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0:42 AM
Tue, Apr 1, 2025 11:03 AM
Brown
網絡治理
社會交換理論
網路治理(based on 資源互依)
認為政府是自足的行動者 不需要與他人合作
但社會交換理論 (peter brown)認為政府必須與民間交換 專業 民意 (政府拿錢權來換)
資源交換是相對平等的
傳統觀點認為政府有高權(位階高於非政府行動者)
公私協力(含NPM)
NPM:政府是領航者
網絡治理:
羅迪斯:政府是不完美(平等地位)的領航者(促發者)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0:55 AM
NPM小政府市場導向
1.新古典經濟學
2.委託代理理論
3.威廉森的交易成本理論
4.公共選擇理論
導致績效課責機制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0:56 AM
政府領航(設定目標 擬訂計畫 課責 監督)民間操槳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0:57 AM
因為領航所以政府相對高權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00 AM
個體利益導向(同床異夢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01 AM
Tue, Apr 1, 2025 11:02 AM
網絡治理: 1. 發源 荷蘭 鹿特丹大學
2. 政府是協力發起者 資源中介者 要促發公私協力機制
建構合作的制度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05 AM
Tue, Apr 1, 2025 11:05 AM
資源互依的合作關係=>導致績效 (NPM:競爭機制)
公共利益導向 (NPM:各自利益導向)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07 AM
Tue, Apr 1, 2025 11:09 AM
羅迪斯
缺點 公私協力會導致課責問題
因為功能跟責任界線日趨模糊
1. 長期互動=長期資源交換
2.賽局互動(跟博弈論無關)
3.基礎: (A)共同理念 (B)相互信賴感(即政治學的社會資本論) (NPM:契約基礎)協商機制->制定共同遊戲規則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09 AM
Social Captal 社會資本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11 AM
是一種鑲嵌在人際互動中的資源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12 AM
Tue, Apr 1, 2025 11:15 AM
from 柯曼 James S. Coleman
反正社會資本就是信賴感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13 AM
相互信賴感=預期互惠的心理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14 AM
預期互惠心理= 1. 我的付出一定會得到對方的回報
2. 反之亦然= 我的互動對象也對我有一樣的想法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16 AM
功利意義的信賴感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17 AM
信任建立在期待與預期上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21 AM
Tue, Apr 1, 2025 11:22 AM
羅迪斯:
自我組織的網絡=不需政府強制力的治理狀態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22 AM
相互信賴感 共享理念 = 社會資本
透過一直不斷交換來達成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24 AM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26 AM
Tue, Apr 1, 2025 11:27 AM
羅迪斯:
網絡治理就是就算沒有政府的強制力與引導
只要達到自我組織的網絡
合作關係也能永續運作 (因為有相互信賴感與理念=社會資本)
政府會參加(不然無法公私協力) 但不動用公權力
(行政契約是NPM)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28 AM
Tue, Apr 1, 2025 11:32 AM
90年代網絡治理主要運用於:
1. 防災議題
2.公有資源(有擁擠性的公共財)的管理 (擁擠性就是有產生排他性的可能)
(埃莉諾歐斯壯 1000個公有資源自主管理個案研究 當地人具有預期互惠心理 不會超額使用 且公權力未涉入 但這些公有資源都沒枯竭
只要透過網絡治理 就不會發生公地悲劇)
超額使用=>共有的悲劇
EX: 公有林地 公有牧地 公海漁場 地下水源
所以公有資源應交給當地人自己去管理 (例如日本自己組的漁會)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34 AM
相對自主性: 自己設定目標 不需要公權力介入其中
羅迪斯:有資源互依的合作關係 透過持續互動 來交換資源 所有的網絡成員共享理念(合作基礎) 理想狀態為自我組織的網絡 (會具有相對自主性)
缺點:課責問題 (公私混淆)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36 AM
Tue, Apr 1, 2025 11:37 AM
全球治理:
專門用來處理跨國問題
ex: covid-19
WHO+各國政府+各國企業+各國非政府組織(NPOs, 無國界醫生etc)=全球治理
京都議定書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38 AM
Tue, Apr 1, 2025 11:39 AM
多層次治理(縱向):
1.國際組織
2.中央政府
3.某個國家的地方政府
4. 歐盟
透過溝通來啟動支援機制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41 AM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42 AM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43 AM
新公管協力對象:社區自主型政府(社區)
主要協力對象:企業 (透過契約)
社區 非營利組織為輔 (社區要授能)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43 AM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44 AM
網絡治理:舉凡政府以外所有的行動者與政府具有資源互依關係的 都可以是合作對象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44 AM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45 AM
沒有主要的合作者 因為大家都可以合作 (只要你有我沒有的東西)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45 AM
