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梨氣泡酒

米奇17號(Mickey 17),2025
https://images.plurk.com/bPE03AlxfXXm6tX9ZFe1f.jpg https://images.plurk.com/Aopuat6HU3GKmkGcf8YzH.png https://images.plurk.com/7GmCGx2aPMW9FD7abnLK2t.jpg https://images.plurk.com/2IMpqDXdvPJGpBkoQez6wm.jpg https://images.plurk.com/28oCjFTaBi1kEZeX9STIIR.jpg https://images.plurk.com/1ibBQ82vlXy13X7Sf7pKKR.jpg
酪梨氣泡酒
《米奇17號》承接了《寄生上流》的核心命題,從領導者、幹部到消耗工,太空艙中內涵了階層間的歧視,以及可說是帶有悲劇性質的、自底層反撲導致的雙重毀滅。還有,奉俊昊同樣擅長(或尚只能說熱愛)拍「比對」和其產生的張力,對比著異質的差距,是一盤精緻佳餚與腥血裡的生肉,也是兩個性別膚色性格全然顛倒的領導者;相同的兩者也成為對比,一場捉蟲與抓人並行的圍捕,揭開了外星怪蟲之於底層消耗工的比喻,伏蟲不殺米奇,是因為他是「不沾醬的組合肉」——畢竟醬汁可是富貴之人攪榨出的血肉,也是因他們同樣不受待見,即使聰明勇敢,仍被貼上骯髒與低劣的標籤。
酪梨氣泡酒
在層層疊疊的歧見裡,要擺脫階層與族群對立的可能性,被放在了女性身上,也許,正因為他們是受迫於另一個權力結構的人,所以跨越人蟲對話渠溝的功臣,是靦腆溫和的女科學家,而唯一深愛且真正拯救米奇的人,是在實驗室抱著米奇時,宛如一幅聖母抱子像的娜夏,這是《米奇17號》的溫柔和看見,也是比起《寄生上流》更加好萊塢式的樂觀與積極。
酪梨氣泡酒
然而《米奇17號》的缺點亦顯而易見,採用旁白敘事已經稍嫌奉導太過偷懶取巧,惡人形象刻板得無聊,符號的使用與鏡頭張力也都不如以往,再加上浮於現實的科幻背景,電影的諷刺性遠低於《寄生上流》。不過,比起浮誇的政治人物、弱弱相殘的底層……等等明喻社會現況的投影,其實它真正打動我的是將結局拉回了人的自身,當米奇按下按鈕後,突破過往的創傷,達到真正的合一,他的名字不再是個編號,而是完整的米奇巴恩斯,有點俗爛、有點套路,但我喜歡,可能是因為我覺得,正是當米奇不再是被異化的工人了,自我才得以被找了回來,在這個論調上,個人與社會的敘事就能夠有趣地接上軌道。
酪梨氣泡酒
外星移民計畫是虛華領袖的政治宣言,光圈亮起、對準鏡頭,殖民領袖的耀武揚威被影像建構,然而,影像也成為了揭穿暴行的工具,他們才得以被審判。強調超高解析度是科幻時空的笑點,但你也不禁心想,未來32K的電影,將會是建立權力的武器,還是揭露真實世界不平等的工具呢?或許奉俊昊不斷地拍著相似的題材,正是在回應這樣的問題吧,無論是奧斯卡最佳劇情片,還是好萊塢爆米花電影,電影都可以是後者,可以是看見不正義與不平等的一種力量。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