གངསདཀརསྒྲོལམ།
【學茶〈工夫茶練習班〉】
〈如意坊文藝茶館.祥草茶流.碧螺春〉

🌿 我是不太喝綠茶的,因為總覺得味道淡,但是泡得久泡濃會苦澀,
對於碧螺春,大概就是相聲裡面聽到,很有印象,
知道捲捲的、有很多毛(芽),是綠茶所以要降溫。
原來中台的碧螺春是很不一樣的,
中式有毫芽,味鮮而細緻,最看重綠豆香,香味在後鼻,不適合坐杯,可以開天泡;
台式有老葉,比較有層次感,花果香、最看重柑橘香,香味在前鼻。
因為是綠茶,綠茶太自由變化度大,不容易控制,對靠技術的人比較吃香,想像派的就會一起奔放。
https://images.plurk.com/49Cl0be6reBD7YvKND46BI.jpg
གངསདཀརསྒྲོལམ།
🌿 茶具材質瓷>釉>陶,杯型選寬扁的比較有延展性,如果是高窄的就看重回甘,但容易有老茶味。
今天帶了自己的茶具,但斷水不好,我也很少用,大概就是刻意用茶浸出冰裂紋後就沒怎麼用了。
碧螺春帶有芽,芽多的茶在沖泡時茶葉能不動則不動。
切記不能悶。
綠茶類通常前三道就是最好的了,所以要能夠在三道內泡出四五道的層次感。
གངསདཀརསྒྲོལམ།
🌿 碧螺春春茶,明前屬於上品,風格內斂,適合溫潤泡;
明後多少帶葉子,可以相對高溫一點,也可不溫潤。
春茶喝香,冬茶不易泡失敗,喝韻味,產地以三峽為中心,是台灣特色茶。
品種依據青心柑仔、青心大冇、金萱,而有不同的質感,最常見的青心柑仔有著橘絡香,味到比較上揚。
三峽之外的產地,如果是高海拔地區用青心烏龍來做碧螺春,香氣比較不明顯,以回甘為準。
གངསདཀརསྒྲོལམ།
🌿 碧螺春梗跟黃葉要篩,如果不挑掉前二道的味道會比較雜。
置茶量可依照坐杯(1/3)或快沖快泡(1/2)來決定,
熱杯加醒茶的話,前二道有香氣,如果又搖香的話就只有一道有香。

🌿 今天學了一個閾值的咖啡概念,先給一點水再繞沖。
以及我之前都很習慣溫潤泡注水立刻倒出,但其實是可以注水後,讓茶葉慢慢浸水,
或是不倒掉,直接再把水注滿。適用在老葉跟芽。
碧螺春老茶偏甜,一道如果降溫就會偏水,醒完降溫也容易偏水,適合不降溫,或降溫但時間延長。
གངསདཀརསྒྲོལམ།
🌿 最後兩支分別是甲子園茶行阿里山茶跟充滿毫芽的中國茶,
我在最後一道都選擇中心沖,想說最後一道拍打出水花比較能完全萃取,
但這麼做其實會澀,而且進氣多氧化越多就越不像綠茶。
實心水柱在高山茶是可以的,不過我的水柱都不實心。
以及中式泡了三道,我只有泡出一個層次,感覺好像在喝有點味道的水,
荼公子的茶也是淡淡的但就明顯有層次感。
台式的話,則是要注意如果泡出了包種茶的味道,那就泡失敗了。

🌿 另外今天順便學了一點雙杯泡,
前陣子在別處第一次學習,學得我手忙腳亂XDD
今天才有時間細看。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