琹 厭世邊緣系女子
個人意見 流量為王

現代人下班仍手機不離手,可能無形加班、親友聯繫社交、瑣事處理或觀閱影音書籍,內容圖文影音不忘業配,無不浸在資本主義之中。

上班發文、形象塑造、斜槓接案,遍地需要品牌、行銷、流量人才,數據知道投其所好,在氾濫訊息中怎麼吸引目光,正中目標受眾下懷。

藝術、文化、娛樂、知識、品味等一切內容皆為商業金錢服務,形象人設為了知名度,知名度也是希望轉換為收益。以前內容為皇公貴族服務,後來擴展到日漸大增的中產階級,現在是分眾細緻明確的時代。
κѧϊϟεϾ
真知灼見 🥲👍
琹 厭世邊緣系女子
傅柯認為「知識作為一種權力工具」,知識從來不是中性的,除了本身的立場,知識想達成什麼目的,討好什麼人,在什麼情境下,都會影響其樣貌。
琹 厭世邊緣系女子
當代人的知識更像是一種秀異、社交性、讓人容易理解和應用,知識更加娛樂化和平民化,去貼近沒有受過相關教育者,商業收編知識,知識更加炫目多樣、親人可愛,去達到商業目的。
琹 厭世邊緣系女子
甚至可說,給予淺碟的基本觀念和理念故事,增加人們好感認同,消費者更願意鬆動買單,「賦予意義」在物質文明的進程變得日益重要。
琹 厭世邊緣系女子
而體驗和互動,則是人們在資本主義餵養下有趣的現象,遍佈資本主義一方面讓人們厭惡倦怠,一方面有條件接受,但要求要自然討喜。

「體驗和互動」亦是當代意義文化的產物,資本主義怎麼用更人味,讓回憶軟性滲透,情感滋潤和展現自己,使趣味驅使人買單,不只是買單,是更有「文化表現」意涵的買單。
琹 厭世邊緣系女子
AI日漸成熟的未來,真假難辨,人與人親自互動更加珍貴,而現今已方興未艾的心靈療癒服務,舉凡占卜解命、心靈諮商、職涯探索等等。

心靈需求一直是剛性需求,以前很隱蔽,會越來越受重視,只會更加切分細項,細膩專業,對人性化軟需求的渴望,也是回應高壓快速的時代,使壓力自有其出口。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