毳蟲🐛Lonper
@Mao_Chonchon
想
Thu, Mar 13, 2025 3:26 AM
Thu, Mar 13, 2025 4:52 AM
2
【創作上的迷茫——"沒有人看我的作品"的成因】
創作
寫作
心理
感覺怎麼寫都不對。
好像怎麼設計感覺都有問題。
想到創作,總覺得老是會焦慮,或是提不起勁。
覺得這一切越來越像是一種
壓力
,甚至是
一場勝負、一場戰爭
……
創作什麼時候變成這麼累的一件事了?
而且,這份疲憊並不是因為思考或下筆造就的疲憊,而是
心智上的倦怠
,有如我們時常都在恐懼什麼、擔憂什麼,也不斷地期望並想辦法重拾自己的樂觀——
難道只剩下
不斷開新坑
這種
挖坑不填
的行為,才能滿足我在這裡投下的所有心力跟失望了嗎?
說到底,對啊?
為什麼好像我會控制不住地,不斷挖坑給自己跳呢?
我到底在期待什麼?
我明明還有那麼多事情沒有做!
想到就會有點痛苦嗎?
那來聽我說說幾句就好
毳蟲🐛Lonper
@Mao_Chonchon
Thu, Mar 13, 2025 3:32 AM
從去年十月開始,我就陷入一股前所未有的低潮。
也許其實更早,因為我對創作的熱忱不知道為什麼,只有在不斷地下滑,而且越來越沒辦法"長久地"待在同一個系列之上。
我的主打小說 CoF 是一部長達十章的小說,但哪怕我已經設計好段落與人物關係,甚至主事件該如何發展,該如何收尾應該怎麼設計,我基本上都搞定好了,也信誓旦旦的要自己努力去完成!為了CoF,為了我自己,為了所有曾經喜歡這個作品的人們——!
但,已經兩年了吧?就是沒辦法動筆,而我說不上來為什麼。
反而是我對於突然其來的想法會更有動力,收到一份唐突卻又認真的回饋,也會緊抓著不放深怕著失去,卻又因此回應得一塌糊塗,活像個倦怠到精神出問題的網路怪人。
我可以說是深深體悟到這種落空到近乎絕望的感覺了吧。
但我還是不想放棄,不想服輸,為此我每天都在掙扎,很痛苦地掙扎。
毳蟲🐛Lonper
@Mao_Chonchon
Thu, Mar 13, 2025 3:42 AM
這幾天,我在寫一篇短篇的時候,我還是一樣陷入了這種掙扎。
「我不知道我要怎麼說故事才好了。」
我總覺得我怎麼寫都不對。我不管怎麼說,我腦袋總是無法順利成像,就好像我喪失了我那以引為傲的生命力,我感覺我越寫越死板。
除了很照章法的敘述一件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外,我好像想不到我可以怎麼樣說故事,甚至我根本不喜歡看這樣的故事,我卻只寫得出這種東西。
這很奇怪,不是嗎?
就好像越寫越退步了。
越是努力展現自己,好像越是會有障礙,但這種感受我又怎麼說都說不出來。
同樣的情形也不只有出現在 CoF,我其他曾經拿出來展示過的作品也是,甚至是贈文也是。
貌似一旦拿出來展示後,我便會動力大減。說來或許有點彆扭,但那種感覺卻又很真實。
「沒有人看我的作品」。
毳蟲🐛Lonper
@Mao_Chonchon
Thu, Mar 13, 2025 3:49 AM
我想這種感覺其實很複雜,並不是字面上的"沒有人看"而已。
因為事實上:如果我自己寫給自己看,我想我是完全可以每天持續進行下去的,只要我沒有任何一點渴望公開的想法,這件事就可以永遠都一直持續進行下去。就比如——我的日記,他至始至終都沒有中斷過。
所以我想,這種沒有人看的想法,應該被擴充成:
「因為我已經很努力的改變了,但還是沒有人看。」
才能更深入的去探討背後的失落從何而來。
毳蟲🐛Lonper
@Mao_Chonchon
Thu, Mar 13, 2025 3:54 AM
• 改變,為了什麼?