全球治理:
1. 國際組織
2. 他國政府
3. 跨國企業
4. 跨國NGOs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45 AM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46 AM
Tue, Apr 1, 2025 11:46 AM
協力基礎的不同
NPM: 契約
網絡組織:社會資本(共享理念 相互信賴感 資源互依)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46 AM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47 AM
國際組織-透過規範 (會傷害各國的主權=自主性)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47 AM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48 AM
Tue, Apr 1, 2025 11:49 AM
跨國政府的協力基礎:
1.條約:議會有三讀通過的
2.協定:行政機關互簽的
跨國企業/NGOs :還是用契約, 同NPM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50 AM
Tue, Apr 1, 2025 11:51 AM
治理的三個層次:
1.國際/跨國 (超國家層次)
2.中央政府 (國家層次)
3.地方政府 (次國家層次)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52 AM
國家層次:政府與企業 NPOs形成協力關係
1.透過NPM(市場途徑)
2.透過網絡治理(網絡途徑)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52 AM
NPM:
基礎:契約
導向:個體利益導向 各懷鬼胎 同床異夢 非公共利益取向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53 AM
Tue, Apr 1, 2025 11:54 AM
網絡途徑:
基礎:共享理念 相互信賴感(功利性的 雙方皆懷抱預期付出能得回報的心理狀態)=社會資本
導向:為達共享理念=公共利益取向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53 AM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54 AM
地方政府層次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55 AM
多邊協力合作=地方治理 (不管協力基礎與以什麼為導向)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55 AM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56 AM
Tue, Apr 1, 2025 11:56 AM
從超國家-地方政府=多層次治理 (縱向)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57 AM
超國家層次多邊協力=全球治理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57 AM
公私協力本來就是治理
他們是同義詞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1:58 AM
80年以前的治理都傳統治理 都大政府 政府獨立傳輸公共服務
80年以後都小政府 NPM也是治理的一種 市場途徑的
80年以後的治理一律等於公私協力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2:02 PM
(P.470 )Guy Peters 對NPM v.s 網絡治理的十點比較:
前五點同中有異
後五點完全相異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2:02 PM
NPM: 控制工具: 消費者主義(=消費選擇權)
不要買就能淘汰無效率的供給者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2:03 PM
網絡治理: 控制工具 :多元利害關係人主義
(所有人都應該要監督)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2:04 PM
Tue, Apr 1, 2025 12:04 PM
雙方都不強調公私差異:
NPM因為類同管理 師法企業 (=績效管理)
網絡治理:因為資源互依的合作關係 會有多邊協力 = 根本無法課責(課責問題)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2:05 PM
競爭:
NPM:多邊競爭 市場機制 有競爭才會有績效
網絡治理: 同時重視:
1.競爭可提升績效
2. 資源互依關係可以提升績效(這個網絡治理本來就有):based on 我沒有的東西本來就不會給我績效 有交換互益才能產生績效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2:06 PM
Tue, Apr 1, 2025 12:07 PM
導向:
NPM:全然的結果導向 (勝於流程)
如何提升產能? 透過績效管理(用來考評結果)來確保產出品質
網絡: 同時重視:1.生產"過程"的"合作(協力)關係" 2.結果=績效
透過公私協力機制來提升產能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2:07 PM
政府角色:
NPM:領航者 船長(民間操槳)
網絡:相對對等 不完美的領航者(發起但平等, 羅迪斯)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2:08 PM
公共服務:
NPM: 公共服務跟私部門服務沒有具體差異 本質一樣 提供的介面不同
網絡: 私部門服務是個體利益導向的 公共服務是公共利益的延伸 所以二者有本質差異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2:09 PM
NPM/網絡 都是"政治理論"的層次
(80年治理概念才剛萌芽)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2:09 PM
控制機制:
NPM:消費者主義全然取代1.議會監督 2.科層權威(都是政治控制機制)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2:10 PM
網絡:仍重視傳統的控制機制
議會監督與首長權威依然很重要
(多元利害關係人主義 政府自己也是多元利害關係人)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2:10 PM
Tue, Apr 1, 2025 12:11 PM
NPM:意識形態from 新右派(UK)/新自由主義
所以要downsizing (去任務化)
eHanlin 翰林雲端學院2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2:11 PM
網絡治理:並未涉及明確的意識形態(關新左派屁事)
114高普§𝕷𝖎𝖘𝖟𝖙
@liszt6705
Tue, Apr 1, 2025 12:22 PM
[(當代)治理] 社會交換論、伊莉諾歐斯壯、網絡治理、全球治理、多層次治理 - shulongqinhu...
