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瞎
@thorhsu
Fri, Mar 28, 2025 4:08 PM
16
3
原來如此。
轉
後見之明 : 生技公司、研發新藥、股價泡沫
歷史很有趣。從現在回顧過去,怎樣的人,說過怎樣的話、做過怎樣的事,我們以後見之明加以檢驗,再與當下對照,人生變化無窮。
<基亞>是股票上市的生技公司。2007年與台大合作,開發肝癌藥物,計畫名稱 PI-88,計畫主持人某教授。開發過程曾給學術界與投資者很大的期待。根據中華民國製藥協會的報導,若成功取得藥證,全球市場銷售額達200-300億元 (未說明台幣或美金),授權金估計2-4億美元。若取得藥證,將是全球第一個肝癌新藥。
2014年計畫結果出來的數據不理想,基亞股票大跌。
2014/7/28 是台灣生技類股發展史上,值得記下的日子。基亞股票由前一天459元無量下跌,最低來到112.5元。基亞連續跌停20個交易日,市值蒸發400億。
掰噗~
@baipu
說
Fri, Mar 28, 2025 4:08 PM
哭哭
機器狼
@KMN_BOT
說
Fri, Mar 28, 2025 4:09 PM
在公司遇到好同事真是幸運,工作起來更有動力汪 (^ω^)
櫻花瞎
@thorhsu
Fri, Mar 28, 2025 4:09 PM
2014年並未讓PI-88徹底被淘汰,基亞又繼續撐下去。
2017/2/28公布最新臨床試驗結果,並無顯著療效。在臨床實驗過程中,廣泛與台灣、中國、韓國的醫院合作。
2019年,基亞將PI-88以五千萬人民幣,授權給北京基亞。但是最後還是沒開發出符合臨床實驗標準的新藥。
隔了十年,現在是2025年3/28,基亞股價是33元。
故事說到這裡,大家是否開始覺得,某教授從2007的意氣風發,再到2014基亞股價大暴跌、然後2017、2019,漫長的12年,應該要韜光養晦,好好休息 ?
但這中間,他又對翁啟惠院長研究團隊之失敗,公開批判,從而造成法律訴訟。
後來發生世紀疫情,他出面批評政府決策。社會大眾也真善忘,或是知情者為人厚道,沒人提起他的PI-88 曾在股市捲起千堆雪,是台灣生技公司的世紀大豪賭。
櫻花瞎
@thorhsu
Fri, Mar 28, 2025 4:10 PM
2024年,他又與泰宗公司合作,繼續研發肝癌新藥,2028將展開IPO。
許多人研究他為何從深綠變粉紅,包括我本人。也許,這根本是錯誤的問題。
他一開始就立定志願要成為研發肝癌藥物的第一名。這個過程要燒多少鈔票,在所不惜。生技公司在研發過程中,太早發布樂觀訊息,導致投資人盲目跟進,這也不是他關心的。
我本人從未持有特定生技公司的股票。剛才上網收集這些資訊,只是想知道,醫學研究者年輕時單純的求知熱情,以及治療病人的熱情,何以逐漸扭曲為今日的面貌。
別再提他的深綠背景了。一個只在乎永遠當第一名的科學家,政治立場超越藍綠紅。
警世訊息 : 新藥研發過程很漫長,失敗機率大於成功,不要輕信媒體報導,躁進買生技公司股票。
做健檢可以提早發現肝病。
載入新的回覆
轉
後見之明 : 生技公司、研發新藥、股價泡沫
歷史很有趣。從現在回顧過去,怎樣的人,說過怎樣的話、做過怎樣的事,我們以後見之明加以檢驗,再與當下對照,人生變化無窮。
<基亞>是股票上市的生技公司。2007年與台大合作,開發肝癌藥物,計畫名稱 PI-88,計畫主持人某教授。開發過程曾給學術界與投資者很大的期待。根據中華民國製藥協會的報導,若成功取得藥證,全球市場銷售額達200-300億元 (未說明台幣或美金),授權金估計2-4億美元。若取得藥證,將是全球第一個肝癌新藥。
2014年計畫結果出來的數據不理想,基亞股票大跌。
2014/7/28 是台灣生技類股發展史上,值得記下的日子。基亞股票由前一天459元無量下跌,最低來到112.5元。基亞連續跌停20個交易日,市值蒸發400億。
2017/2/28公布最新臨床試驗結果,並無顯著療效。在臨床實驗過程中,廣泛與台灣、中國、韓國的醫院合作。
2019年,基亞將PI-88以五千萬人民幣,授權給北京基亞。但是最後還是沒開發出符合臨床實驗標準的新藥。
隔了十年,現在是2025年3/28,基亞股價是33元。
故事說到這裡,大家是否開始覺得,某教授從2007的意氣風發,再到2014基亞股價大暴跌、然後2017、2019,漫長的12年,應該要韜光養晦,好好休息 ?
但這中間,他又對翁啟惠院長研究團隊之失敗,公開批判,從而造成法律訴訟。
後來發生世紀疫情,他出面批評政府決策。社會大眾也真善忘,或是知情者為人厚道,沒人提起他的PI-88 曾在股市捲起千堆雪,是台灣生技公司的世紀大豪賭。
許多人研究他為何從深綠變粉紅,包括我本人。也許,這根本是錯誤的問題。
他一開始就立定志願要成為研發肝癌藥物的第一名。這個過程要燒多少鈔票,在所不惜。生技公司在研發過程中,太早發布樂觀訊息,導致投資人盲目跟進,這也不是他關心的。
我本人從未持有特定生技公司的股票。剛才上網收集這些資訊,只是想知道,醫學研究者年輕時單純的求知熱情,以及治療病人的熱情,何以逐漸扭曲為今日的面貌。
別再提他的深綠背景了。一個只在乎永遠當第一名的科學家,政治立場超越藍綠紅。
警世訊息 : 新藥研發過程很漫長,失敗機率大於成功,不要輕信媒體報導,躁進買生技公司股票。
做健檢可以提早發現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