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對咖和樹
@shinsaka
Mon, Mar 10, 2025 5:32 AM
Mon, Mar 10, 2025 3:09 PM
23
讀《反抗者》(L'Homme révolté) 書摘與碎念
派對咖和樹
@shinsaka
Mon, Mar 10, 2025 5:39 AM
Mon, Mar 10, 2025 6:01 AM
讀這本書就和登山一樣。十年前我的最遠程紀錄是爬到第二章(未完),而且還花了好幾個月。十年間我想說自己也看了不少登山等級的書(看向DFW)、理論上大腦也迭代了幾次,這次速度能再加快些吧?
結果重讀至今從〈導論〉就開始卡到一個不行,果然是法文文法結構+論述散文注定是個會在我閱讀理解上打死結的地獄組合
派對咖和樹
@shinsaka
Mon, Mar 10, 2025 5:42 AM
Mon, Mar 10, 2025 5:48 AM
用閱讀器讀這本才第一次意識到劃線功能為何好用。目前用了兩個顏色,分別標注佳句和⋯⋯看不懂的句子
派對咖和樹
@shinsaka
Mon, Mar 10, 2025 8:20 AM
Mon, Mar 10, 2025 8:44 AM
〈導論〉
雖然重啟這本書沒有收到任何正式的感召或急迫性理由,看完導論還是或多或少有了「這是本很適合現在看的書」的感受。本書被引進時正值318,標題和書介很容易和公民不服從運動綑綁行銷。
不過稍微了解一下時代背景就會發現,卡繆寫這本書時與其說是想反抗極權,他想呼告的對象其實是自己的左派文人夥伴們——其中某些人為了反對資本主義,而支持二戰後甫崛起的蘇聯,卻無視蘇聯當時亦採取殘忍手段的事實。
派對咖和樹
@shinsaka
Mon, Mar 10, 2025 8:30 AM
Mon, Mar 10, 2025 8:40 AM
他想討論的仍是反抗的本質與原則問題。(BTW正是這本書讓他和沙特鬧掰了)冥冥之中很能寬慰我近年的苦惱。不論全球蔓延的文化戰爭,還是台灣在諸多強權角力之下的被動處境——最令我焦慮的其實還是,本以為相同陣營的人逐漸分崩離析,以自身利益出發,各自為政、拒絕同理。雖然我都能理解大家在害怕什麼,但對我來說,避免雙重標準還是很重要。
派對咖和樹
@shinsaka
Mon, Mar 10, 2025 8:37 AM
Mon, Mar 10, 2025 8:42 AM
「荒謬的推論不能讓自己保命,卻同意他人犧牲。一旦我們認定絕對的否定是不可能的——而且這種認定某種程度說來,就是活下去——那麼第一件不能否定的事,就是他人的生命。」
「這一整個時代的錯誤,就在於根據一種絕望的情緒提出了、或自以為提出了普遍的行動準則。然而如果事關情緒,應該做的行動其實是超越他。」
派對咖和樹
@shinsaka
Mon, Mar 10, 2025 8:39 AM
「人是唯一拒絕忍受現狀的生物,問題是要弄清,這個拒絕必定導致他人和自身的毀滅嗎?所有的反抗最後都必須以普遍謀殺讓自己合理化嗎?」
派對咖和樹
@shinsaka
Mon, Mar 10, 2025 8:57 AM
然後有一段我看不懂但覺得不明覺厲的句子⋯⋯
「絕對否定的結束是絕對的毀滅,本身和其他所有人的毀滅,要厲行絕對否定,就要嘗試這令人迷醉的極限。」
我感到問號的同時覺得這好像是很不錯的同人文素材
派對咖和樹
@shinsaka
Mon, Mar 10, 2025 3:05 PM
Mon, Mar 10, 2025 3:18 PM
第一章〈反抗者〉
想和Lex Luthor一起讀這個章節🤧(好啦
不過老實說以我(看了這麼多同人文)對Lex掉書袋品味的理解,完全不覺得他是會想引用卡繆的人
卡繆在他看來要不是太正氣凜然,就是太虛無太缺乏能動性,或者甚至會暴露出他不想承認的人性化關懷那一面。(到底想這個幹嘛)
派對咖和樹
@shinsaka
Tue, Mar 11, 2025 4:46 AM
Tue, Mar 11, 2025 5:10 AM
這一章開頭談了一下舍勒為「反抗」和「憤恨」劃清了界線,雖然作者援引並非完全贊同(而且這段somehow有些厭女成分,雖然是時代因素),但我還是畫線了這段:
「舍勒為『憤恨』下了一種很確切的定義,視它為一種自我毒害,一種有害的分泌,一種長期禁閉下的無力感;相反的,反抗撼動人,幫助他脫離現狀,打開閘門讓停滯的水傾瀉而下。」
派對咖和樹
@shinsaka
Tue, Mar 11, 2025 4:54 AM
Tue, Mar 11, 2025 4:57 AM
看這段還是小小反省了一下自己的運動路線,好像拿「憤恨」當令牌太久了(噴),憤恨使我清醒、有假想敵使我動力滿滿,但這也經常給我肉眼可見的不良影響。但是事到如今才告訴我其實可以有別的路可以走,是否太遲
派對咖和樹
@shinsaka
