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吩:))
@polyphenol2020
Tue, Mar 4, 2025 8:58 AM
看文隨筆1968
篇名: 《腦海中從未到過的地方》
作者: 非逆
完結/試閱。
(心得下收,劇透慎入)
哆吩:))
@polyphenol2020
Tue, Mar 4, 2025 9:01 AM
Wed, Mar 5, 2025 2:44 AM
已完結。角角者看文。
試閱範圍:第0章至第八章
CP:大學生X年輕實習牧師(取自角角簡介)
有宗教神學(基督)元素,占比很大,有這方面顧慮的話請謹慎入坑。
哆吩:))
@polyphenol2020
Tue, Mar 4, 2025 9:06 AM
Wed, Mar 5, 2025 2:44 AM
先說一下,因為我閱讀的時間點比較晚,作品目前已經轉為收費,以我的扣打數量就試閱到第八章。
哆吩:))
@polyphenol2020
Tue, Mar 4, 2025 9:13 AM
Wed, Mar 5, 2025 2:44 AM
切入點滿特別的故事,主角身在一虔誠信仰神學的牧師家庭,而且是嚴格遵行戒律、又傳統的那種,從小在這種環境下,導致主角只能隱藏他身而為人的自然慾望。
文中有時候會引用幾句聖經(應該是吧?我沒有研究神學,如果說錯請見諒),作為點綴我個人非常喜歡,有種畫龍點睛之感。
哆吩:))
@polyphenol2020
Tue, Mar 4, 2025 9:18 AM
Wed, Mar 5, 2025 2:50 AM
雖然文中有不少教會的活動或是神學的專有名詞,不過都融入得相當自然,整體讀起來順暢,倒不會有刻意說教或是說道理之感。
應該說,前期試閱讀起來給我的感覺,主角家庭所在的教會某種程度來說是個負面組織,從人員到規矩,各方面都不吝於告訴讀者:這個教會並不健康。
不提主角本身是否真心誠意信仰這些教條,即使文中訴諸某些道理或是經文,乍看是中性的,或立意良善,呈現出來反倒像是一種枷鎖般的存在,隱約的反差感我很喜歡。
哆吩:))
@polyphenol2020
Tue, Mar 4, 2025 9:21 AM
Wed, Mar 5, 2025 4:20 AM
不過換個角度,教會作為故事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在前期就明白告訴讀者它有問題,它是一個造成壓力的主因,倒也有點單一化,對我來說不免感到可惜。
畢竟教會在大眾的觀念裡,應該還是有它的正反兩面,只是在故事中並沒有太去呈現教會善意的一面。即使是相對虔誠的配角政睿,也看不太出來教會為他帶來什麼正面的依靠力量,或是用什麼事件告訴讀者教會給予角色什麼決定性的幫助,就是一個單純的信仰而已。
當然因為我不是基督徒,或許參加教會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很正向的展現?
哆吩:))
@polyphenol2020
Tue, Mar 4, 2025 9:27 AM
Wed, Mar 5, 2025 4:26 AM
基於試閱中的教會看起來並沒有太大的正面影響力,所以看起來對主角來說,教會、信仰僅僅是加強版的家規罷了,就是強化了現有的規矩的效果,少了那麼點信仰與價值觀的衝突感,我覺得是有點大材小用了神學這個元素。
哆吩:))
@polyphenol2020
Tue, Mar 4, 2025 9:35 AM
Wed, Mar 5, 2025 4:29 AM
我還滿好奇主角本人對神學的態度,儘管他都在做教會和牧師的相關工作,但看起來他沒有很認同教條,也好像沒有很依賴信仰的樣子。
即使他經常在心裡請求上帝原諒,或是經常冒出經文以訓誡自己,但那比較像是小時候耳濡目染的反應,做錯了,跟上帝道歉,就好了,和普通人遇到事情念個阿彌陀佛差不多,不見得對佛教有多少研究或認同。
主角像是一個講道機器,看起來他自己在說什麼連他都不太相信的樣子。其實是有種淡淡的黑色幽默感。叫別人信仰,其實自己不信。
不知道這部分故事後續會不會再鋪陳。
哆吩:))
@polyphenol2020
Tue, Mar 4, 2025 11:39 AM
Wed, Mar 5, 2025 5:30 AM
我喜歡主角蕭瀚濱,虔誠的牧師家庭和舞廳舞者這樣的對比十分有趣,尤其是他被認出來時正面迎戰的橋段,感覺得出他心底有兩股力量在拉扯,其實他並沒有真的很服從權威,甚至或許在等一個時機、一個理由反抗權威。
我有點好奇去舞廳跳舞助興,不是一定會被錄影放上網嗎,如果真的不想被認出來,應該化妝化到連他爸媽都不認得的程度才合理(安全)。除非他自己就有點希望要被認出來,來個玉石俱焚,大破大立?
