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毛線
Facebook

雖然不是因為AI,但我最近也思考過這個問題。
因為我發現過去支撐我畫畫的動力——「飢餓感」已經消失了。
說白一點,我想看的角色、故事、CP、畫面都已經有人生產出來了,那我幹嘛還要忍受漫長的構思、找資料、枯燥的過程、無止盡的自我批判,來創作出很快就不會再滿意還根本比不上別人的作品?
-
一團毛線
於是我放下筆躺平,開始思考對我來說畫畫的意義。
最後用想的也沒什麼結論,只是偶然間腦袋又有新的靈感,自然而然我又把筆拿起來畫畫。
在這次創作過程中,我發現驅使自己的動力成為了「對自己的好奇心」——
我想知道自己會怎麼做、自己會經歷什麼、會有什麼新發現、最後會做出什麼選擇。
不管我會不會完成、不管結果如何、不管我喜不喜歡,我都很想知道。
一團毛線
我覺得這正是人無法被AI取代、無法被任何人事物取代的地方,即你永遠會對自己保持絕對的愛和熱忱,你對於自己來說永遠是最特殊而不可替代的存在,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
一團毛線
所以「價值」最終會回歸到以自己為主體,由自己來賦予,而非社會、世界對於功能的定義。
一團毛線
噗首文章點出的「不完美」、「無用」之所以吸引人,也是因為貼近我們自身。
人在經歷對集體規範及完美的追求後,終究會無法抵抗地走回「自己」的真實。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