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oukahome
Thu, Mar 27, 2025 3:16 PM
4
筆記
靈性人生:人生卡關?靈性視角幫你突破盲點 #靈性 #靈魂 #身心靈
不知道人生意義
規劃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按照步驟規劃短期、中期、長期計畫,再去進修我還沒得到的那些才華、跟前輩討論等,增長自己並能獲得符合夢想的能力。
.
靈性=彈性的能力
哭=進化的力量
靈性成長=面對自己的勇氣、內心的強韌度
.
每一天都要做出選擇,即使做錯也能相信自己是會負責任和承擔的人,願意去彌補他、面對他,直視失敗和不成功,接受所有不完美,真實感受自己的感覺,並去駕馭困難而得到喜歡的未來。
蘇:
@oukahome
Thu, Mar 27, 2025 3:17 PM
我真的很喜歡小湛的接地氣和角度耶
蘇:
@oukahome
Sat, Mar 29, 2025 7:00 AM
-----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候?
忽然想問自己:
「我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不再相信自己可以追夢了?」
我三十幾歲了,才終於懂了這件事。
原來只要找出自己想成為的人,
然後一步一步去學習、去請教、去規劃,
人生其實可以很單純。
但我卻花了好多年卡在恐懼裡。
蘇:
@oukahome
Sat, Mar 29, 2025 7:01 AM
我曾經一直沒辦法行動。
因為我害怕失敗、擔心做不好,
更害怕希望落空會讓我心碎,
甚至連「我想成為怎樣的人」這個念頭,
都會被我自己否定。
蘇:
@oukahome
Sat, Mar 29, 2025 7:01 AM
我卡住很久,直到有一天,我感受到這股渴望。
我想:
去試試看未知的事、去大膽許願、
去相信我想成為的人,真的有可能是我。
我竟然被這股前所未有的勇氣嚇到了。
蘇:
@oukahome
Sat, Mar 29, 2025 7:05 AM
-----
把平時想法拿去給GPT潤飾、改成一目瞭然的文案
這樣真的…好清楚…原來可以這麼簡單(文化衝擊(?
如果說想法是50頁的長度,那這個潤飾就是濃縮2頁了XD
如何能把親自的感受,好好傳達出去獲得共鳴,讓跟你很像的受眾能夠發現你,從中得到「被看見」「被啟發」「被認同」,這樣也是很棒。
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情感,卻無法獲得大眾情感上的反饋,就沒連結,這樣的創作會很辛苦,說到底我們都還是人,只要能夠感受到的,都會呼應到吧?
蘇:
@oukahome
Sat, Mar 29, 2025 7:08 AM
關於恐懼,它是形影不離的存在。
我無法用文字說明,它是如何在那邊阻礙我、限制我想像的可能、下意識反射否定,連行動都還沒開始就已經想好一切。
全都是因為,我怕。
當然,這種內容應該大家都看過不少,千篇一律(?)
可真的唯有親自體驗過,說出來才真正有底氣,我確實害怕過、也可能仍然害怕著,可是現在不同了,就是勇氣。
蘇:
@oukahome
Sat, Mar 29, 2025 7:14 AM
昨天在貴人指引下,我稍微得出一個整理想法……
那蘊含我多年以來想過卻不敢做、行動前屢次被我否定的事,要做這個決定真的很需要勇氣,只因為我面對它時已經卡住許多年。
因為想得多、想得細膩,我不可避免會去在意別人的眼光,
就算是我待的學苑氛圍很棒很友善,我不厭其煩總是會擔心這樣選擇是對的嗎?
蘇:
@oukahome
Sat, Mar 29, 2025 7:18 AM
做了這件事,或許去培養變現到下一份課程的學費。
選了另一堂課程,可以學到CP更高、更完善實用的概念。
我學了,真的有辦法學以致用嗎?我真能賺到更多錢嗎?
等等…
.
