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Sat, Mar 15, 2025 3:59 AM
Sat, Mar 15, 2025 10:14 AM
3
1
@radfemterf - 講什麼能動性都是假的
所謂能動性或「是他主動的」,是與未成年發生性關係的侵犯者最喜愛的藉口,因為他可以達成目的,還把責任推給對方,即使受害者未必真正明瞭後果,遑論為後果負責。
讓青少年決定變性也是一樣的邏輯。
性別
年齡差
誘姦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Sat, Mar 15, 2025 4:47 AM
🇺🇸YU在加州🇹🇼🇹🇼 (@hey_yu_zen) on Threads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Sat, Mar 15, 2025 9:47 AM
Sun, Mar 16, 2025 10:06 AM
@dr.agonbabe on Threads
節錄:
幸運的是事情最終無疾而終了(原因太長且無關緊要就先不說),而我成年並長大後有一次校慶回學校見到他,面對這個我曾經整天想念的人,我居然完全無法理解甚至後悔自己喜歡過他。長大後的我突然就對所謂「大叔」祛魅了,我開始覺得他們無甚特別,甚至很多還很油膩,我也很清楚當年喜歡老師帶給我那種「與眾不同」的感覺未嘗不是一種幼稚的虛榮心。
現在想來,如果當時事情發展不一樣呢?或許我們真的會開始談戀愛,然後開花結果,我也不會感到後悔。也有可能我跟他發生關係結果又很糟,然後我很痛苦。也有可能房思琪的悲劇會又再發生一遍⋯⋯我的意思是,為什麼不應該?不和未成年開展親密關係是有多痛苦嗎?真的愛惜關心一個人為什麼不能等待+忍耐呢?而房思琪金賽綸這樣的悲劇,一個都嫌多。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Sat, Mar 15, 2025 10:05 AM
Sun, Mar 16, 2025 10:07 AM
李宛飛 (@miniakimi) on Threads
內文節錄:
初高中的小女孩對這種成人世界的感情有天生適應性迷戀。她們跟戀人說話小心翼翼,特別擅長自省,動不動就會被奇怪的“大人邏輯”說服。
郭曉奇帶著父母跟李國華夫妻對峙的時候她腦子里想質問的還是他的新歡是誰,但是這樣戀愛平等關係中可以問的話她不敢問,因為本來就不敢衝突反抗。場面變得奇怪,最後她的父親甚至跟李假模假式地搶著結賬了起來。沒有人真的關心她。
所謂的戀愛結束了,小女孩所有已經建立的生活邏輯也沒了,她自己逼自己犯錯,去真正自己體驗社會。
最後的最後郭才認識到原來那個愛過的人真面目是這樣,她上論壇發帖,回帖全都是網暴。說她不自愛,交往的時候收錢了,編造誹謗,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Sun, Mar 16, 2025 9:12 AM
Sun, Mar 16, 2025 10:08 AM
妃妃 游 (@fleur.you) on Threads
內文節錄:
為什麼我認為未成年跟同齡談戀愛可以,成年人卻不能接近未成年?
因為青春年少的戀愛是人生必經之路,在這個過程,兩人可以摸索、學習、互相成長,體會初心萌動的酸甜苦辣。而成年人接近未成年人,存在著權勢控制、心理操控等問題。
一、成年人在社會經驗、財力、心理影響力上遠超未成年人,導致雙方關係不可能真正平等。
二、未成年人容易受到成年人影響,即使表面上是自願的,但實際上可能隱含被操控或引導的結果。例如:老師和學生、上司和實習生、偶像和粉絲。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Sun, Mar 16, 2025 10:08 AM
再來,心理學研究顯示青少年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特別是在衝動控制與判斷能力方面。這讓青少年更容易受成年人影響,被利用、被塑造價值觀而不自知,例如:
⒈這個大人對我很好,我應該順從他。
⒉他說愛我,這一定是愛情。
很多未成年人在當下覺得是自願的,兩人是真愛,但多年後回顧,才發現自己在當時其實是處於被引導、操控的情境中(可以聽聽《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林奕含的訪談)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Sun, Mar 16, 2025 10:09 AM
@jenny888918 on Threads
內文:
不想一直貼這連結
但我發現正視這段歷史能說明很多現今社會的問題
為什麼有些人能接受成年人誘姦未成年,
把這歸因為:性癖、愛情、女的很正...