一份作品所謂的"好",其實源自主流的審美和大量的機運所綜合。當你嘗試去讓自己的實力往這個"好"漸漸靠攏,這勢必得做些跳脫往常的練習與觀察,去一步一步改變自己原有習慣的呈現方式,去達成"迎合"大眾審美的作品。
這就是一種改變,也可能是一種犧牲,當然也會造就了些不切實際的期望——「我好希望我這麼做能是值得的。」。
所以我們勢必會渴望尋求認可,而手邊最垂手可得的管道,便是這公開又繁雜的網路世界。
一點回饋,一點反應,就容易被當事人放大解釋。
沒有收到任何回饋,自然也成為了一種容易動搖自己的結果。
毳蟲🐛Lonper
@Mao_Chonchon
Thu, Mar 13, 2025 4:01 AM
Thu, Mar 13, 2025 4:58 AM
• 沒有回饋的結果,影響有多大?
這其實就跟一種「冷暴力」近似。是一種無法融入群體的冷落,一種無法得到回應來定位自己的迷茫,當然還有這份期望面臨落空的失望。
慢慢這就會行成一種自我暗示了:
我努力還是沒有人會想看。
那乾脆就不要努力了,是不是就解決這種失望的問題了?
所以,通常下一步就會是讓自己想辦法"逃離"當前這個付出許多事物的計劃。然後,因為還是抱有些許的期望,或是真心期待自己能夠有所作為,就行成了這種「開新坑」的行為模式了。
只要沒有人回應,只要回應不足以和我的期望相互較衡,我就只想放下這件我本來想堅持的事物,轉而把心力投放在其他新的可能性上。
毳蟲🐛Lonper
@Mao_Chonchon
Thu, Mar 13, 2025 4:07 AM
Thu, Mar 13, 2025 4:07 AM
說起來可能很糟糕,但有這種想法其實再正常不過。
真要說,
把自己的作品放到網路上給幾個隨機路人審本身就是一場賭博。
因為會得到什麼回饋,你無從確定,更無從準備,那是近乎只能坐以待斃的局面,是一種極為煎熬的體驗。
更不要說——
網路其實讓惡意能更為直接的體現,且源源不絕。
當你擁有極大的期望,又對什麼事物都竭盡全力接下,那即便是只是迎來一片空蕩的留言區,對一位作者可能都會是極大程度的打擊。
然而最遺憾的莫過於:即便接著開新坑,同樣的事情也只會不斷反覆的上演,這也就造就了"挖坑不填"的現象只會不斷氾濫,而自己的技術力也只會停滯不前,還只能看著一個個身邊的"朋友"進步得比自己都快。
聽上去很可怕,而且是永無止盡的死循環。
但我要是只是來講這有多可怕而不講講怎麼樣解,我就不會打得這麼長這麼正式了x
毳蟲🐛Lonper
@Mao_Chonchon
Thu, Mar 13, 2025 4:16 AM
• 一個創作者可以怎麼樣自救?圈地自萌?
很前面的段落,我提到我寫日記很少想拿出來分享,這也就讓我寫日記的習慣一直都能夠私下默默的進行,也即便沒有任何文法上的進展,我就是有辦法每天都寫,天天都寫。
但任何形式的創作,最終也還是得依靠對外界的觀察,轉而内化進自己的作品之中,那才會顯得真實且有說服力。
這要再回到那句千古心結:「因為我已經很努力的改變了,但還是沒有人看。」
這可以分成兩個面向來看:
因為改變而造就的過高期待
,以及,
因為期待而過度檢視結果的迷茫心態
。
毳蟲🐛Lonper
@Mao_Chonchon
Thu, Mar 13, 2025 4:19 AM
✎過高到失控的期待
這份期待已經和當初決定下筆的期望不再一致了。
是什麼時候無形間膨脹的?是決定發布到網路上的那一刻?設計中某個環節有了某件特別的考量?還是這份辛苦只是想得到一份讚美?