令人期待他最後要怎麼掙脫這個家庭。
哆吩:))
@polyphenol2020
Tue, Mar 4, 2025 11:57 AM
Wed, Mar 5, 2025 5:31 AM
相比之下,另一個主角周允書我就比較沒有那麼喜歡。
不太懂為什麼他跟蕭瀚濱第一次獨處講秘密的時候要毛手毛腳,真的不懂耶,好好站著講話不行嗎,兩個人又不熟,在自知掌握對方祕密的情況下,直接性騷不就是某種程度的權勢脅迫嗎,大扣分。
周有著被需要的強烈心理渴望,希望自己是有用的人,希望對方需要他,但是彼此建立在利益關係上的需要,似乎是一種被創造出來的虛假需要,所以他會那麼著迷蕭我是覺得滿微妙的。
哆吩:))
@polyphenol2020
Tue, Mar 4, 2025 12:12 PM
Wed, Mar 5, 2025 4:39 AM
周給我的感覺有點像是「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是種病態的展現。
而他之所以挑中蕭,則是他剛好抓到對方的重大把柄罷了,並不是非這個人不可。
所以他讓我覺得有點矛盾,他需要別人需要他,但他讓別人需要他的方式不是正常的追求或是讓自己變得更好,而是抓住別人的要害,透過威脅,讓別人只能依靠他。
蕭的視角有提到感覺自己像是獵物被人盯著,或許也有這個意思在。
哆吩:))
@polyphenol2020
Tue, Mar 4, 2025 12:19 PM
Wed, Mar 5, 2025 4:45 AM
其實人物越病態越好(?),只是這種需要我感覺不到是怎麼跟性慾連結起來的,就是說他需要蕭是一回事,但他去跟蕭摸來摸去親來親去我就有點問號。
相對來說,蕭需要靠周排解——或說是探索——性慾我覺得很合理,因為他的家庭不要說不可能接受同性戀,連擁有性慾也是罪,他會想要找管道抒發,是可以理解的。
周則沒有這種必要的連結感。
控制一個人和控制一個人並要求對方付出性服務,我覺得後面的必要性比較沒有感覺到。
哆吩:))
@polyphenol2020
Tue, Mar 4, 2025 12:26 PM
Wed, Mar 5, 2025 4:47 AM
另外一點是,他們兩個人在小房間過度接觸被目擊的時候,周幫忙掩護蕭,蕭為此產生好感,我也是問號。
這個狀況是周製造的,憑什麼「解圍」啊,一開始不要亂摸不就好了。
就像有一個人把別人衣服脫光,然後在快被看光時幫忙拿毛巾遮住,啊被脫衣服的人難道還要感謝他?吊橋效應?
哆吩:))
@polyphenol2020
Tue, Mar 4, 2025 12:31 PM
Wed, Mar 5, 2025 4:54 AM
看這個故事完全懂為什麼需要社工,為什麼需要諮商師。
蕭展現出來的是受原生家庭壓迫的受害者的困境,他可能也是非自願去抓一根更危險的救命稻草,只是他沒有選擇的能力。而且這種狀況,外援要介入也很難,畢竟那些規矩教條,也沒有真正給予他明顯的即時傷害。
我感覺蕭是從一個火坑跳到另一個火坑,從高壓家庭跳到PUA裡面。他沒有選擇空間。
所以我真的無法喜歡周這個角色。跟蕭比起來,周至少是比較有選擇能力的了,但他的做法卻是去迫害別人。
哆吩:))
@polyphenol2020
Tue, Mar 4, 2025 12:33 PM
Tue, Mar 4, 2025 1:10 PM
是說有一段周跟蕭要獎勵,卻沒講要什麼,於是蕭就猜測對方想要親吻……給他便當啊!他需要便當啦!親什麼親!親能填飽肚子嗎!給他便當!你們兩個頻率沒有對上啊
哆吩:))
@polyphenol2020
Tue, Mar 4, 2025 12:51 PM
Wed, Mar 5, 2025 4:56 AM
我也困惑周花大把時間跑到教會聽講習,真的有省到幾十塊的便當錢嗎。還要支出交通費耶。