但就是不願正視其中一方還沒出社會閱歷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這段關係會出現的權力不對等和剝削?
為什麼他們會覺得沒關係??
因為台灣90年代還在流行雛妓,從嫖宿幼童的年代沒有離多遠,意淫少女、性化孩童的風氣至今依然存在且活躍。
一些中年人可能都跟兒童發生過性關係,一些年輕人的父母長輩在那個年化長大可能有玩小孩的「性癖」和「興趣」,有些抽象的道德標準,認為什麼可以的事,在家庭裡不提及也會傳承下來。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Sun, Mar 16, 2025 10:09 AM
這會像一種戀童審美,一種歧形性癖一樣,讓「一般人」看到這類已涉及傷害及壓迫的事件時依然能認為「沒關係」。甚至不止是男性,女性也是,道德水平低,營造有利犯罪的環境,都是幫兇。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Sun, Mar 16, 2025 10:10 AM
Tin Woodman (@Aftermividaloca) on X
內文:
只要年齡差到八歲以上的對象都不建議交往,崇拜或仰慕的情感多數時候都是基於年齡差距所產生視野盲區。
當你到了和對方相同年紀時就會發現對方所具備的認知,不過是那個年齡基本該具備的認知。
同齡間的差距才是真正的能力,年齡差距所凸顯的能力差並不表示對方具備能力。
十幾歲到二十幾歲都還在自我探索,三十歲之後建立出屬於自己的價值觀才剛站穩準備出發,有了一定的累積和識別能力更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和不要什麼,不再那麼容易受周遭動搖。
在還沒奠定穩固的自我價值之前和年長的人交往,很容易受對方視野影響導致發展受限或是自我價值被貶低甚至形成依附。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Sun, Mar 16, 2025 11:43 AM
Sun, Mar 16, 2025 11:46 AM
@TigerLily555 - 前幾天金賽綸的家屬發出的公開信裡,提到當初金賽綸發貼臉照之後,金秀賢和他...
內文節錄:
我看了幾個人的言論,「我15歲的時候也願意和他交往」、「如果金秀賢喜歡我女兒我當然會贊同」,我發現她們就是把自己帶入夢女/女友粉的視角,她們給我一種我跟金賽綸和其他的女人不一樣,我最愛歐巴,我理解他支持他相信他,我比她們好比她們乖,我比她們(特別是死了以後還要傷害歐巴的金賽綸)更值得歐巴的愛的感覺,我想這是某種程度的自戀,不願意承認自己愛的人是個戀童變態。金秀賢今天的行為如果換成一個豬頭三來做,我不信這些人會認為這些行為可以接受。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Sun, Mar 16, 2025 11:46 AM
面對金秀賢一堆前後矛盾的說法粉絲們盲目相信,而他們認為自己15歲的時候被金秀賢看上或15歲的女兒和金秀賢在一起是求之不得的榮耀,是因為認為她們或她們的女兒在未成年的時候被一個戀童者盯上,成為獵物,自己可以避免金賽綸的命運嗎?這種愚蠢的自信真讓匪夷所思。
然後還有一些護航言論是出自男性。我很肯定這些護航的男人就是噁男,他們想做和金秀賢一樣的事情。他們護航的是自己內心黑暗的慾望。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Sun, Mar 16, 2025 11:53 AM
Sun, Mar 16, 2025 11:55 AM