只要覺察到那個期望膨脹的當下,這通常都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現在正在幹什麼,讓你從尋求認可的"野獸模式"之中抽離出來,理性一點的看待自己的作品和他本身的意義與價值。
這需要一定時間的獨處才能做得到。你需要靠自己思考:這份突然之間的渴望,怎麼會這麼突然地湧現出來?
奇怪,創作對我來說是這樣的嗎?
練習對自己靈魂拷問,直到出現一個能稍微安撫到自己的結論後,這份迫切想要尋求回應的心態就會消退非常,非常的多。
這可以幫助你在製作的過程中,"不忘初心",也不再當個創作上的複製怪,去真正創作出自己看了都會笑一會的作品。那是種難能可貴的感動。
毳蟲🐛Lonper
@Mao_Chonchon
Thu, Mar 13, 2025 4:25 AM
Thu, Mar 13, 2025 4:48 AM
✎ 迷茫到什麼都想抓住不放
這陣子有個詞很流行。
重力
。
一旦有人靠近,就會突然抓著不放,嘴邊也都掛著「一輩子一起」之類的話語,很害怕自己又會因感情而受挫,進而把期望提高到不切實際的程度,並轉嫁到眼前的"目標"身上。
創作者也有發生這種現象的可能性,尤其是長久遭受漠視、看不起,或是沒有回應上門,這會默默讓一個人更加關注在「結果」,而不是過程。
這很奇怪,就像越得不到就會越想要,而且不管怎麼說服自己都是沒有用的。即便理智知道這麼做不好,但身體就是會犯賤,就是會想著多看一眼也沒關係,反正只是抱著僥倖心態如果沒有的話也就算了。
但
越不去在意,就越會在意
。往往只是看那麼一眼,痛苦就留下了三天。
怎麼辦?
那就去好好在意就好了。
但,不是叫你去在意網路跟回應,而是去在意「別的東西」。
毳蟲🐛Lonper
@Mao_Chonchon
Thu, Mar 13, 2025 4:33 AM
Thu, Mar 13, 2025 4:37 AM
我們說到過,把作品發布到網路上本身就是一場賭博。
回應的好壞,或是多寡,這無法藉由任何手段去保證,去確定。
當你心中有所匱乏,但卻一直拿這樣不夠確定的事物去讓自己期望、去期待,那這份匱乏至始至終都不會被滿足到的啊?
不管怎麼說服自己,或是真的出現了寶貴又難得的回饋,你最後的結論依舊還會是「沒有人會想看我的作品」,甚至會演變成在自我心裡暗示的地步。
所以,重點在
滿足這份本來就有些匱乏,甚至有些受傷的心
。
除了留言區以外,我們應該要再主動去尋找更多相對穩定的回饋補充站。我們如果需要一個確定的基石,幫助我們穩定自己,讓自己安心,我們其實有很多很多除了公開網路社群以外的管道,能夠讓我們進一步照顧這種迷茫焦慮的心情。
毳蟲🐛Lonper
@Mao_Chonchon
Thu, Mar 13, 2025 4:40 AM
Thu, Mar 13, 2025 4:49 AM
比如信得過的好朋友,或是自己憧憬的某位大神大佬。
當做在寫粉絲信一樣的請託,說我的作品可以請您幫忙看看嗎?我需要一些相應的意見!麻煩您了!
說不准能因此讓陌生的關係變得熟識起來?
當然我們也能靠自己。
想像
你是一個閱卷老師
。你在紙上寫下了你的評分標準:
敘事流暢度、故事深度、人物刻劃度、字句精確度。
當然你可以補上更多你期望達到的條件。
接著,你收到一封試卷。上面的屬名和自己相同,這也是他花費了相當的時間,才製作出來的作品,而你需要細細查看,或是開口朗誦這其中的內容出來,並一一檢核你在只上所條列的條件。
你可能不必打分數,你只需要心理有個底,知道說「這個人下筆的功夫是怎麼樣的」,「他和我所知的某一位作者風格相近,但有些許不同之處,比如……」,「距離他的上一篇作品,相隔多久,達到了多少進步……」
毳蟲🐛Lonper
@Mao_Chonchon
Thu, Mar 13, 2025 4:45 AM
Thu, Mar 13, 2025 4:49 AM
你也可以重新善用這個偌大的網路世界。
不僅僅是期望著留言區,而是更多,更多地方。所謂分散風險嘛?