講習至少也要半小時一小時?有這個時間不如拿去安排打零工。
而且周明顯對教會很不以為然,連坐著聽講都坐不住,既然投資報酬率不高,心情也不好,何苦為難自己。
其實我看不太懂周到底有多缺錢,會特地買兩個特價便當,其中一個「留到隔天加熱再吃」的程度應該是很缺錢吧?但後面他又甘願一直跑來當志工,動機也不是做好事、奉獻人生那種心靈上的滿足(不能用金錢衡量價值那種),只是他基於私慾想接近蕭罷了。
哆吩:))
@polyphenol2020
Tue, Mar 4, 2025 12:55 PM
Wed, Mar 5, 2025 5:43 AM
周既然這麼想要被需要的感覺、成為有用的人,成為志工不是很好的選項嗎,志工超級缺人耶XD但他又沒興趣。
我在想他應該是想要「能掌控的」被需要的感覺,所以他才會著迷蕭對他的那種建立在權力上的依賴。如此解釋或許就能明白他為何可以忍受倒貼交通費也要來當志工。
所以他就有點給人那種,一邊覺得自己可憐,一邊又挑三揀四的感覺,即使自己去做了什麼選擇,又心情不好。
哆吩:))
@polyphenol2020
Wed, Mar 5, 2025 5:04 AM
Wed, Mar 5, 2025 5:43 AM
後來周報名營隊活動當志工動機不純就算了,單純要志工時數就算了,但人都來了還心不甘情不願、擺冷臉的樣子,甚至把負面情緒扔給蕭,真的是何必欸。
整個試閱讀下來,周的被害者想法都太過招搖,被室友拉來聽講不耐煩;來幫忙彈琴也不是真心願意而是為了蕭給他的福利;去當營隊志工也不情不願,一連串的行為看起來都是被逼的,但說到底根本沒人逼他,根本沒人抓他的把柄,他完全可以選擇退出。
他是基於自己的慾望行動,怎麼心態好像是不得已的樣子,這樣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
哆吩:))
@polyphenol2020
Wed, Mar 5, 2025 5:12 AM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頻率跟故事對不上,即使到第八章,了解了周的過去創傷,我還是無法同情他。
這些都不是他當初毛手毛腳,脅迫性騷對方的正當理由。
何況當時會觸發他的創傷,是因為他「自己要來」當志工的欸。
哆吩:))
@polyphenol2020
Wed, Mar 5, 2025 5:16 AM
Wed, Mar 5, 2025 5:46 AM
而第八章蕭的作為我也覺得有點不是那麼喜歡。
很難說出來是哪邊,但那段蕭陪著周聊過去,我覺得氣氛就有那麼點怪怪。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我已經有點先入為主覺得周在脅迫蕭了,這當下蕭還主動去加深兩人的連結,不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嗎。
雖然蕭大概沒有感覺自己被周控制了啦。但還是覺得蕭有點過於善良?
是說正常狀況下,應該是去找政睿來陪伴周吧,兩人是室友欸,這個熟度絕對高過蕭吧。
哆吩:))
@polyphenol2020
Wed, Mar 5, 2025 5:22 AM
Wed, Mar 5, 2025 5:47 AM
我個人感覺,政睿應該可以扛得起來,先不說周自己想不想談,政睿看起來也不是神經很大條的那種人,他自己也有感覺周對教會有意見,但他從來沒有強迫周要信教,或是強迫周去解釋自己的過去。連營隊志工都是周自己說要去的,政睿根本沒安麗他。
兩人還是坐同一台機車的關係耶(?),我覺得政睿很罩啊XD
哆吩:))
@polyphenol2020
Wed, Mar 5, 2025 5:27 AM
Wed, Mar 5, 2025 5:27 AM
或許在這點上,反而反映出蕭也有一點侵略性吧?