推這個噗。
雖然我自覺有濾鏡、戀愛腦和不理性的時候,但還是時常會為女性護航男性的力道感到訝異。
洗碗作為標準,到底是對好男人的標準放得多低。
噗中對《簡愛》的分析也很精要。羅徹斯特對伯莎與情婦的評論之醜惡正是他內心的寫照。
簡愛最後會回頭去選擇羅徹斯特一來是她的選擇範圍太少(另一位追求者我也覺得不行,雖然條件比較好但他明顯只想找個一起奮鬥、可以控制的妻子),二來她是個孤女,羅徹斯特是她離開孤兒院後第一位遇到、告訴她「我覺得你是特別的」年長男性雇主,而且當時羅徹斯特有一位條件更好的對象幾乎要訂婚,但他選擇跟她求婚--雖然我覺得是那位小姐自信心強、又了解婚姻是利益交換、條件對等的本質,相較之下簡愛更為單純容易理解
更好控制
而已。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Sun, Mar 16, 2025 12:01 PM
回想起來簡愛能選擇的可能性確實很低,當時一般女性在婚姻市場的條件她幾乎都沒有,因為父母皆逝,當時她應該已經成年,無論她再怎麼力爭上游,聰慧自省,堅強獨立,出身也會限制她的眼界。甚至事實上,當她選擇離開羅徹斯特,她幾年工作的薪水(我不記得她有沒有拿)讓她差點在外面餓死。後來她有了財產,羅徹斯特則是因為火災失去了原有的優勢,身體傷損,變得需要她,相較外面的各種婚姻陷阱,算是一種相對安全的選擇。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Sun, Mar 16, 2025 2:34 PM
希朵小姐 (@cedaw2025) on Threads
海藍青空
@aquabluebluesky
Sun, Mar 16, 2025 11:43 PM
Axi (@axillusion01) on Threads
載入新的回覆
所謂能動性或「是他主動的」,是與未成年發生性關係的侵犯者最喜愛的藉口,因為他可以達成目的,還把責任推給對方,即使受害者未必真正明瞭後果,遑論為後果負責。
讓青少年決定變性也是一樣的邏輯。
性別 年齡差 誘姦
節錄:
幸運的是事情最終無疾而終了(原因太長且無關緊要就先不說),而我成年並長大後有一次校慶回學校見到他,面對這個我曾經整天想念的人,我居然完全無法理解甚至後悔自己喜歡過他。長大後的我突然就對所謂「大叔」祛魅了,我開始覺得他們無甚特別,甚至很多還很油膩,我也很清楚當年喜歡老師帶給我那種「與眾不同」的感覺未嘗不是一種幼稚的虛榮心。
現在想來,如果當時事情發展不一樣呢?或許我們真的會開始談戀愛,然後開花結果,我也不會感到後悔。也有可能我跟他發生關係結果又很糟,然後我很痛苦。也有可能房思琪的悲劇會又再發生一遍⋯⋯我的意思是,為什麼不應該?不和未成年開展親密關係是有多痛苦嗎?真的愛惜關心一個人為什麼不能等待+忍耐呢?而房思琪金賽綸這樣的悲劇,一個都嫌多。
內文節錄:
初高中的小女孩對這種成人世界的感情有天生適應性迷戀。她們跟戀人說話小心翼翼,特別擅長自省,動不動就會被奇怪的“大人邏輯”說服。
郭曉奇帶著父母跟李國華夫妻對峙的時候她腦子里想質問的還是他的新歡是誰,但是這樣戀愛平等關係中可以問的話她不敢問,因為本來就不敢衝突反抗。場面變得奇怪,最後她的父親甚至跟李假模假式地搶著結賬了起來。沒有人真的關心她。
所謂的戀愛結束了,小女孩所有已經建立的生活邏輯也沒了,她自己逼自己犯錯,去真正自己體驗社會。
最後的最後郭才認識到原來那個愛過的人真面目是這樣,她上論壇發帖,回帖全都是網暴。說她不自愛,交往的時候收錢了,編造誹謗,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內文節錄:
為什麼我認為未成年跟同齡談戀愛可以,成年人卻不能接近未成年?
