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苓膏~
Facebook
戰前準備
關於戰時民生物資的供應,大多數人應該會認為理論上政府應該會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因此就疏於準備,但具體來說怎麼個保障法以及必須知道的具體細節,卻是毫無概念的,以下就來簡介一下目前針對民眾的配給制度與三種物資配給來源。
.
⚠️1.地方政府的預先儲備物資
首先,各地方政府的儲備相關標準都不太一樣,可去查地方政府的相關法規,法規名稱不一但大致雷同,例如:
.
【因應天然災害緊急救濟民生物資儲存作業要點】
【因應天然災害緊急救濟民生物資儲存及管理作業要點】
【因應天然災害避難收容處所緊急救濟民生物資整備及管理要點】
掰噗~
〒_〒 (噴哭
~龜苓膏~
❗️救濟物資預儲天數、種類、地點:
會依據轄內不同等級的危險區域,有不同的安全存量天數與種類,通常儲存在各區的公所、集會所或指定地點。
.
1.易因對外交通中斷而被孤立的地區:
通常為10~14天,儲存糧食及民生用品。
.
2.偏遠但無交通中斷風險的地區:
通常為3~7天,儲存糧食及民生用品。
.
3.交通便利的都會地區:
通常為2天,儲存糧食及民生用品,也有僅儲存民生用品的。
~龜苓膏~
❗️食物種類:
主食的配給量有訂出明確標準的地方政府,通常為每人每日以零點四公斤計算,主食定義通常為米、乾糧、泡麵。
.
至於罐頭、餅乾口糧、食用油、鹽、醬油、奶粉,視實際需求數量購置。
.
❗️飲用水:
配給量有訂出明確標準的地方政府,通常為每人每日3、4公升計算。
.
❗️民生用品:
常見品項有帳篷、睡袋、棉被、毛毯、衣物、牙刷、牙膏、衛生紙、衛生棉、尿布、急救箱、手電筒、電池、汽油、柴油...等,也是視實際需求數量購置,因此各公所的儲存品項與數量落差極大。
~龜苓膏~
❗️物資清點單:
在各地方政府網站的防災專區通常都能查到,例如草屯鎮的是在【南投縣草屯鎮公所網站】>【防災專區】>【收容物資整備資訊】>【草屯鎮公所災害物資盤點表】
.
這部分就是重要的具體細節,進去看就能心裡有個底了,可以稍微計算一下實際上囤儲的物資到底夠不夠當地可能的受災人數撐到計畫中的天數(通常是遠遠不足的)
.
.
.
⚠️2.地方政府與廠商的後勤支援協定
除了地方政府的預先儲備物資外,事件發生時,地方政府也會與有簽約的廠商要求其需供應相關救濟物資,法規內的要求,通常會註明"廠商不得以其因位於受災區內而影響履約任務。"但實際上還是得以合約內容為準。
~龜苓膏~
這裡以臺南市安平區公所2025年與阿水伯肉包店的契約為例,在其網站的【災害防救】>【避難收容處所】>【民生救濟物資支援協定】可查詢到。
.
內容簡單來說就是區公所要求肉包店在災害發生時,得在24小時內提供600份的熱食給區公所,讓其供應給收容救濟站的災民,但實際上以肉包店當下能提供的數量為準,採購價則按肉包店當時之銷售價格為準。
.
好,這裡又是一個重要的具體細節,假如是大規模的戰災,那麼店家也有可能因原料短缺、生產設備毀損、停水停電等原因導致無法生產而無法順利履約,能否順利供應、能供應多久?是個問題。
~龜苓膏~
⚠️3.民生必需品短缺時期配售標準
.
詳請參閱【民生必需品短缺時期配給配售辦法】
經濟部主管法規共用系統-法規內容-民生必需品短缺時期配給配售辦法
.
狀況發生時,各地的鄉、鎮、市、區公所會開設配售站,須特別注意的是,只有國軍和軍勤人員是直接"配給",國民則是採用"配售"的方式。
~龜苓膏~
.
