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騎龍
@singjen
Sat, Mar 8, 2025 3:58 AM
2
報導》出版現實驚濤駭浪,做書做到懷疑人生?蘇拾平公開經營大數據,解析書市實況 | Openbook閱讀誌
[摘] 出版的量變引起質變,面對的是一幅什麼樣的閱讀圖景?一是過去台灣閱讀社會的多樣性正在消失,二是去脈絡化。
走進書店就可發現,以前那個無國界、無政府、多元選題的書海已經消失了。書籍陳列曝光的時間與空間縮小,中間選題的書本大量減少。出版社不敢再版續約、通路不上架,許多書默默絕版,讓原本廣闊如海洋如星空的書世界,變成支離破碎的一個個孤島與孤星,閱讀無法串聯持續。
「於是台灣社會只剩當下,從不知有書,走向不曾有書、不必有書;從曾經有書,走向找不到書、讀不懂書。」蘇拾平語重心長地總結,這個宛如《美麗新世界》的預言,正是現今閱讀的困境。
出版業
閱讀
掰噗~
@baipu
說
Sat, Mar 8, 2025 3:58 AM
真讓人傷心
載入新的回覆
走進書店就可發現,以前那個無國界、無政府、多元選題的書海已經消失了。書籍陳列曝光的時間與空間縮小,中間選題的書本大量減少。出版社不敢再版續約、通路不上架,許多書默默絕版,讓原本廣闊如海洋如星空的書世界,變成支離破碎的一個個孤島與孤星,閱讀無法串聯持續。
「於是台灣社會只剩當下,從不知有書,走向不曾有書、不必有書;從曾經有書,走向找不到書、讀不懂書。」蘇拾平語重心長地總結,這個宛如《美麗新世界》的預言,正是現今閱讀的困境。 出版業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