就是那種終於輪到我抓你把炳的感覺。
當然故事中是比較浪漫啦,互相安慰的氣氛,只是我比較邪惡一點,我的濾鏡看起來就是逐漸變成兩人互相捅對方的弱點。
哆吩:))
@polyphenol2020
Wed, Mar 5, 2025 5:27 AM
Wed, Mar 5, 2025 5:29 AM
周把蕭當成藥,治療他的童年創傷,卻隱約有種上癮的感覺。
蕭把周當成鑰匙,期待又怕受傷害地讓對方打開他的潘朵拉之盒,他表面上怕被揭開,卻又在拿到鑰匙後反覆在那邊開開關關盒子,更加地藉由對方挑戰底線。
兩人互相利用又互相依賴,像是在一條鋼索上扯來扯去。
雖然前面看似周擁有掌控權(並且享受這個權力),但後續也有可能反過來被蕭控制。就像在舞廳時,他被解開束縛的蕭勾引那樣。
總之兩個人有點病態的不健康關係,我覺得也是滿精彩的,頗讓人好奇結尾會怎麼收。
哆吩:))
@polyphenol2020
Wed, Mar 5, 2025 5:40 AM
Wed, Mar 5, 2025 5:51 AM
角色塑造本身相當有吸引力,不過相對起來劇情就走得比較慢了,讀到第八章大約五萬多字,感覺劇情都還在前期鋪陳,不知道是不是分開敘述兩邊視角的關係,導致節奏拉慢,主線推進的速度有點降低期待感。
同時角色的成長線也有點緩坡,兩人的關係試探的慢,轉折就慢。還有有時候主線一個動作或一句話就會觸發主角的心路歷程,也是有點拉慢節奏。
或許這是故事的風格,只是我比較沒有那麼喜歡這種風格。
哆吩:))
@polyphenol2020
Wed, Mar 5, 2025 5:58 AM
試閱只有看到第八章,一半不到,或許後續故事會有更多轉折,也可能會翻轉我前期的感覺也不一定。
以上心得都是個人基於試閱的部分推測,加上自己的濾鏡去解讀,雖然在口味上人物個性我沒有那麼喜歡,但層次感還是頗為豐富。
由於我也不曉得最後結局如何,目前心得上多少有所偏頗,並不代表作品本身的立場或想法。
哆吩:))
@polyphenol2020
Wed, Mar 5, 2025 5:58 AM
載入新的回覆
篇名: 《腦海中從未到過的地方》
作者: 非逆
完結/試閱。
(心得下收,劇透慎入)
試閱範圍:第0章至第八章
CP:大學生X年輕實習牧師(取自角角簡介)
有宗教神學(基督)元素,占比很大,有這方面顧慮的話請謹慎入坑。
文中有時候會引用幾句聖經(應該是吧?我沒有研究神學,如果說錯請見諒),作為點綴我個人非常喜歡,有種畫龍點睛之感。
應該說,前期試閱讀起來給我的感覺,主角家庭所在的教會某種程度來說是個負面組織,從人員到規矩,各方面都不吝於告訴讀者:這個教會並不健康。
不提主角本身是否真心誠意信仰這些教條,即使文中訴諸某些道理或是經文,乍看是中性的,或立意良善,呈現出來反倒像是一種枷鎖般的存在,隱約的反差感我很喜歡。
畢竟教會在大眾的觀念裡,應該還是有它的正反兩面,只是在故事中並沒有太去呈現教會善意的一面。即使是相對虔誠的配角政睿,也看不太出來教會為他帶來什麼正面的依靠力量,或是用什麼事件告訴讀者教會給予角色什麼決定性的幫助,就是一個單純的信仰而已。
當然因為我不是基督徒,或許參加教會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很正向的展現?
即使他經常在心裡請求上帝原諒,或是經常冒出經文以訓誡自己,但那比較像是小時候耳濡目染的反應,做錯了,跟上帝道歉,就好了,和普通人遇到事情念個阿彌陀佛差不多,不見得對佛教有多少研究或認同。
主角像是一個講道機器,看起來他自己在說什麼連他都不太相信的樣子。其實是有種淡淡的黑色幽默感。叫別人信仰,其實自己不信。
不知道這部分故事後續會不會再鋪陳。
我有點好奇去舞廳跳舞助興,不是一定會被錄影放上網嗎,如果真的不想被認出來,應該化妝化到連他爸媽都不認得的程度才合理(安全)。除非他自己就有點希望要被認出來,來個玉石俱焚,大破大立?
令人期待他最後要怎麼掙脫這個家庭。
不太懂為什麼他跟蕭瀚濱第一次獨處講秘密的時候要毛手毛腳,真的不懂耶,好好站著講話不行嗎,兩個人又不熟,在自知掌握對方祕密的情況下,直接性騷不就是某種程度的權勢脅迫嗎,大扣分。
周有著被需要的強烈心理渴望,希望自己是有用的人,希望對方需要他,但是彼此建立在利益關係上的需要,似乎是一種被創造出來的虛假需要,所以他會那麼著迷蕭我是覺得滿微妙的。
而他之所以挑中蕭,則是他剛好抓到對方的重大把柄罷了,並不是非這個人不可。
所以他讓我覺得有點矛盾,他需要別人需要他,但他讓別人需要他的方式不是正常的追求或是讓自己變得更好,而是抓住別人的要害,透過威脅,讓別人只能依靠他。
蕭的視角有提到感覺自己像是獵物被人盯著,或許也有這個意思在。
相對來說,蕭需要靠周排解——或說是探索——性慾我覺得很合理,因為他的家庭不要說不可能接受同性戀,連擁有性慾也是罪,他會想要找管道抒發,是可以理解的。
周則沒有這種必要的連結感。
控制一個人和控制一個人並要求對方付出性服務,我覺得後面的必要性比較沒有感覺到。
這個狀況是周製造的,憑什麼「解圍」啊,一開始不要亂摸不就好了。
就像有一個人把別人衣服脫光,然後在快被看光時幫忙拿毛巾遮住,啊被脫衣服的人難道還要感謝他?吊橋效應?
