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5:50 PM
睡前的隨意寫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5:56 PM
最近是有一些狀態低,也是情緒的無常,人總是無法一直持續在充滿行動力的狀態
除了自己工作上的困擾、做事的煩惱,甚至是台灣的一些現況也是有擔憂
但我還是想分享一些,這種時刻還是以審視自己的內在為主,雖然這些分享可能都是老梗了,但依舊是那幾招有效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5:58 PM
覺察自己的現況,覺知到自己的情緒狀態
有沒有小小的煩躁、憂慮擔憂,甚至轉變為強烈一些的憤怒、難過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5:58 PM
Thu, Apr 3, 2025 6:27 PM
這個聽起來很怪,怎麼會有人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感受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5:59 PM
但如果這些是和念頭一起出現那麼就會很難辨識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00 PM
Thu, Apr 3, 2025 6:28 PM
舉例來說,因為某某某講了什麼或者做了什麼
因為我遇到什麼什麼很遭的情況
導致我有什麼困境
所以我覺得如何如何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01 PM
這樣子便會被這個情緒與念頭的組合技帶走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01 PM
而不是單純的覺知情緒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02 PM
這種陷進去故事性的情緒,會形成一個循環系統,繼續加深這樣的情緒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05 PM
講的簡單一些,雖然是外在的處境導致我們有情緒,當然這邊還是用負面情緒來講比較清楚
因為如果你有很快樂的人生際遇跟快樂的情緒,這樣當然是沒有問題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08 PM
負面情緒使自己的身心都會受苦,但前面講當然看起來是外在的處境導致的
第一步先把處境跟情緒分開,永遠先抓情緒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08 PM
這點聽起來反而像是治標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08 PM
例如你因為工作煩惱,因為人際關系煩惱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09 PM
這終究要處理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11 PM
Thu, Apr 3, 2025 6:11 PM
但情緒是一種騙子,就是看起來是連貫的,但實務上我們其實可以個別處理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13 PM
Thu, Apr 3, 2025 6:29 PM
例如剛剛的簡單舉例,即便為某種事情煩惱,卻可以先在無法處理這件事的時候,優先處理情緒,這件事其實是可行的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13 PM
這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處理人生的問題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13 PM
但這樣的分開處理的方式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14 PM
給一種可能,先讓自己回到平靜,更有可能把事情處理的更好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15 PM
還有人生最苦的事情是,遇到我們真的無能為力的事,這時候這種分別處理,正是一種新的可能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16 PM
讓我們不分處境,都有處理情緒的機會,都能回到平靜的可能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16 PM
因為正是人原本的本質與狀態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19 PM
因為本來無事可做才會來體驗人生
所以無事其實才是原本的狀態
居然原本無事那又何來的情緒
這種原本就是平靜的出發點,也是一種類似信仰的方式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19 PM
撇除人生處境,覺知情緒是第一步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20 PM
相信本來是平靜,而不是我要努力消除負面情緒,努力做什麼事來達到平靜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20 PM
所以反而是不做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21 PM
允許負面情緒,正是一個相反的邏輯
越是允許現況,才是容易回到靜的狀態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21 PM
所以這些看起來只是一直停在覺察的階段的分享,我也時常重複分享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22 PM
因為這一招,可以說是萬用,並且一直有幫助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23 PM
Thu, Apr 3, 2025 6:24 PM
當然第二步是回去處理自己的問題,這點絕對還是需要的
甚至做了這些覺察,某些本來你以為是問題的事,說不定會發現根本就沒有處理的的必要了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24 PM
所以常常有一種老套的說法,人生要放下執著,放下就沒有事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24 PM
說對一半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24 PM
真正看開才有可能放下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25 PM
放下甚至是包括有執著的自己也放下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25 PM
執著也是暫時的,何必逼自己放下呢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27 PM
就這樣寫到這邊,或許常看鳥琦噗浪的人會覺得老梗了,但我也是每次都透過分享提醒自己,重複但有效
鳥琦
@Birdwide
Thu, Apr 3, 2025 6:27 PM
就寫到這邊
載入新的回覆
除了自己工作上的困擾、做事的煩惱,甚至是台灣的一些現況也是有擔憂
但我還是想分享一些,這種時刻還是以審視自己的內在為主,雖然這些分享可能都是老梗了,但依舊是那幾招有效
有沒有小小的煩躁、憂慮擔憂,甚至轉變為強烈一些的憤怒、難過
因為我遇到什麼什麼很遭的情況
導致我有什麼困境
所以我覺得如何如何
因為如果你有很快樂的人生際遇跟快樂的情緒,這樣當然是沒有問題
第一步先把處境跟情緒分開,永遠先抓情緒
所以無事其實才是原本的狀態
居然原本無事那又何來的情緒
這種原本就是平靜的出發點,也是一種類似信仰的方式
越是允許現況,才是容易回到靜的狀態
甚至做了這些覺察,某些本來你以為是問題的事,說不定會發現根本就沒有處理的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