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紹(偽大叔一枚)
@Enase
Fri, Apr 4, 2025 8:56 AM
16
9
York Chou (@imyorkchou) on Threads
32% 關稅背後的訊號:台灣無法置身事外的全球變局
最近,很多台灣人看到「32% 關稅」的新聞時,難免會皺眉:
「我們為美國做了這麼多,怎麼還這樣對我們?」
這樣的疑問完全可以理解,但或許我們也該注意到一個細節——這次的動作,其實讓中國比台灣還難受。
在川普政府最新公布的對等關稅報告中,有一個小細節沒被太多人注意,卻對美中關係來說,非常關鍵。
它出現在一張看似普通的表格裡,標題是:「Country」(國家),底下列了:Taiwan、China——台灣與中國,並列其中。
這不是什麼正式的外交聲明,但在國際政治語言裡,這種分類方式的殺傷力,非常高。
「Country」的用詞有那麼嚴重?
(下續)
徐子紹(偽大叔一枚)
@Enase
Fri, Apr 4, 2025 8:56 AM
有。因為美國其實完全可以使用一些比較中性的詞,比如「Region(地區)」、「Area(區域)」、「Trading Partner(貿易夥伴)」,這樣就不會碰到敏感地雷。
但這次,美國選擇用最直接的「Country」,並讓台灣與中國並列其中。
對內行人來說,這就像是在全世界面前用「經濟文件」偷偷塞進一張非正式承認台灣地位的暗牌。沒有大聲說,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不是寫錯,是寫給你看的。」
中國的騎虎難下
這樣的操作,讓中國政府非常難處理。
川普團隊並沒有在台上喊「台灣是國家」,而是把台灣單獨列在「Country」這欄裡。如果中國公開抗議,反而顯得自己玻璃心;如果什麼都不說,又可能被外界解讀成某種程度的默許。
更頭痛的是,這時候中國也沒空分心。
徐子紹(偽大叔一枚)
@Enase
Fri, Apr 4, 2025 8:57 AM
現在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是全面性的,不只打某幾個產品,而是可能動搖中國的出口根基。這會牽動到產業、稅制、就業,甚至是民生。
內憂都還沒處理完,台灣那邊也不能放鬆——這才叫進退兩難。
不只是中美,全球都在中箭
這波關稅行動,受影響的不只是中國或台灣。被列入報告的還有歐盟、日本、越南、泰國、瑞士、南非……整個地圖上幾乎都中招。
有些人可能會看數字說:「欸,某國稅率比台灣低啊。」但別忘了,他們的貿易量大得多,實際損失更驚人。
舉例來說,日本和歐盟是全球供應鏈的核心,任何成本變動都可能牽動全球物流和產業節奏,甚至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中一杯咖啡的價格。
徐子紹(偽大叔一枚)
@Enase
Fri, Apr 4, 2025 8:57 AM
這不是單純的貿易政策,是整個全球經濟秩序在進行一場重組。而我們,正站在風口上。
戰爭風險的再思考
過去大家常說:「中國如果打台灣,全球經濟會衰退。」這就像是一個人被送進加護病房——還能救,但情況不妙。
但如果是在這波關稅風暴之後,中國還選擇對台動武,那情況就真的不妙了。這就像家屬已經在考慮要不要簽 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此時開戰,不但會打爛中國自己的貿易體系,也會讓整個世界走向黑暗時代式的經濟震盪。
全球供應鏈正在重組,各國政府忙著處理通膨、產業外移、內部政治問題……
徐子紹(偽大叔一枚)
@Enase
Fri, Apr 4, 2025 8:58 AM
你這時候突然說:「我要打台灣。」大家可能只會說一句:Excuse me?
這樣的代價,不只是我們付不起,中國的朋友們反而可能會是第一個舉手喊:「欸先不要。」的那個。
「我們為什麼也被課稅?」
很多人會說:「我們不是都配合了美國嗎?進口萊豬、買軍火、台積電還去美國設廠了,怎麼還被課32%?」
這種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也許我們需要拉開一點距離,看看整體局勢。
簡單講:軍售、外交、科技合作,是一回事;關稅、貿易規則,是另一回事。
就像你去超市買雞肉,不能因為買多了就說:「牛排要送我吧?」——這是不同部門的事,不能混為一談。
而且這次不是針對台灣,而是全球重整貿易關係的大規模動作。我們不是唯一,也不是最慘的,只是剛好也在這張清單上。
徐子紹(偽大叔一枚)
@Enase
Fri, Apr 4, 2025 8:58 AM
這是談判的開場,不是結局
川普的風格大家都熟:先極限施壓,然後再開出條件跟你談。這次關稅很可能就是這種「開高價、留空間」的談判策略。
後面會怎麼走?沒人能保證。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牌局才剛開局。
對於有在投資、做生意的人來說,這或許也是一個提醒:全球的不確定性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該思考避險、調整配置的時候,現在就到了。
背後可能是一場更大的佈局
這一連串的動作,看起來不像突發事件,更像是早就設計好的棋局。
從賴清德政府使用「境外敵對勢力」這種強度的表述,到川普報告中讓「台灣」單獨列在「Country」那欄,這些都不是單一事件。
可能我們正目睹一個新的台美戰略同盟的誕生:不只軍事、經濟,而是整體的政治、供應鏈、國際定位。
徐子紹(偽大叔一枚)
@Enase
Fri, Apr 4, 2025 8:58 AM
而這,當然也會讓台灣內部某些親中勢力感到壓力山大。
政治上的對抗,可能會更劇烈;未來幾年,台灣不只要面對經濟波動,也要面對內部的認同與價值衝突。
站在十字路口的台灣
這場變局,肯定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可能是一場重構秩序的開始。
我們正站在全球政治與經濟的十字路口。這不會是一條輕鬆的路,但也未必沒有方向。
如果我們能理解眼前的不安,其實是轉變的前兆。那麼這個時代給台灣的,不只是壓力,也可能是機會。
真正的關鍵,不是我們有多恐慌,而是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冷靜觀察、全面思考、積極應對。
這,才是我們此刻最重要的事。
風險越高,獲利越大。面對挑戰全力以赴,迎向新世界。
徐子紹(偽大叔一枚)
@Enase
Fri, Apr 4, 2025 8:59 AM
我只能說川普在下一盤好大的棋,
然後一堆看不懂的藍白仔現在還在高潮🫠
載入新的回覆
最近,很多台灣人看到「32% 關稅」的新聞時,難免會皺眉:
「我們為美國做了這麼多,怎麼還這樣對我們?」
這樣的疑問完全可以理解,但或許我們也該注意到一個細節——這次的動作,其實讓中國比台灣還難受。
在川普政府最新公布的對等關稅報告中,有一個小細節沒被太多人注意,卻對美中關係來說,非常關鍵。
它出現在一張看似普通的表格裡,標題是:「Country」(國家),底下列了:Taiwan、China——台灣與中國,並列其中。
這不是什麼正式的外交聲明,但在國際政治語言裡,這種分類方式的殺傷力,非常高。
「Country」的用詞有那麼嚴重?