你可以加入多個社團,投稿多個地方,或是經營多個社群平台。
你可以到處問人,還可以問問最近興起的各種聊天型AI,甚至跟這些人事物進一步討論你未來創作的方向與思路,以及該怎麼樣完善這個系列。
跳脫網路世界,轉移到線下,去和更多人會面,和更多人搭話、交際,交換彼此的作品,品閱更多不同的文字與故事,這也是一種填補那塊空虛的好方法。
既然你有一塊空著的地方,我們就試試物盡其用,讓他可以裝得下更多,讓我們能夠更加充實。
創作者的本錢不在於擁有高超的技術,而是內在的豐富永遠能製造出屬於自己的敘事與世界,演化出一幕幕對生活的觀察跟體悟,打動自己,也打動每一個觀眾。
希望這句話可以送給每個看到這邊的你
毳蟲🐛Lonper
@Mao_Chonchon
Thu, Mar 13, 2025 4:51 AM
以上是我倦怠了近乎兩個年頭的心得。
希望可以給大家作為參考嘍?
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在這個網路世界,想辦法活出真正的自己。
你的跟你的作品,很棒。我相信你做得到。
加油!
載入新的回覆
感覺怎麼寫都不對。
好像怎麼設計感覺都有問題。
想到創作,總覺得老是會焦慮,或是提不起勁。
覺得這一切越來越像是一種壓力,甚至是一場勝負、一場戰爭……
創作什麼時候變成這麼累的一件事了?
而且,這份疲憊並不是因為思考或下筆造就的疲憊,而是心智上的倦怠,有如我們時常都在恐懼什麼、擔憂什麼,也不斷地期望並想辦法重拾自己的樂觀——
難道只剩下不斷開新坑這種挖坑不填的行為,才能滿足我在這裡投下的所有心力跟失望了嗎?
說到底,對啊?為什麼好像我會控制不住地,不斷挖坑給自己跳呢?我到底在期待什麼?我明明還有那麼多事情沒有做!
想到就會有點痛苦嗎?
那來聽我說說幾句就好
也許其實更早,因為我對創作的熱忱不知道為什麼,只有在不斷地下滑,而且越來越沒辦法"長久地"待在同一個系列之上。
我的主打小說 CoF 是一部長達十章的小說,但哪怕我已經設計好段落與人物關係,甚至主事件該如何發展,該如何收尾應該怎麼設計,我基本上都搞定好了,也信誓旦旦的要自己努力去完成!為了CoF,為了我自己,為了所有曾經喜歡這個作品的人們——!
但,已經兩年了吧?就是沒辦法動筆,而我說不上來為什麼。
反而是我對於突然其來的想法會更有動力,收到一份唐突卻又認真的回饋,也會緊抓著不放深怕著失去,卻又因此回應得一塌糊塗,活像個倦怠到精神出問題的網路怪人。
我可以說是深深體悟到這種落空到近乎絕望的感覺了吧。
但我還是不想放棄,不想服輸,為此我每天都在掙扎,很痛苦地掙扎。
「我不知道我要怎麼說故事才好了。」
我總覺得我怎麼寫都不對。我不管怎麼說,我腦袋總是無法順利成像,就好像我喪失了我那以引為傲的生命力,我感覺我越寫越死板。
除了很照章法的敘述一件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外,我好像想不到我可以怎麼樣說故事,甚至我根本不喜歡看這樣的故事,我卻只寫得出這種東西。
這很奇怪,不是嗎?就好像越寫越退步了。
越是努力展現自己,好像越是會有障礙,但這種感受我又怎麼說都說不出來。
同樣的情形也不只有出現在 CoF,我其他曾經拿出來展示過的作品也是,甚至是贈文也是。
貌似一旦拿出來展示後,我便會動力大減。說來或許有點彆扭,但那種感覺卻又很真實。
「沒有人看我的作品」。