蕭展現出來的是受原生家庭壓迫的受害者的困境,他可能也是非自願去抓一根更危險的救命稻草,只是他沒有選擇的能力。而且這種狀況,外援要介入也很難,畢竟那些規矩教條,也沒有真正給予他明顯的即時傷害。
我感覺蕭是從一個火坑跳到另一個火坑,從高壓家庭跳到PUA裡面。他沒有選擇空間。
所以我真的無法喜歡周這個角色。跟蕭比起來,周至少是比較有選擇能力的了,但他的做法卻是去迫害別人。
講習至少也要半小時一小時?有這個時間不如拿去安排打零工。
而且周明顯對教會很不以為然,連坐著聽講都坐不住,既然投資報酬率不高,心情也不好,何苦為難自己。
其實我看不太懂周到底有多缺錢,會特地買兩個特價便當,其中一個「留到隔天加熱再吃」的程度應該是很缺錢吧?但後面他又甘願一直跑來當志工,動機也不是做好事、奉獻人生那種心靈上的滿足(不能用金錢衡量價值那種),只是他基於私慾想接近蕭罷了。
我在想他應該是想要「能掌控的」被需要的感覺,所以他才會著迷蕭對他的那種建立在權力上的依賴。如此解釋或許就能明白他為何可以忍受倒貼交通費也要來當志工。
所以他就有點給人那種,一邊覺得自己可憐,一邊又挑三揀四的感覺,即使自己去做了什麼選擇,又心情不好。
整個試閱讀下來,周的被害者想法都太過招搖,被室友拉來聽講不耐煩;來幫忙彈琴也不是真心願意而是為了蕭給他的福利;去當營隊志工也不情不願,一連串的行為看起來都是被逼的,但說到底根本沒人逼他,根本沒人抓他的把柄,他完全可以選擇退出。
他是基於自己的慾望行動,怎麼心態好像是不得已的樣子,這樣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
這些都不是他當初毛手毛腳,脅迫性騷對方的正當理由。
何況當時會觸發他的創傷,是因為他「自己要來」當志工的欸。
很難說出來是哪邊,但那段蕭陪著周聊過去,我覺得氣氛就有那麼點怪怪。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我已經有點先入為主覺得周在脅迫蕭了,這當下蕭還主動去加深兩人的連結,不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嗎。
雖然蕭大概沒有感覺自己被周控制了啦。但還是覺得蕭有點過於善良?
是說正常狀況下,應該是去找政睿來陪伴周吧,兩人是室友欸,這個熟度絕對高過蕭吧。
兩人還是坐同一台機車的關係耶(?),我覺得政睿很罩啊XD
就是那種終於輪到我抓你把炳的感覺。
當然故事中是比較浪漫啦,互相安慰的氣氛,只是我比較邪惡一點,我的濾鏡看起來就是逐漸變成兩人互相捅對方的弱點。
蕭把周當成鑰匙,期待又怕受傷害地讓對方打開他的潘朵拉之盒,他表面上怕被揭開,卻又在拿到鑰匙後反覆在那邊開開關關盒子,更加地藉由對方挑戰底線。
兩人互相利用又互相依賴,像是在一條鋼索上扯來扯去。
雖然前面看似周擁有掌控權(並且享受這個權力),但後續也有可能反過來被蕭控制。就像在舞廳時,他被解開束縛的蕭勾引那樣。
總之兩個人有點病態的不健康關係,我覺得也是滿精彩的,頗讓人好奇結尾會怎麼收。
同時角色的成長線也有點緩坡,兩人的關係試探的慢,轉折就慢。還有有時候主線一個動作或一句話就會觸發主角的心路歷程,也是有點拉慢節奏。
或許這是故事的風格,只是我比較沒有那麼喜歡這種風格。
以上心得都是個人基於試閱的部分推測,加上自己的濾鏡去解讀,雖然在口味上人物個性我沒有那麼喜歡,但層次感還是頗為豐富。
由於我也不曉得最後結局如何,目前心得上多少有所偏頗,並不代表作品本身的立場或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