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16003_miyako
[轉回來以正視聽] 臺灣文學館又在不精確引用了⋯⋯
https://images.plurk.com/CGf7bDeFu82OYwEYevVr3.jpg

我的考據:
「左晴雯《斷袖問情》出版於1995年9月,希代「大眾小説」全集。比左晴雯自己的成名作《烈火青春》還要早出版,所以之前有人說臺灣商業BL的緣起是《烈火青春》並不十分精確,何況這本之前還有1994年椏亭的《火的朝代》。」

若慈的回應:
「我做論文時認為《斷袖問情》確實早很多,但它本質上沒有引發類型化趨勢,所以仍然定調BL類型的萌芽期是從《烈火青春》開始。」

---
但《烈火青春》既不是BL小說,也不是上述當中第一本商業出版品,「挑戰BL小說」「跨入BL小說領域」的講法真的非常誤導。應該說是「本身雖非BL卻是引起本土BL小說風潮的萌芽期代表作品」。
FT16003_miyako
請引用者不要讓我再對若慈有誤解,離間我們的感情與信任了謝謝。
FT16003_miyako
我:「不過當時臺灣BL小說的能量主要都在非商業網路連載的二創/原創區喔,我個人認為商業BL出版是對同人風潮的呼應,在商業出版時同人的BL已經很興盛了,如果說《烈火青春》是本土BL二創的第一個掀起風潮的本土小說文本倒是很實在。」

若慈:「我也一直認為BL同人創作才是促成商業BL類型小說誕生的能量~~~但畢竟做論文時還是要關注到商業市場,尤其2000年以前同人市場仍以北部為主,網路也侷限於都市區,BL小說能深入到全台各地還是要靠商業小說。我(1984年生的台中烏日人)一直到大學畢業(2008年)為止,十之八九都靠租書店才能讀到BL日本漫畫與BL言情小說~」

我很喜歡這樣的討論,因為若慈的意見讓我重新思考BL這個文類傳布的媒介與地域之間的差距。這樣會讓大家的體驗差非常多,思考的著眼點也會差距很大。
ウサギ🍇世知辛いね
烈火青春不是友情向嗎......?
靈體
不要把二創和原作混為一談吧……(扶額)看起來引人暇想和原作就是設定成BL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FT16003_miyako
靈體 : ウサギ🍇世知辛いね : 我擔心的是會不會文學館其實根本連《烈火青春》是異性戀作品都不知道⋯⋯

A《BBC夏洛克》是跨入、挑戰BL電視劇領域的作品。
B《BBC夏洛克》是讓我閨蜜開腐眼的BL啟蒙電視劇。

這兩個句子差很多耶。
ウサギ🍇世知辛いね
不知道能不能反映
烈火青春完全不是BL呀XDDDDD
ANGEL
烈火青春真的完全不是欸⋯⋯如果說BL擦邊球的話,于晴的聶四和聶十二這對可能還接近一些,雖然他們是貫穿多部的萬年配角,我到現在都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自己的結局了😅
琉奈☆
烈火青春不就是那堆BG男角的前傳嗎,什麼時候變成BL了?(那幾個男角唯一有擦邊BL的也就只有展令揚篇吧),還是說魅力無邊男女老少通吃就算BL了XDD?
速水🌸
烈火青春不是BL呀⋯⋯
雪人枯萎了
BL不是從鮮網二創開始流行嗎⋯⋯
只想睡覺的D2妹
為什麼會把烈火青春當成BL????????
只想睡覺的D2妹
ANGEL : 我覺得不會有了ORz
九思(ΦωΦ)ψ
印象中開始有本土BL商業小說是從花間集、紫藤集開始的
靈體
華文的話好像是博英社代理日本BL小說進來開始,帶動其他出版社跟進才會有飛象那些……?同學館是爛尾了,但應該也算很早期的BL商業出版社,是不是最早就沒印象。在這之前好像就,零星幾本摻在一般言情試水溫?記得萬盛有混,但不確定時代
阿基@工作倦怠
烈火不是BL,只是一堆霸總........說是言情濫觴OK但是跟BL有毛線關係
阿基@工作倦怠
最近這些假考據都讓我這種老人很想說:我們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別亂說好嗎
摘星館主人🍒
身為曾是左晴雯粉絲的我覺得烈火青春算友情向🧐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