因為事實上:如果我自己寫給自己看,我想我是完全可以每天持續進行下去的,只要我沒有任何一點渴望公開的想法,這件事就可以永遠都一直持續進行下去。就比如——我的日記,他至始至終都沒有中斷過。
所以我想,這種沒有人看的想法,應該被擴充成:「因為我已經很努力的改變了,但還是沒有人看。」才能更深入的去探討背後的失落從何而來。
一份作品所謂的"好",其實源自主流的審美和大量的機運所綜合。當你嘗試去讓自己的實力往這個"好"漸漸靠攏,這勢必得做些跳脫往常的練習與觀察,去一步一步改變自己原有習慣的呈現方式,去達成"迎合"大眾審美的作品。
這就是一種改變,也可能是一種犧牲,當然也會造就了些不切實際的期望——「我好希望我這麼做能是值得的。」。
所以我們勢必會渴望尋求認可,而手邊最垂手可得的管道,便是這公開又繁雜的網路世界。
一點回饋,一點反應,就容易被當事人放大解釋。
沒有收到任何回饋,自然也成為了一種容易動搖自己的結果。
這其實就跟一種「冷暴力」近似。是一種無法融入群體的冷落,一種無法得到回應來定位自己的迷茫,當然還有這份期望面臨落空的失望。
慢慢這就會行成一種自我暗示了:我努力還是沒有人會想看。
那乾脆就不要努力了,是不是就解決這種失望的問題了?
所以,通常下一步就會是讓自己想辦法"逃離"當前這個付出許多事物的計劃。然後,因為還是抱有些許的期望,或是真心期待自己能夠有所作為,就行成了這種「開新坑」的行為模式了。
只要沒有人回應,只要回應不足以和我的期望相互較衡,我就只想放下這件我本來想堅持的事物,轉而把心力投放在其他新的可能性上。
真要說,把自己的作品放到網路上給幾個隨機路人審本身就是一場賭博。
因為會得到什麼回饋,你無從確定,更無從準備,那是近乎只能坐以待斃的局面,是一種極為煎熬的體驗。
更不要說——網路其實讓惡意能更為直接的體現,且源源不絕。
當你擁有極大的期望,又對什麼事物都竭盡全力接下,那即便是只是迎來一片空蕩的留言區,對一位作者可能都會是極大程度的打擊。
然而最遺憾的莫過於:即便接著開新坑,同樣的事情也只會不斷反覆的上演,這也就造就了"挖坑不填"的現象只會不斷氾濫,而自己的技術力也只會停滯不前,還只能看著一個個身邊的"朋友"進步得比自己都快。
聽上去很可怕,而且是永無止盡的死循環。
但我要是只是來講這有多可怕而不講講怎麼樣解,我就不會打得這麼長這麼正式了x
很前面的段落,我提到我寫日記很少想拿出來分享,這也就讓我寫日記的習慣一直都能夠私下默默的進行,也即便沒有任何文法上的進展,我就是有辦法每天都寫,天天都寫。
但任何形式的創作,最終也還是得依靠對外界的觀察,轉而内化進自己的作品之中,那才會顯得真實且有說服力。
這要再回到那句千古心結:「因為我已經很努力的改變了,但還是沒有人看。」
這可以分成兩個面向來看:因為改變而造就的過高期待,以及,因為期待而過度檢視結果的迷茫心態。
這份期待已經和當初決定下筆的期望不再一致了。
是什麼時候無形間膨脹的?是決定發布到網路上的那一刻?設計中某個環節有了某件特別的考量?還是這份辛苦只是想得到一份讚美?
只要覺察到那個期望膨脹的當下,這通常都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現在正在幹什麼,讓你從尋求認可的"野獸模式"之中抽離出來,理性一點的看待自己的作品和他本身的意義與價值。
這需要一定時間的獨處才能做得到。你需要靠自己思考:這份突然之間的渴望,怎麼會這麼突然地湧現出來?
奇怪,創作對我來說是這樣的嗎?
