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k
坂本龍一 | 音を視る 時を聴く @東京現代美術館
https://images.plurk.com/7JuMMNE3mTwAfviHKjd1gV.jpg https://images.plurk.com/4RT3Ki0NvmANnRHt5UUxQY.jpg https://images.plurk.com/5JMvTwq9Hb796KKhypyMUO.jpg https://images.plurk.com/3SVFJbbMeT9eLSImOMbXVB.jpg https://images.plurk.com/5HZmgfTfglEBqeOpvPiNS7.jpg
「How many more times will you watch the full moon rise? 」如果夢、現實與死亡都是相同的事,那穿梭其中的我們就是鬼吧。展場裡那本中文版的the sheltering sky。那也像是我還是鬼的時候。
kkk
看到阿比查邦的影片很驚喜。去年來台灣公演的「TIME」也有為此展製作的影像,田中泯的舞蹈在投影欣賞依舊震撼。
可以詳述的真的太多時刻當下湧上的情緒也好多,在聽教授的音樂時,明明是進入耳朵的聲響但總是能感覺到彷彿眼前閃現的光。
那或許就是如展覽標題的,看見的聲音吧。
kkk
我用了多少次與教授告別呢。如同那問句的多少次滿月,我想可能在餘生的每個有機會再接觸到教授的總總時、在每次聽見那些聲響時,我都會小小的進行這個告別的儀式吧。像是或許時間如夢般並非線性行進。

「你會回想起幾次童年?某個深深成為你生命一部分的下午,如果沒有它,你甚至無法想像自己的人生?」
kkk
補足:隔天去看了memoria(2021)。
「經驗是有害的。」聲音、聲響作為「記憶」的實際存在證明,人類(Tilda)僅只是作為土地(空間)事件實質發生的傳輸器,個體的經驗或許不重要(嗎)。聯想到的是對比腦髓地獄以同樣是將人類當成載體記錄亙古(時間)的傳輸器。
kkk
或許是因為我們確實相信某種更超脫此次元的存在實際存在,因而感知到自身肉體限界僅只是個載體。用我們這個次元儘可能理解的線性觀解釋這個世界的行進,想像這個非線性敘事會是如何行進。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