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emark
1875年恆春縣建立之後,清廷開始透過各社頭人間接管理瑯嶠十八社,正式在恆春建立統治勢力。這段期間雖有短短20年不到,但有兩次對於歸化生蕃的調查以及一次全區域的人口清查。在1885年番社調查以及在1886年恆春地區招撫薙髮歸順的各社男丁,兩次人口數量近似。在1886年這次初步統計中瑯嶠十八社統計共有20社(缺猫仔社資料),有2967人,豬朥束社150人、射麻里社286人、龍鑾社165人。隨後的1889年,恆春縣知縣呂兆璜下令查造大小丁口清冊,於是恆春地區有了第一份較完整的民番戶口資料。瑯嶠十八社統計共有21社,有4702人,其中豬朥束社203人、射麻里社524人、猫仔社184人、龍鑾社130人。其中,原先屬於生番的射麻裡社、龍巒社、四林格社、龜仔甪社、八磘社等九個社已被清廷列為熟番,人數都比1874年增加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