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16003_miyako
@miyakowiccan
Thu, Apr 3, 2025 6:30 PM
Thu, Apr 3, 2025 6:30 PM
137
78
解剖台灣所有"區桂芝們"自相矛盾的家國情懷,意淫裏的祖先與現實中的人權哪個才是現代公民的家園?
送給包括我父親在內的那些迷失的外省人,以及夢著中國的人。
今天有一個最好的現成例子就是日本,日本的和服原本叫「吳服」,也有源自中國的書法,日本人如菅原道真、安倍仲麻呂的漢詩也寫得極好,日本的古典音樂「雅樂」幾幾乎就是唐的「大曲」照搬(現在復原唐大曲都要從雅樂取),能劇裡有非常多的唐物,建築也深受唐等文化影響,但這些都成為日本引以為傲的文化認同。而在中國,這些卻因為戰爭、朝代更迭、破四舊、文化大革命等而造成嚴重斷層甚至失傳。
中國其實應該要感謝我們這些周邊國家保存了他自己失去和不要的東西。文化這種東西就是:到我手上就是我的,誰要就是誰的,可以共享,又沒有專利。這很殘忍,但也很真實。
FT16003_miyako
@miyakowiccan
Thu, Apr 3, 2025 6:30 PM
我也是從小習書法能用毛筆寫作文的世代,臺灣文化認同本來就是揉雜吸收各家各國風格,我認為沒什麼必要一定要排除特定元素才能凸顯臺灣啦,這樣就落入了中國統戰論述如血緣論、民族論等等的陷阱裡面(這樣整個東亞都是中國啊⋯⋯鞬陀羅文化是印度人還是希臘人啊?)。
FT16003_miyako
@miyakowiccan
Thu, Apr 3, 2025 6:31 PM
安倍仲麻呂/晁衡的五言律詩:
銜命將辭國,非才忝侍臣。
天中戀明主,海外憶慈親。
伏奏違金闕,騑驂去玉津。
蓬萊鄉路遠,若木故園林。
西望懷恩日,東歸感義辰。
平生一寶劒,留贈結交人。
載入新的回覆
今天有一個最好的現成例子就是日本,日本的和服原本叫「吳服」,也有源自中國的書法,日本人如菅原道真、安倍仲麻呂的漢詩也寫得極好,日本的古典音樂「雅樂」幾幾乎就是唐的「大曲」照搬(現在復原唐大曲都要從雅樂取),能劇裡有非常多的唐物,建築也深受唐等文化影響,但這些都成為日本引以為傲的文化認同。而在中國,這些卻因為戰爭、朝代更迭、破四舊、文化大革命等而造成嚴重斷層甚至失傳。
中國其實應該要感謝我們這些周邊國家保存了他自己失去和不要的東西。文化這種東西就是:到我手上就是我的,誰要就是誰的,可以共享,又沒有專利。這很殘忍,但也很真實。
銜命將辭國,非才忝侍臣。
天中戀明主,海外憶慈親。
伏奏違金闕,騑驂去玉津。
蓬萊鄉路遠,若木故園林。
西望懷恩日,東歸感義辰。
平生一寶劒,留贈結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