Tue, Mar 11, 2025 4:59 AM
Tue, Mar 11, 2025 5:01 AM
「我們社會中出現了越來越多人本思想,這個政治自由理論的實踐,連帶加深了人們的不滿。自由的實際狀況跟不上人本意識的速度。」
現在也還沒跟上,眾人的相對剝奪感才會越來越嚴重……
派對咖和樹
@shinsaka
Tue, Mar 11, 2025 5:04 AM
Tue, Mar 11, 2025 6:15 AM
「在非常不平等(印度的種姓制度)或在絕對平等(某些原始社會)的社會裡,反抗精神很難顯現。
在一個社會裡,唯有平等理論粉飾現實上的不平等,才可能產生反抗。
」
下面就是我很想call out Lex跟我一起讀的部分:
「由神主宰的世界裡,不存在反抗,因為人們根本沒有真正爭論的議題,所有的答案都一次交代清楚了。
神話取代了形而上的思考,疑問不復存在,存在的只是永遠不變的答案與詮釋
,這些答案與詮釋到可能是形而上的。然而,人進入神的世界之前,或當他走出來之後,才有疑問和反抗。」
「目前反抗的問題只是因為有些社會整體想要和神的世界拉開距離,
我們正經歷一個去神聖化的歷史
。」
派對咖和樹
@shinsaka
Tue, Mar 11, 2025 5:09 AM
這章最後一處畫線:
「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奠基於反抗行動,反過來說,反抗行動也只在這同聲共氣之間找到存在的意義。因而我們可以說,所有意欲否定、摧毀這個互助的反抗行動,已經喪失反抗的名義,淪為同意殺人而已。」
誰能懂我看到這段時的感慨萬千
派對咖和樹
@shinsaka
Tue, Mar 11, 2025 5:16 AM
第二章〈形而上的反抗〉
派對咖和樹
@shinsaka
Fri, Mar 14, 2025 12:54 PM
Fri, Mar 14, 2025 2:46 PM
讀完第一小節〈該隱的子嗣〉真是心花怒放,伊比鳩魯和盧克萊修的思想這段是我閱讀一周目時印象最深刻的段落(重讀也畫了很多線給Lex),明明都是些宗教老古董卻很療癒,甚至給了我一些論說寫作上的啟發
派對咖和樹
@shinsaka
Wed, Apr 16, 2025 1:33 AM
希臘學派(喜歡)→薩德侯爵(普通&有點好笑)→浪漫主義(普通)→卡拉馬助夫兄弟(喜歡)→尼采
現在在這裡
派對咖和樹
@shinsaka
Wed, Apr 16, 2025 1:35 AM
這一章有夠長,但這種彷彿帶文學史導讀般抓論述脈絡的方式真令人嚮往。
載入新的回覆
結果重讀至今從〈導論〉就開始卡到一個不行,果然是法文文法結構+論述散文注定是個會在我閱讀理解上打死結的地獄組合
雖然重啟這本書沒有收到任何正式的感召或急迫性理由,看完導論還是或多或少有了「這是本很適合現在看的書」的感受。本書被引進時正值318,標題和書介很容易和公民不服從運動綑綁行銷。
不過稍微了解一下時代背景就會發現,卡繆寫這本書時與其說是想反抗極權,他想呼告的對象其實是自己的左派文人夥伴們——其中某些人為了反對資本主義,而支持二戰後甫崛起的蘇聯,卻無視蘇聯當時亦採取殘忍手段的事實。
「這一整個時代的錯誤,就在於根據一種絕望的情緒提出了、或自以為提出了普遍的行動準則。然而如果事關情緒,應該做的行動其實是超越他。」
「絕對否定的結束是絕對的毀滅,本身和其他所有人的毀滅,要厲行絕對否定,就要嘗試這令人迷醉的極限。」
我感到問號的同時覺得這好像是很不錯的同人文素材
想和Lex Luthor一起讀這個章節🤧(好啦
不過老實說以我(看了這麼多同人文)對Lex掉書袋品味的理解,完全不覺得他是會想引用卡繆的人
「舍勒為『憤恨』下了一種很確切的定義,視它為一種自我毒害,一種有害的分泌,一種長期禁閉下的無力感;相反的,反抗撼動人,幫助他脫離現狀,打開閘門讓停滯的水傾瀉而下。」
現在也還沒跟上,眾人的相對剝奪感才會越來越嚴重……
下面就是我很想call out Lex跟我一起讀的部分:
「由神主宰的世界裡,不存在反抗,因為人們根本沒有真正爭論的議題,所有的答案都一次交代清楚了。神話取代了形而上的思考,疑問不復存在,存在的只是永遠不變的答案與詮釋,這些答案與詮釋到可能是形而上的。然而,人進入神的世界之前,或當他走出來之後,才有疑問和反抗。」
「目前反抗的問題只是因為有些社會整體想要和神的世界拉開距離,我們正經歷一個去神聖化的歷史。」
「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奠基於反抗行動,反過來說,反抗行動也只在這同聲共氣之間找到存在的意義。因而我們可以說,所有意欲否定、摧毀這個互助的反抗行動,已經喪失反抗的名義,淪為同意殺人而已。」
誰能懂我看到這段時的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