練習對自己靈魂拷問,直到出現一個能稍微安撫到自己的結論後,這份迫切想要尋求回應的心態就會消退非常,非常的多。
這可以幫助你在製作的過程中,"不忘初心",也不再當個創作上的複製怪,去真正創作出自己看了都會笑一會的作品。那是種難能可貴的感動。
這陣子有個詞很流行。重力。
一旦有人靠近,就會突然抓著不放,嘴邊也都掛著「一輩子一起」之類的話語,很害怕自己又會因感情而受挫,進而把期望提高到不切實際的程度,並轉嫁到眼前的"目標"身上。
創作者也有發生這種現象的可能性,尤其是長久遭受漠視、看不起,或是沒有回應上門,這會默默讓一個人更加關注在「結果」,而不是過程。
這很奇怪,就像越得不到就會越想要,而且不管怎麼說服自己都是沒有用的。即便理智知道這麼做不好,但身體就是會犯賤,就是會想著多看一眼也沒關係,反正只是抱著僥倖心態如果沒有的話也就算了。
但越不去在意,就越會在意。往往只是看那麼一眼,痛苦就留下了三天。
怎麼辦?
那就去好好在意就好了。但,不是叫你去在意網路跟回應,而是去在意「別的東西」。
回應的好壞,或是多寡,這無法藉由任何手段去保證,去確定。
當你心中有所匱乏,但卻一直拿這樣不夠確定的事物去讓自己期望、去期待,那這份匱乏至始至終都不會被滿足到的啊?
不管怎麼說服自己,或是真的出現了寶貴又難得的回饋,你最後的結論依舊還會是「沒有人會想看我的作品」,甚至會演變成在自我心裡暗示的地步。
所以,重點在滿足這份本來就有些匱乏,甚至有些受傷的心。
除了留言區以外,我們應該要再主動去尋找更多相對穩定的回饋補充站。我們如果需要一個確定的基石,幫助我們穩定自己,讓自己安心,我們其實有很多很多除了公開網路社群以外的管道,能夠讓我們進一步照顧這種迷茫焦慮的心情。
當做在寫粉絲信一樣的請託,說我的作品可以請您幫忙看看嗎?我需要一些相應的意見!麻煩您了!
說不准能因此讓陌生的關係變得熟識起來?
當然我們也能靠自己。
想像你是一個閱卷老師。你在紙上寫下了你的評分標準:敘事流暢度、故事深度、人物刻劃度、字句精確度。當然你可以補上更多你期望達到的條件。
接著,你收到一封試卷。上面的屬名和自己相同,這也是他花費了相當的時間,才製作出來的作品,而你需要細細查看,或是開口朗誦這其中的內容出來,並一一檢核你在只上所條列的條件。
你可能不必打分數,你只需要心理有個底,知道說「這個人下筆的功夫是怎麼樣的」,「他和我所知的某一位作者風格相近,但有些許不同之處,比如……」,「距離他的上一篇作品,相隔多久,達到了多少進步……」
不僅僅是期望著留言區,而是更多,更多地方。所謂分散風險嘛?
你可以加入多個社團,投稿多個地方,或是經營多個社群平台。
你可以到處問人,還可以問問最近興起的各種聊天型AI,甚至跟這些人事物進一步討論你未來創作的方向與思路,以及該怎麼樣完善這個系列。
跳脫網路世界,轉移到線下,去和更多人會面,和更多人搭話、交際,交換彼此的作品,品閱更多不同的文字與故事,這也是一種填補那塊空虛的好方法。
既然你有一塊空著的地方,我們就試試物盡其用,讓他可以裝得下更多,讓我們能夠更加充實。
創作者的本錢不在於擁有高超的技術,而是內在的豐富永遠能製造出屬於自己的敘事與世界,演化出一幕幕對生活的觀察跟體悟,打動自己,也打動每一個觀眾。
希望這句話可以送給每個看到這邊的你
希望可以給大家作為參考嘍?
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在這個網路世界,想辦法活出真正的自己。
你的跟你的作品,很棒。我相信你做得到。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