ㄌㄌ(´-ωก`)
HIGHSNOBIETY SSUE14+
花了一點時間把源桑整篇訪談翻完了
ㄌㄌ(´-ωก`)
搭配chatgpt每天翻一點翻一點 還是翻了好久
ㄌㄌ(´-ωก`)
很喜歡這篇訪談 想說就翻翻也當自己紀錄
ㄌㄌ(´-ωก`)
內文照片超好看推大家買書
ㄌㄌ(´-ωก`)
下方訪談內文
ㄌㄌ(´-ωก`)
🖊️
ㄌㄌ(´-ωก`)
「愛」誕生的場所
ㄌㄌ(´-ωก`)
—— 不好意思突然這麼問,不過源桑(採訪者尊稱他星野さん)有過著充滿「愛」的生活嗎?
源:真的好突然啊(笑)。

—— 在 Apple Music 的廣播節目 Inner Visions Hour with Gen Hoshino 中,源桑曾提到自己對「我愛你(愛してる)」這句話有違和感。在廣播也曾引用了電影導演John Waters的話:「『我愛你』這句話,只該在對方熟睡時耳語。」(出自書籍Mr. Know-It-All: The Tarnished Wisdom of a Filth Elder),並對這句話表達了共鳴。
源:嗯,我的確這麼說過呢。
ㄌㄌ(´-ωก`)
—— 在源桑的創作中,可以感受到您沒有把愛某人或某物當作一種可以輕易表達的命題,而是透過觀察試著細膩地表現這種情感的本質。例如,歌曲〈不思議〉的歌詞中寫到:「孤独の側にいる/愛に足る想い」,像這樣不直接說出「愛」的表現方式中,可以感受到真誠。

源:我一直對「我愛你」這種表達方式有種違和感。就像我在 Inner Visions Hour 中提過的,愛應該不是一種「去做」的動詞吧?總覺得還有其他更合適的詞彙吧?
我幾乎沒有體驗過「這就是愛!」的想法。但反而有時候看著別人,有感受過「啊,感覺真有愛」的經驗。所以或許我自己不這麼想,但從旁人的眼中看來,我或許就是在 充滿愛的生活中吧。而音樂、戲劇、寫作的創作面來說,如過被問到是不是充滿愛去做的話,我可能不太清楚。因為我只是單純地全心投入地在做而已。
ㄌㄌ(´-ωก`)
—— 在您的歌曲〈戀〉中也有一句歌詞寫:「愛が生まれるのは一人から(愛是從一個人誕生)」,這句歌詞不單單僅限於戀愛的「愛」對吧。

源:在我看來,「愛」可以發生在他人、動物、物品、概念或偶像.....等等什麼都好,我覺得愛是存在於「人」和其他「某個存在」之間而會浮現出來的感覺。
每個人的本質上都是孤獨的,這世上每個人都懷抱著孤獨。而當這份孤獨與「某個存在」產生連結時,就會產生很多東西的交流來往,像是語言、體液之類的。
而在這些交流的東西之中,我覺得「愛」就是其中一種。所以說不定愛的誕生就像靜電一樣。在形容「落入愛河」的時候我們不是常用「來電」來表現那一瞬間的感覺嗎?意外地這個比喻其實蠻貼切的(笑)。
ㄌㄌ(´-ωก`)
—— 這可能有點哲學的問題,但您覺得人類為什麼會無條件地去愛某樣事物呢?不考慮意義或生產性,這樣的執著對於人類的生命有什麼意義呢?

源:或許人類的本質中就有「做一些沒有生產性的事」的特質吧。比方說採集果實、狩獵才能溫飽時代的人們也會製作過於精美而難以使用的器皿,或是在洞穴的牆上留下像是塗鴉的畫作。這些行為與其說是「玩樂」或許更帶有宗教性的意義,但從求生存的角度來看的話其實屬於「多餘」的行為........然而,不做這種多餘的事就活不下去的行為,不就是最像人類的地方嗎?
ㄌㄌ(´-ωก`)
—— 原來如此。可以讓人聯想起荷蘭歷史學家Johan Huizinga所提出的定義——「遊戲人」(Homo Ludens),即爲人類的本質。

源:沒錯。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也完全這麼覺得。這幾年,我常感受到精神狀態低落。每當情緒掉到谷底時,不管是書、電影還是音樂,都完全提不起我的興趣。即便想要接受一些好的刺激,但卻做不到。不過當心態逐漸恢復之後,就可以自然地感受到「啊,這個好有趣」的想法。
這些經歷都我覺得,能夠埋頭專注於某件事的狀態,其實就是身為人類的心很健康的證據。
ㄌㄌ(´-ωก`)
🖊️
ㄌㄌ(´-ωก`)
「雖然自己也不太清楚」
ㄌㄌ(´-ωก`)
—— 源桑作為音樂人、演員、作家,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成功。然而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周圍人常對您說:「如果不專注於某一個領域是不會成功的。」雖然現在應該已經不會有人這樣說了,但會不會反而帶來了挫折感或壓力呢?

