西哥和加拿大,暫時停止整車組裝工廠的生産
美國國內生産比例較高、受關稅影響相對較小的福特汽車宣佈,在美國將對廣泛車型下調價格
美國通用汽車(GM)計劃在印第安納州的工廠增加皮卡的生産。該公司計劃減少墨西哥等地的生産車型,同時增加美國的生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