因為青春年少的戀愛是人生必經之路,在這個過程,兩人可以摸索、學習、互相成長,體會初心萌動的酸甜苦辣。而成年人接近未成年人,存在著權勢控制、心理操控等問題。
一、成年人在社會經驗、財力、心理影響力上遠超未成年人,導致雙方關係不可能真正平等。
二、未成年人容易受到成年人影響,即使表面上是自願的,但實際上可能隱含被操控或引導的結果。例如:老師和學生、上司和實習生、偶像和粉絲。
⒈這個大人對我很好,我應該順從他。
⒉他說愛我,這一定是愛情。
很多未成年人在當下覺得是自願的,兩人是真愛,但多年後回顧,才發現自己在當時其實是處於被引導、操控的情境中(可以聽聽《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林奕含的訪談)
內文:
不想一直貼這連結
但我發現正視這段歷史能說明很多現今社會的問題
為什麼有些人能接受成年人誘姦未成年,
把這歸因為:性癖、愛情、女的很正...
但就是不願正視其中一方還沒出社會閱歷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這段關係會出現的權力不對等和剝削?
為什麼他們會覺得沒關係??
因為台灣90年代還在流行雛妓,從嫖宿幼童的年代沒有離多遠,意淫少女、性化孩童的風氣至今依然存在且活躍。
一些中年人可能都跟兒童發生過性關係,一些年輕人的父母長輩在那個年化長大可能有玩小孩的「性癖」和「興趣」,有些抽象的道德標準,認為什麼可以的事,在家庭裡不提及也會傳承下來。
內文:
只要年齡差到八歲以上的對象都不建議交往,崇拜或仰慕的情感多數時候都是基於年齡差距所產生視野盲區。
當你到了和對方相同年紀時就會發現對方所具備的認知,不過是那個年齡基本該具備的認知。
同齡間的差距才是真正的能力,年齡差距所凸顯的能力差並不表示對方具備能力。
十幾歲到二十幾歲都還在自我探索,三十歲之後建立出屬於自己的價值觀才剛站穩準備出發,有了一定的累積和識別能力更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和不要什麼,不再那麼容易受周遭動搖。
在還沒奠定穩固的自我價值之前和年長的人交往,很容易受對方視野影響導致發展受限或是自我價值被貶低甚至形成依附。
內文節錄:
我看了幾個人的言論,「我15歲的時候也願意和他交往」、「如果金秀賢喜歡我女兒我當然會贊同」,我發現她們就是把自己帶入夢女/女友粉的視角,她們給我一種我跟金賽綸和其他的女人不一樣,我最愛歐巴,我理解他支持他相信他,我比她們好比她們乖,我比她們(特別是死了以後還要傷害歐巴的金賽綸)更值得歐巴的愛的感覺,我想這是某種程度的自戀,不願意承認自己愛的人是個戀童變態。金秀賢今天的行為如果換成一個豬頭三來做,我不信這些人會認為這些行為可以接受。
然後還有一些護航言論是出自男性。我很肯定這些護航的男人就是噁男,他們想做和金秀賢一樣的事情。他們護航的是自己內心黑暗的慾望。
雖然我自覺有濾鏡、戀愛腦和不理性的時候,但還是時常會為女性護航男性的力道感到訝異。
洗碗作為標準,到底是對好男人的標準放得多低。
噗中對《簡愛》的分析也很精要。羅徹斯特對伯莎與情婦的評論之醜惡正是他內心的寫照。
簡愛最後會回頭去選擇羅徹斯特一來是她的選擇範圍太少(另一位追求者我也覺得不行,雖然條件比較好但他明顯只想找個一起奮鬥、可以控制的妻子),二來她是個孤女,羅徹斯特是她離開孤兒院後第一位遇到、告訴她「我覺得你是特別的」年長男性雇主,而且當時羅徹斯特有一位條件更好的對象幾乎要訂婚,但他選擇跟她求婚--雖然我覺得是那位小姐自信心強、又了解婚姻是利益交換、條件對等的本質,相較之下簡愛更為單純容易理解
更好控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