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r
今天又聽了場有趣講座,獲益不少
來快速寫點心得,順便整理下筆記

印度神話與舞蹈戲劇 市圖講座 黃美瑜
Bear
整體而言我覺得挺可惜的
這場的講者是黃美瑜會長,看得出來她在印度文化浸淫許久深耕多年,也熱愛著印度舞蹈
可是,一來是主題太過廣泛、時間不足 (這可是發展足五千年的文明,即使主題限縮到只剩宗教,兩小時還是講不完吧)
二來,可能許多常識用詞黃會長已然嫻熟於心,所以她很自然地用自己習慣的節奏用法講述,可這對剛接觸的人就太難了,不了解也跟不上內容
最後,有時她講著講著會飄走,或許黃會長覺得已闡述得很清楚,但其實她講出來的語句有些破碎或者流於表面,所以沒能完全接收到會長想傳達的內容
Bear
總之,我確實獲得不少新知,但我認為兩小時的內容應該還可以學到更多東西
Bear
再來簡單記錄個學到的內容
Bear
想要看懂印度舞蹈及戲劇,必須先對印度神話有足夠了解,因為許多編舞表演的原本目的就是為了傳唱演繹這些宗教故事
古時大部份印度人不識字,統治階層既想要廣泛地讓人民了解神話故事及精神涵義,又不希望賦予他們讀書識字的權利 (我猜,種性制度也有一定的推波助瀾)
最後,就發展成用舞蹈表演的方式,既能渲染情緒又能透過各種手勢眼神舞步,完整傳達紀錄每則故事
Bear
最早在少年PI電影中注意到,PI曾詢問初戀女友她跳舞時的手勢含意,那時就有想到印度舞蹈可能每個動作都有一定涵義
今天黃會長的示範證實了這個猜想,這些動作數量多到自成一個語言系統,在看得懂的觀眾眼裡,舞者的幾個連續動作甚至能組合成一個句子
Bear
這也就是印度電影都會有舞蹈鏡頭的原因,先撇去那些過於娛樂化的作品不論;許多作品中的舞蹈在一般人眼中或許只是過場,但其實是舞者們透過印度獨有的方式,在講述角色此時的內心變化和念頭
Bear
講到舞蹈,不能不提到的神明就是濕婆,傳說祂將以毀滅之舞終結整個宇宙,所有印度人民對祂無不又敬又畏
濕婆神像非常好認,幾乎每一尊都以祂舞動的姿態呈現,又因為舞步動作各有意義,不會發生工匠自行創作的情況;結果就是每尊神像動作如出一轍
右腳踏著無知惡神、環繞毀滅/淨化之火焰、兩隻手做出保護/無畏的手印、另外兩隻手則執鼓及持火代表創世與終結、抬起的左腳賜予信徒永恆極樂
Bear
名詞筆記
Bear
吠陀Veda:原意為知識,指吠陀教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教典,包括如吠陀本集、梵書、森林書及奧義書等多種性質不同的經典
原本印度人相信語言的力量恪守口耳相傳,直到15世紀才寫成書籍
往世書purāṇa:一類古印度文獻的總稱,內容廣泛,包括宇宙論、神譜、帝王世系和宗教活動,通常為問答式詩歌體
Bhakti:根據維基,是指對最高神祇三相神的虔誠信仰、尊敬供養的傳統。但因為只是在講座中匆匆寫下來,我已經忘記它跟演說內容有何關聯了
推測後面一起抄下來的人名,Lal Ded, Kabir, Surdas, Mirabai,大約都是Bhakti的典範吧
Bear
樂舞論Nāṭyaśāstra:古印度對文藝領域(音樂、文學、戲劇、舞蹈)的理論著作,內容廣泛又詳細,總共36章
從戲劇起源到劇院規劃,用字遣詞到舞者形象,無一不有指示
原本想按照習慣列進書單的,看到足足分成三頁才列完的章節標題,這還是我第一次直接打退堂鼓放棄看書
不過整理筆記途中查到的相關網頁,還是先記著,或許哪天想回味也說不定呢
樂舞論-英文版購買連結
印度古典舞介紹系列文
Bear
啊對了,今天講座還有件事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黃會長去印度自助旅遊的經驗分享
因為在印度習舞多年熟知當地文化,因此她有時會帶台灣的學生一起去當地自助旅行,最近一次旅程18天但基本花費不到5萬,以最划算的價格體驗最道地的印度文化
但令我記得牢牢的不是這則資訊,而是恆河沐浴的經驗
據會長說,她感應較強,泡完河水以後確實感受到充滿能量,因此相信有所助益
但對於衛生乾淨的疑慮,黃會長的解釋是,上游河水其實較乾淨,雖然還是會摸起來「循循的」(台語)
雖然有點失禮,但我跟朋友聽到這段表情都很微妙 (喂
Bear
連續兩週的指導老師都選擇穿著黃色的沙麗
沙麗本身沒什麼,畢竟主題都和印度文化有關;不過沙麗色彩繽紛,都選擇黃色感覺不是巧合
果然不錯,黃色被認為與宗教相關,我推測也具有祈福之意,比如孕婦須穿著黃色沙麗7天,新婚夫婦的婚房也有懸掛黃色沙麗的習俗
我想大約是兩場活動主題都和宗教身心靈有關,所以兩位講師不約而同都選擇同色裝扮登場
Bear
是說,沙麗可能穿起來挺涼快的? 畢竟是炎熱國家的傳統穿著
這樣說來,是不是可以考慮弄一套來穿?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