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驢打滾
涉江驢打滾
這本《故障者》其實也是去年運動翁首販,不過我當時沒有買到,後來在CXC上讀,讀到正精彩時剛好下文還沒公開,就立刻購入了電子版。本來是想等全部看完再買來收藏的,誰知道才一半就按捺不住。

這部作品在強風原作的基礎上,以AU的形式更進一步討論了運動員的心理健康。走灰依舊是彼此的救贖,但是在這裡卻是血淋淋的版本。
涉江驢打滾
故事是這樣的:走和灰二沒有在大學相遇,並且各自近乎徹底地故障。走繼續為了成績、在傳統功利主義的體育系統以及被體制養出的扭曲隊友中弄壞了自己,他只要一跑步就嘔吐,他翹練、躲開教練和隊友,一個人晨跑、亂吃亂喝,宿舍弄得像垃圾堆;而灰則沒能跑箱根,畢業後走向運動心理師的道路卻遭逢慘烈的經歷,後來便過著末路般極其貧困的生活。而站在中間的則是藤岡,他是走的企業隊隊長,希望能夠挽救這位天才跑者,讓他繼續留在隊伍裡,同時又想幫助多年的好友灰二,於是介紹灰二來擔任走的家事服務員兼心理諮商,契約內容則是幫助走回到訓練場上,而走如果在一個月內沒辦法回去,就會被公司解僱,必須搬出宿舍。故事從這裡開始。
涉江驢打滾
我一直覺得是灰二這個角色很難很難詮釋,他身上有種透明的、難以掌握的神秘氣質,好像永遠沒辦法真正知道他在想什麼,除非他終於願意敞開心扉跟你說上一二,但那些又可能只是他複雜萬花筒中的其中一小部分而已。但是這本作品中的灰二給我的感覺,真的活脫脫就是原作的灰二帶給我的感覺──當然在這樣的故事裡,是極端版的,更多了尖銳與高牆,更少了溫度──那溫柔卻殘酷、堅強又脆弱、完美又破碎、給你彷彿最親近的距離感,卻又覆上一層你掀不開的布,非常迷人又令人心疼,同時又非常想讓人一探究竟,就跟故事中的阿走一樣的心情。
涉江驢打滾
由於這兩人在這裡的相遇並沒有原作那個夢幻的色彩,更沒有達成夢想的起頭,因此彼此一開始的距離感是更遠的。灰二對走不留情面的揭瘡、嘲諷和無微不至的照顧看似矛盾對立,卻又奇妙地統一。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段,是走因為要「交作業」,晨跑回來遲了,迎面撞上平常會刻意避開、正集合準備前往訓練場的隊友,而正在他面對世界的惡意的時候,灰二從他的宿舍樓梯走下來,彷彿把走的外在世界隔開,一步一跛地將他帶回房間,那個氣場之強、之安靜,實際上卻又之吃力的描寫,讓人在閱讀中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涉江驢打滾
我想夜夜必定深諳通俗小說調動讀者情緒與製造勾子的技術,數次的衝突透過高低落差建立出敘事與節奏的起伏,每次的進與退、近與遠,都拿捏在恰到好處的位置。過程中一步步地靠近核心,直到終於全面揭開灰二生活的真相。尤其當他們最激烈衝突的那場戲,簡直要使人碎裂。但是阿走仍然是那個最純真又最努力、只要學會了就願意行動的阿走,他用自己的力量打破了「拯救灰二」這種天真的方法,而是為灰二創造一個新的一同奔跑的道路,也只有這樣的走,才能夠給灰二帶來真正的救贖的開端吧!
涉江驢打滾
有一個閱讀過程中相當享受的點,就是因為夜夜本身是個有經驗的跑者,在專業方面以及他對於跑步的體悟,都是非跑者很難迄及的。雖然實際上「跑步」的部分並不多,因為這本小說更聚焦在「故障維修」,但包括灰二對走的肢體引導課、挑跑鞋、環皇居的路跑等等細節,都能夠讀出其專業帶來的安全感。而最後將心理治療納入俱樂部教育的一環,也能看出夜夜本身對現實體制的期望。
涉江驢打滾
我很喜歡小說最後的設計,是走離開企業隊加入俱樂部的第一個公開復出比賽,他和藤岡站在同一個競爭的跑道上,而走信誓旦旦要證明灰二的方法是對的,但是最後卻並沒有寫出成績和誰輸誰贏。因為「成績」正好就是走要擺脫然後重新開始的問題,所以這個「沒有成績」的結尾,就成了故事對此題最好的回答。
涉江驢打滾
另外還想說一下藤岡。我一直覺得藤岡在原作中沒有辦法成為灰二的救贖,是因為藤岡太正確,又太堅毅了。他就是在扭曲的體制中不會壞掉的苦行超人,也因此無論如何他都無法真正進入灰二的內心。《故障者》裡的藤岡也是如此,不過他也在這個故事中得到了另一層成長和昇華,真是太好了。
涉江驢打滾
原創的角色則是都很可愛,謝謝走能遇到他們。也好喜歡最後阿雪和尼古的重磅登場,就跟強風湊齊十個人往征服箱根山嶽一樣,即使他沒能在這個世界線一起參加箱根,但他所擁有的這些好朋友,依然都能是他的救贖。

謝謝夜夜在2024年還創作了這麼好看的走灰長篇!
涉江驢打滾
目前CXC全文已經公開了,除了番外R18要付費之外其他都是免費閱讀。實體本已經沒有了,但作者也有製作電子版可以購買喔!
@nilyear - 通販與電子書更新 場後通販狀況(10/4更新) 庫存剩下最後一本,欲購從速。 實體...
夜夜無眠_走過路過去罷免
謝謝涉江分享如此用心的回饋,我整個已經不知道還能說什麼了。可以獲得如此盛讚和這麼棒的讀者是我的榮幸。有一些或許我本來沒有想太多的安排,也很喜歡經過涉江視角的解讀。
我自己也好喜歡宿舍樓梯的那一場,能夠成功將那種張力傳達出來真是太好了。
其實我很擔心自己同樣也有運動員的身分會不會反而成為書寫的框架,更害怕淪為單向灌輸知識,也不斷反思(只有)我能夠做的是什麼。很高興這些最後成為閱讀過程能夠享受的部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