(下續)
但這次,美國選擇用最直接的「Country」,並讓台灣與中國並列其中。
對內行人來說,這就像是在全世界面前用「經濟文件」偷偷塞進一張非正式承認台灣地位的暗牌。沒有大聲說,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不是寫錯,是寫給你看的。」
中國的騎虎難下
這樣的操作,讓中國政府非常難處理。
川普團隊並沒有在台上喊「台灣是國家」,而是把台灣單獨列在「Country」這欄裡。如果中國公開抗議,反而顯得自己玻璃心;如果什麼都不說,又可能被外界解讀成某種程度的默許。
更頭痛的是,這時候中國也沒空分心。
內憂都還沒處理完,台灣那邊也不能放鬆——這才叫進退兩難。
不只是中美,全球都在中箭
這波關稅行動,受影響的不只是中國或台灣。被列入報告的還有歐盟、日本、越南、泰國、瑞士、南非……整個地圖上幾乎都中招。
有些人可能會看數字說:「欸,某國稅率比台灣低啊。」但別忘了,他們的貿易量大得多,實際損失更驚人。
舉例來說,日本和歐盟是全球供應鏈的核心,任何成本變動都可能牽動全球物流和產業節奏,甚至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中一杯咖啡的價格。
戰爭風險的再思考
過去大家常說:「中國如果打台灣,全球經濟會衰退。」這就像是一個人被送進加護病房——還能救,但情況不妙。
但如果是在這波關稅風暴之後,中國還選擇對台動武,那情況就真的不妙了。這就像家屬已經在考慮要不要簽 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此時開戰,不但會打爛中國自己的貿易體系,也會讓整個世界走向黑暗時代式的經濟震盪。
全球供應鏈正在重組,各國政府忙著處理通膨、產業外移、內部政治問題……
這樣的代價,不只是我們付不起,中國的朋友們反而可能會是第一個舉手喊:「欸先不要。」的那個。
「我們為什麼也被課稅?」
很多人會說:「我們不是都配合了美國嗎?進口萊豬、買軍火、台積電還去美國設廠了,怎麼還被課32%?」
這種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也許我們需要拉開一點距離,看看整體局勢。
簡單講:軍售、外交、科技合作,是一回事;關稅、貿易規則,是另一回事。
就像你去超市買雞肉,不能因為買多了就說:「牛排要送我吧?」——這是不同部門的事,不能混為一談。
而且這次不是針對台灣,而是全球重整貿易關係的大規模動作。我們不是唯一,也不是最慘的,只是剛好也在這張清單上。
川普的風格大家都熟:先極限施壓,然後再開出條件跟你談。這次關稅很可能就是這種「開高價、留空間」的談判策略。
後面會怎麼走?沒人能保證。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牌局才剛開局。
對於有在投資、做生意的人來說,這或許也是一個提醒:全球的不確定性只會增加,不會減少。該思考避險、調整配置的時候,現在就到了。
背後可能是一場更大的佈局
這一連串的動作,看起來不像突發事件,更像是早就設計好的棋局。
從賴清德政府使用「境外敵對勢力」這種強度的表述,到川普報告中讓「台灣」單獨列在「Country」那欄,這些都不是單一事件。
可能我們正目睹一個新的台美戰略同盟的誕生:不只軍事、經濟,而是整體的政治、供應鏈、國際定位。
政治上的對抗,可能會更劇烈;未來幾年,台灣不只要面對經濟波動,也要面對內部的認同與價值衝突。
站在十字路口的台灣
這場變局,肯定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可能是一場重構秩序的開始。
我們正站在全球政治與經濟的十字路口。這不會是一條輕鬆的路,但也未必沒有方向。
如果我們能理解眼前的不安,其實是轉變的前兆。那麼這個時代給台灣的,不只是壓力,也可能是機會。
真正的關鍵,不是我們有多恐慌,而是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冷靜觀察、全面思考、積極應對。
這,才是我們此刻最重要的事。
風險越高,獲利越大。面對挑戰全力以赴,迎向新世界。
然後一堆看不懂的藍白仔現在還在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