❗️配售項目&標準:
01.食米(以糙米為主)
大口(11歲以上):每月15公斤
中口(6歲~11歲):每月10公斤
小口(未滿6歲 ):每月5公斤
.
02.食用油
大口(11歲以上):每月1公斤
中口(6歲~11歲):每月0.5公斤
小口(未滿6歲 ):每月0.5公斤
~龜苓膏~
03.食用鹽
大口(11歲以上):每月0.3公斤
中口(6歲~11歲):每月0.3公斤
小口(未滿6歲 ):每月0.3公斤
.
04.液化石油氣
1~4口家庭,配16公斤或20公斤裝鋼瓶一瓶,5~8口家庭再加配一瓶,以此類推。
.
按法規內容所述,配售項目之安全存量,大致上不會超過3個月。
.
若配售項目供應不足時,會公告減量供應或依法實施臨時徵購代用品。
~龜苓膏~
⚠️總結:
因此若是發生全島性的危機(例如戰爭),整個物資短缺演進情況大概會是如下述。
.
01.政府搶購:
危機漸漸升溫,政府開始默默採購物資。
.
02.民間搶購:
局勢明顯開始惡化,大多數民眾開始恐慌搶購物資,貨幣可能開始貶值,物資開始不易買到或漲價。
.
03.配給開始:
狀況開始,啟動配給制,由於未曾全面啟動過,因此初期會極度混亂,此時若早已提前做好準備的公民,生存情況將會安穩許多。
~龜苓膏~
04.配給短缺:
狀況若持續數月,配給將會越來越短缺,整體生存情況也會越來越惡化。
.
05.戰後物資短缺:
狀況結束,復原期的物價飛漲,但貶值的貨幣造成購買力下降,此時仍有預囤物資的公民則能減少財產損失。
.
狀況發生時,第一時間地方政府能立即啟用配給災民眾的物資來源就是各地區公所、集會所預先儲備的糧食、飲水、民生用品救急,但問題是這些物資數量極有可能非常不足。
.
而合約廠商所能供應的物資,數量是否充足、能持續有效供應多久也是很有疑慮的。
~龜苓膏~
若是狀況持續,那絕大多數人的民生必需品就只能依靠配售制度,可以思考一下自己長期吃這些能否忍受的了、能否自行煮食。
.
台灣承平已久,絕大多數公民對於基本的防災應變是疏於準備的,遑論備戰,而且認為這些都是政府該負責(?),對於已意識到現實不是你原本所想的那樣、想開始做實質準備的公民,我能提供的建議如下:
~龜苓膏~
.
❗️1.
請先準備好自己個人與家庭的防災物資與相關規畫,戰時若能不靠政府物資與外力、不需去分食有限的公共資源,那就是幫了非常大的忙了,若要協助救災,也要先能自救才能互救。
.
❗️2.
支持體制內外那些正在推動備戰與民防相關整備、改革、承辦的人員,發現有不足或不妥的,當然可提供可行的、有建設性的建議,但記住,不要有那種沒有做到100分就是0分的思維,這是不完美的現實世界,要嘛你也捲起袖子跳下來幫忙,不然你行你上。
~龜苓膏~
❗️3.
集體越安全,個人也就越安全,行有餘力或願意更進一步付出的公民,推薦可參與自己所在地的官方民防相關組織或是民間的民防自訓團、考防災士、EMT等證照獲得合法認證,災時就能在有組織保障或支援的前提下對集體安全做出積極貢獻。
~龜苓膏~
https://images.plurk.com/5G3GM9TV1SpRY4aVtijHPW.png https://images.plurk.com/7kC656mcKmNf8ADlqcGk3v.png https://images.plurk.com/14zi8jAInVrf66zqtm1f56.png https://images.plurk.com/1tW6wqppN3aK50EDQxGYwj.png https://images.plurk.com/7G3N1hUvh3YyD1crcf4Kw4.png
~龜苓膏~
https://images.plurk.com/3RiIS0dhTGzBJYIZviq6sl.png https://images.plurk.com/1cLC1VE9RysA03FzVJHoaR.png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