源:以前明明只是單純地因為喜歡才去做的,但卻經常被人潑冷水,被說「要專注在一個領域」、「要認真做」之類的。現在已經不會有人這樣說我的確輕鬆很多。我從國中一年級就同時開始演戲和音樂,後來這兩者都成為了我的工作。我並不是先在某一個領域成功之後才拓展到另一個,而是本來就一起進行,因此我的音樂事業和演員所屬的經紀公司也不同。所以是兩個不同的「星野源」分別成功了,各自都是我的本業。
ㄌㄌ(´-ωก`)
—— 當時即使被人說「還是別這麼做比較好」,您依然沒有放棄的理由是什麼呢?

源:我想是因為這些話沒有說服力吧。如果當時我真的被說服了,或許就會放棄其中一項了吧。我開始活動的時代還不像現在這樣講求「時間管理」或「效率化」,所以不管是好是壞,都充分地浪費了許多時間,可以憑藉著「想要做」的衝勁來奮鬥。但現在的話,如果有人用理論和數據對著我說「星野くん,你這樣做是沒有意義的喔。」說不定還真的會被說服(笑)。
ㄌㄌ(´-ωก`)
—— 確實現在只要打開 YouTube,就能看到許多關於「效率化」的內容有很高的點閱率,而SNS上也充滿了許多熱衷於小眾興趣的人。現在似乎是一個不管開始什麼事或是持續做什麼事,都會很重視背後理由的時代。

源:現在這個時代可能已經很難再說出「雖然我也不太清楚,但就是想做」這種話了。因為只要說「我喜歡這個」,馬上就會被「人設化」。
ㄌㄌ(´-ωก`)
—— 「人設化」是指?
源:例如,有人熱愛收集某種沒什麼人關注的東西,然後分享到SNS上,那這個人很快就會被貼上「收藏家」的人設。以前如果有人公開說自己喜歡什麼大家都不感興趣的東西,反而會有種讓人難以接近的感覺。甚至可能還會被說「ㄟ為什麼會喜歡這種東西啊?」這樣負面反應。雖然有好有壞,但至少可以保護這個人的偏愛不被社會消費。
然而現在有了太多可以分享自己興趣的管道,非常簡單就能建立社群,所以因此....
ㄌㄌ(´-ωก`)
—— 失去了「雖然自己也不太清楚,但就是想做」這段摸索的時間?

源:是的。當然,從可以減少孤獨感的角度來看或許是件好事。但一旦有了旁人的目光,「喜歡」就會變成一種自我表現,如此一來就難以深化。對於創作來說,能夠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不將「喜歡」當成滿足認知需求或自我表現的工具,而是讓喜歡可以自然發酵的時間是很重要的。
ㄌㄌ(´-ωก`)
—— 您覺得要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不是還是需要天份的呢?或是天份其實是貫徹「喜歡」之後才會跟著出現的呢?以音樂為例的話,源桑的經驗是如何呢?

源:嗯……是如何呢。老實說我自己也不太清楚。是因為喜歡才持續下來的,還是因為有天份才持續下來的。不過從以前到現在我還是會聽到音樂「喔!!」地感到興奮,所以應該是喜歡的沒錯。最初國一的時候我開始在家自己作曲錄音的時候,根本不好意思讓別人聽音源。但是當我開始和同學一起做音樂之後,反而可以說出「這樣做比較好」、「這樣完全不帥」之類的意見,毫不猶豫到我自己都感到驚訝(笑)。
ㄌㄌ(´-ωก`)
—— 像如魚得水ㄧ般展現了製作的才能呢。

源:雖然後來有更多經驗後才對自己寫的歌詞或旋律有把握,但對於「好或不好的判斷」反而在毫無任何經驗的最初就抱有自信了。即使不知道這是不是正解,但就是很有自信。雖然那個時候沒這麼覺得,但這種毫無根據的自信與確信或許就被稱為「才能」吧。
ㄌㄌ(´-ωก`)
🖊️🖊️
ㄌㄌ(´-ωก`)
「喜歡就盡情去做」
ㄌㄌ(´-ωก`)
—— 在您的活動生涯中,是否有過想要退出舞台的念頭呢?

