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者-ㄐㄊㄅㄒㄕㄅ
有朋友勸我說應該要去感受那些「純粹」的情緒,先讓自己的念頭等一等。

但是當時的我說:「難道純粹不是因為沒有仔細去分析,所以就把無法理解的東西打包說叫純粹嗎?」
掰噗~
讓我掐指算算 (bringit)
遊者-ㄐㄊㄅㄒㄕㄅ
今天我在看我高中的美術課本,因為我想要把它拿去丟掉。(←很不會斷捨離的人)

裡頭有一些練習,那個練習是以一個抽象的情緒,或者是某種體感為題目,然後用各種媒材去描述那個感受。
遊者-ㄐㄊㄅㄒㄕㄅ
我才發現我有一個問題,我原本在想為什麼我現在越來越少創作了。

除了現實生活的改變以外,我自主想去創作的主因通常是我有什麼情緒、精神狀態,需要轉化去感受,然後才去表現出來。

導致與其說我在創作,我更覺得我是在「寫出問題」,然後給問題找答案,所以隨著我的分析能力越來越好,我越來越少去寫作,因為我逐漸不必去概略的描述出我的感受,而是直接進入找到核心。

同時這個也讓我忽略了「我還不知道道怎麼正確描述就被排除的感受」,所以我有時候會有被情緒淹沒的感覺,更多的時候那是被我忽略、壓抑掉的東西。
遊者-ㄐㄊㄅㄒㄕㄅ
那些忽略忘掉的東西就變成身體的壓力,達到某個量以後我就可能爆發、低落等等的。

我覺得比起有些抽象的創作,文字的創作有太多的解釋性反而少了「純粹」。

有點像是H2O是純水,是氫氧化合物、是二氫化一氧,甚至可以繼續變得更小,變成原子、質子、分子和更多更小的東西。
遊者-ㄐㄊㄅㄒㄕㄅ
我一直覺得有些藝術就像是盲人觸摸以後告訴另外一個盲人,大象粗粗的,像是柱子。另外一個盲人從來沒有見過大象,但是他有能知道柱子是什麼。

而一直追求能夠精準、清楚、分析,就像是告訴盲人說:「大象是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長鼻目象形亞目象形夏目象小目象總科的象科生物,是現存最大的陸生動物。」

精準但是供三小。
遊者-ㄐㄊㄅㄒㄕㄅ
所以藝術就是把那些還沒有辦法定義的純粹,找到一個出口,讓情緒或者其他不必走到最糟糕的爆發和萎靡的狀態。

總之這大概是我今天得到的體會。

某種程度上,在面對情緒,我真的是個盲人欸(。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