載入新的回覆
網路治理(based on 資源互依)
認為政府是自足的行動者 不需要與他人合作
但社會交換理論 (peter brown)認為政府必須與民間交換 專業 民意 (政府拿錢權來換)
資源交換是相對平等的
傳統觀點認為政府有高權(位階高於非政府行動者)
公私協力(含NPM)
NPM:政府是領航者
網絡治理:羅迪斯:政府是不完美(平等地位)的領航者(促發者)
1.新古典經濟學
2.委託代理理論
3.威廉森的交易成本理論
4.公共選擇理論
導致績效課責機制
因為領航所以政府相對高權
2. 政府是協力發起者 資源中介者 要促發公私協力機制
建構合作的制度
公共利益導向 (NPM:各自利益導向)
缺點 公私協力會導致課責問題
因為功能跟責任界線日趨模糊
1. 長期互動=長期資源交換
2.賽局互動(跟博弈論無關)
3.基礎: (A)共同理念 (B)相互信賴感(即政治學的社會資本論) (NPM:契約基礎)協商機制->制定共同遊戲規則
是一種鑲嵌在人際互動中的資源
from 柯曼 James S. Coleman
反正社會資本就是信賴感
相互信賴感=預期互惠的心理
預期互惠心理= 1. 我的付出一定會得到對方的回報
2. 反之亦然= 我的互動對象也對我有一樣的想法
自我組織的網絡=不需政府強制力的治理狀態
透過一直不斷交換來達成
網絡治理就是就算沒有政府的強制力與引導
只要達到自我組織的網絡
合作關係也能永續運作 (因為有相互信賴感與理念=社會資本)
政府會參加(不然無法公私協力) 但不動用公權力
(行政契約是NPM)
90年代網絡治理主要運用於:
1. 防災議題
2.公有資源(有擁擠性的公共財)的管理 (擁擠性就是有產生排他性的可能)
(埃莉諾歐斯壯 1000個公有資源自主管理個案研究 當地人具有預期互惠心理 不會超額使用 且公權力未涉入 但這些公有資源都沒枯竭
只要透過網絡治理 就不會發生公地悲劇)
超額使用=>共有的悲劇
EX: 公有林地 公有牧地 公海漁場 地下水源
所以公有資源應交給當地人自己去管理 (例如日本自己組的漁會)
羅迪斯:有資源互依的合作關係 透過持續互動 來交換資源 所有的網絡成員共享理念(合作基礎) 理想狀態為自我組織的網絡 (會具有相對自主性)
缺點:課責問題 (公私混淆)
專門用來處理跨國問題
ex: covid-19
WHO+各國政府+各國企業+各國非政府組織(NPOs, 無國界醫生etc)=全球治理
京都議定書
1.國際組織
2.中央政府
3.某個國家的地方政府
4. 歐盟
透過溝通來啟動支援機制
主要協力對象:企業 (透過契約)
社區 非營利組織為輔 (社區要授能)
1. 國際組織
2. 他國政府
3. 跨國企業
4. 跨國NGOs
NPM: 契約
網絡組織:社會資本(共享理念 相互信賴感 資源互依)
國際組織-透過規範 (會傷害各國的主權=自主性)
1.條約:議會有三讀通過的
2.協定:行政機關互簽的
跨國企業/NGOs :還是用契約, 同NPM
治理的三個層次:
1.國際/跨國 (超國家層次)
2.中央政府 (國家層次)
3.地方政府 (次國家層次)
國家層次:政府與企業 NPOs形成協力關係
1.透過NPM(市場途徑)
2.透過網絡治理(網絡途徑)
NPM:
基礎:契約
導向:個體利益導向 各懷鬼胎 同床異夢 非公共利益取向
基礎:共享理念 相互信賴感(功利性的 雙方皆懷抱預期付出能得回報的心理狀態)=社會資本
導向:為達共享理念=公共利益取向
地方政府層次
從超國家-地方政府=多層次治理 (縱向)
公私協力本來就是治理
他們是同義詞
80年以後都小政府 NPM也是治理的一種 市場途徑的
80年以後的治理一律等於公私協力
前五點同中有異
後五點完全相異
不要買就能淘汰無效率的供給者
(所有人都應該要監督)
NPM因為類同管理 師法企業 (=績效管理)
網絡治理:因為資源互依的合作關係 會有多邊協力 = 根本無法課責(課責問題)
NPM:多邊競爭 市場機制 有競爭才會有績效
網絡治理: 同時重視:
1.競爭可提升績效
2. 資源互依關係可以提升績效(這個網絡治理本來就有):based on 我沒有的東西本來就不會給我績效 有交換互益才能產生績效
NPM:全然的結果導向 (勝於流程)
如何提升產能? 透過績效管理(用來考評結果)來確保產出品質
網絡: 同時重視:1.生產"過程"的"合作(協力)關係" 2.結果=績效
透過公私協力機制來提升產能
NPM:領航者 船長(民間操槳)
網絡:相對對等 不完美的領航者(發起但平等, 羅迪斯)
NPM: 公共服務跟私部門服務沒有具體差異 本質一樣 提供的介面不同
網絡: 私部門服務是個體利益導向的 公共服務是公共利益的延伸 所以二者有本質差異
(80年治理概念才剛萌芽)
NPM:消費者主義全然取代1.議會監督 2.科層權威(都是政治控制機制)
議會監督與首長權威依然很重要
(多元利害關係人主義 政府自己也是多元利害關係人)
NPM:意識形態from 新右派(UK)/新自由主義
所以要downsizing (去任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