源:2018年年底發行專輯《POP VIRUS》之後,我曾一度陷入燃燒殆盡症候群的狀態。當時對於日本音樂產業的慣態感到疲憊,明明是自己以詩意的方式寫出的歌詞,卻被當成八卦來解讀而感到很難過。像是《Pop Virus》明明是在唱音樂本身的是,最後一句歌詞寫道「刻む一拍の永遠を/渡す一粒の永遠を」,這裡的「一粒」指的是音符或單音,但卻被解讀成婚戒的隱喻,看到媒體吵著「星野源要結婚了嗎?!」的時候就想說「無論再怎麼努力,最後果還是會變成這樣嗎...」。
ㄌㄌ(´-ωก`)
—— 可以感受出對於藝術家來說,抱著真摯的想法創作出的作品被誤解,甚至被當作消費的素材,是比起什麼都難過的事吧。源桑是否曾因自己的公眾形象和實際的自我之間的落差而感到煩惱呢?

源:過去的確有過。但其實「形象」真的只是形象,無論是誰,真正的自我都不可能完全在那裡。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形象其實都只是幻想。明明這是最基本的道理呢。
ㄌㄌ(´-ωก`)
—— 最近發行的新歌《Eureka》正好與這個話題有所呼應。歌詞從「息を吹き返した」開始,描寫出透過和被剝奪的自我進行對話後找回自己,並繼續向前邁進。因此我想請問源桑,「即便如此仍然不斷前進的原動力是什麼?」

源:嗯……可能是因為「不能死」吧。停下來就等同於死亡,畢竟人死了才會停止了不管是誰。雖然也不無包含「向前走吧」這樣的訊息,這首歌只是想要表達「只要活著就會前進」的事。以極端的例子來說,即使是一個完全不動但活著的人仍然會以某種方式「前進」。即便別人甚至本人看來是停滯的狀態,但只要人活著,就會繼續向前進。
ㄌㄌ(´-ωก`)
—— 確實無論願不願意,死亡的倒數計時都在逼近,而思考也會不斷累積。或許有點偏題,就像詩人Emily Dickinson或畫家Henry Darger在死後作品被「發現」後而受到評價的稀世的藝術家們,在活著的時候是隱世持續創作著。

源:確實有這樣的人呢。所以說,那些不斷在競爭社會中打拼、迎合潮流而吸收新趨勢的人是否才是真的在前進,其實未必。
ㄌㄌ(´-ωก`)
—— 《Eureka》中有寫到「向かうほどに/呆れた希望は/要らないまま」,這句歌詞和當代人的真實感受有著強烈共鳴。源桑認為人即使沒有「希望」也可以活下去嗎?

源:嗯,我認為可以。最近我重新思考了一下,還是覺得「希望是不必要的」。追根究底「希望到底是什麼啊?」。當然像「新年聚會餐廳希望是燒肉店」這種意思上的「希望」是有的,但如果是指「某種能拯救我們的東西」,我認為是不存在的。但「絕望」是確實存在的。但儘管如此,直到現在我也是過得很開心,雖然曾經覺得「希望是不可或缺的」,但走到現在我才意識到其實根本就不需要希望。
ㄌㄌ(´-ωก`)
—— 但我想這並不是虛無主義或享樂主義,而是經過無數經驗和過程後到達的真理。就像《Eureka》歌詞的「“今” は過去と未来の先にあるんだ(現在是過去和未來的延續)」,包含的對於過去・ 現在・未來的看法。

源:不過……說實話,現在我對很多事都感到無所謂了(笑)。現在的我只想盡情地做自己喜歡的事。
ㄌㄌ(´-ωก`)
—— 某種意思上來說從束縛中解放,變得更自由的源桑的新專輯,讓人更加期待了!期待可以遇見前所未見的源桑!

源:哈哈哈(笑)如果可以變成那樣的話,那就太好了。我會繼續努力製作專輯的!
ㄌㄌ(´-ωก`)
🖊️ 完
ㄌㄌ(´-ωก`)
其實看完這篇覺得他又邁向下一個階段了
只能說2024太爛給他太多體會了吧.....又點心疼但又有點為他開心 至少現在他總算要放下那些不該屬於他的負擔 只希望他好好做他喜歡的事了
ㄌㄌ(´-ωก`)
期待新專輯 但也希望他不要累壞了
ㄌㄌ(´-ωก`)
啊 雖然應該沒人會 但此篇翻譯請不要外傳!
ㄌㄌ(´-ωก`)
怎麼這個時間我要來睡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