諸如此類的,然後借網友金言,必須要記得一件事:
「
每個人追求的利益不同
」
蘇:
@oukahome
Sat, Mar 29, 2025 7:19 AM
我的決定很簡單:
我想突破恐懼,這就是我想追求的利益。
蘇:
@oukahome
Sat, Mar 29, 2025 7:23 AM
恐懼是非常個人主觀的,可能跟你說我很恐懼,你未必能感受得到,只能在「文字」背後就看了一下,說:『哦,這樣啊。』
其實這很正常,沒有人能知道我們到底在面臨什麼樣的程度,當下都會因個人的經歷、想法、背景、認知框架而決定恐懼不同,你害怕的,跟我害怕的都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能隨時提醒這點,那…我也會變得更同裡、能包容允許他人的狀態,剛好又是一件我要學習的事了。(真的好多要修行喔
)
蘇:
@oukahome
Sat, Mar 29, 2025 7:26 AM
在還沒完全跳出慣性之前,過度分析、想找人求解答、想太多、自以為是地繞圈圈是不可避免的過程,但至少有做出一點點『不一樣的事』,那麼我就會更有勇氣和力量了。
前所未有的人生啊,離自己又更進一步,願這靈魂無悔的走完人生。
載入新的回覆
規劃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按照步驟規劃短期、中期、長期計畫,再去進修我還沒得到的那些才華、跟前輩討論等,增長自己並能獲得符合夢想的能力。
.
靈性=彈性的能力
哭=進化的力量
靈性成長=面對自己的勇氣、內心的強韌度
.
每一天都要做出選擇,即使做錯也能相信自己是會負責任和承擔的人,願意去彌補他、面對他,直視失敗和不成功,接受所有不完美,真實感受自己的感覺,並去駕馭困難而得到喜歡的未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候?
忽然想問自己:
「我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不再相信自己可以追夢了?」
我三十幾歲了,才終於懂了這件事。
原來只要找出自己想成為的人,
然後一步一步去學習、去請教、去規劃,
人生其實可以很單純。
但我卻花了好多年卡在恐懼裡。
因為我害怕失敗、擔心做不好,
更害怕希望落空會讓我心碎,
甚至連「我想成為怎樣的人」這個念頭,
都會被我自己否定。
我想:
去試試看未知的事、去大膽許願、
去相信我想成為的人,真的有可能是我。
我竟然被這股前所未有的勇氣嚇到了。
把平時想法拿去給GPT潤飾、改成一目瞭然的文案
這樣真的…好清楚…原來可以這麼簡單(文化衝擊(?
如果說想法是50頁的長度,那這個潤飾就是濃縮2頁了XD
如何能把親自的感受,好好傳達出去獲得共鳴,讓跟你很像的受眾能夠發現你,從中得到「被看見」「被啟發」「被認同」,這樣也是很棒。
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情感,卻無法獲得大眾情感上的反饋,就沒連結,這樣的創作會很辛苦,說到底我們都還是人,只要能夠感受到的,都會呼應到吧?
我無法用文字說明,它是如何在那邊阻礙我、限制我想像的可能、下意識反射否定,連行動都還沒開始就已經想好一切。
全都是因為,我怕。
當然,這種內容應該大家都看過不少,千篇一律(?)
可真的唯有親自體驗過,說出來才真正有底氣,我確實害怕過、也可能仍然害怕著,可是現在不同了,就是勇氣。
那蘊含我多年以來想過卻不敢做、行動前屢次被我否定的事,要做這個決定真的很需要勇氣,只因為我面對它時已經卡住許多年。
因為想得多、想得細膩,我不可避免會去在意別人的眼光,
就算是我待的學苑氛圍很棒很友善,我不厭其煩總是會擔心這樣選擇是對的嗎?
選了另一堂課程,可以學到CP更高、更完善實用的概念。
我學了,真的有辦法學以致用嗎?我真能賺到更多錢嗎?
等等…
.
諸如此類的,然後借網友金言,必須要記得一件事:
「每個人追求的利益不同」
我想突破恐懼,這就是我想追求的利益。
其實這很正常,沒有人能知道我們到底在面臨什麼樣的程度,當下都會因個人的經歷、想法、背景、認知框架而決定恐懼不同,你害怕的,跟我害怕的都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能隨時提醒這點,那…我也會變得更同裡、能包容允許他人的狀態,剛好又是一件我要學習的事了。(真的好多要修行喔
前所未有的人生啊,離自己又更進一步,願這靈魂無悔的走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