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lan
@Yilan
Sat, Mar 1, 2025 3:36 AM
11
【閱讀隨記】《宛如走路的速度》.是枝裕和.大家出版
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雖說接觸並不算多,僅有稍早的《橫山家之味》(電影&原著小說)、《海街日記》、《舞伎家的料理人》以及正追看中的《宛如阿修羅》……卻是部部皆動我心,遂而偶然發現此本散文集,便欣然歡喜開讀。
果然一如是枝導演的向來風範,清淺清淡,且因是隨筆,遂又更多幾分漫談閒聊意味,悠悠談說他的創作、生涯生活以至電影與對人事世事的看法針砭,卻自有意趣與獨到觀點見地在其中,讀之如沐薰風,深有共鳴....(續下)
Yilan
@Yilan
Sat, Mar 1, 2025 3:36 AM
......「『無論悲傷或寂寞,詩歌中基本上並不直說。不說出來而由讀者感受,是短詩的基本要求。讓讀者從簡短的語句中感受其言外之意,是短詩之所以成立的前提。』…… 電影也應盡量用不直接說出悲傷或寂寞的方式,表現悲傷或寂寞。我想創作的,就是有效利用類似文章裡的「行間」(留白),讓觀眾自己以想像力補足的電影。」
「有不少人認為,用五分鐘說清楚複雜而難以理解的事情就是電視,但事實上,描述簡單事情背後隱藏的複雜性才是電視。這樣的價值觀,在某方面是存在的。因為世界是複雜的,便想剔除掉複雜性,只求『易懂』來巴結觀眾的結果(雖然並非全部),電影和電視將趨於幼稚化,最後只會脫離現實。」
「不像電影那麼遷就導演的作者性格,正是電視的獨創性。如果電影是有樂譜的古典樂,電視就是經常即興演出的爵士樂。」
Yilan
@Yilan
Sat, Mar 1, 2025 3:37 AM
「欠缺並非只是弱點,還包含著可能性,能夠這樣想的話,這個不完美的世界,正會因為不完美而變得豐富起來。」
「無論影片的目的有多麼崇高,拍攝之前便先有結論就不能稱為記錄片。拍攝本身就是發現,揚棄口號和意識形態,才是拍攝記錄片的方法,同時也是此一表現方式得以豐饒的泉源。」
「什麼叫做普遍性?思考世界所需而製作的東西,並不等同通用於世界。如果能夠注意自己內在的體驗和感情,深入挖掘而達到某種普遍性,那就是最好的。我想暫時用這樣的態度來思考自己、電影、世界這三方面的關係。」
Yilan
@Yilan
Sat, Mar 1, 2025 3:37 AM
「猶如駐足挖掘腳下更混沌、更柔和的事物,如果我的電影作品是安靜沉澱於水底的東西,那麼,這本散文集就是沉靜之前,緩慢漂浮於水中的泥沙之結合。」「目前還很細小,尚未成形的泥沙,一定會在幾年之後,成為下一部、再下一部電影的芽與根。」
「沒錯,我如此確信。」
Yilan
@Yilan
Sat, Mar 1, 2025 3:37 AM
※ 更多閱讀筆記
書房集
載入新的回覆
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雖說接觸並不算多,僅有稍早的《橫山家之味》(電影&原著小說)、《海街日記》、《舞伎家的料理人》以及正追看中的《宛如阿修羅》……卻是部部皆動我心,遂而偶然發現此本散文集,便欣然歡喜開讀。
果然一如是枝導演的向來風範,清淺清淡,且因是隨筆,遂又更多幾分漫談閒聊意味,悠悠談說他的創作、生涯生活以至電影與對人事世事的看法針砭,卻自有意趣與獨到觀點見地在其中,讀之如沐薰風,深有共鳴....(續下)
「有不少人認為,用五分鐘說清楚複雜而難以理解的事情就是電視,但事實上,描述簡單事情背後隱藏的複雜性才是電視。這樣的價值觀,在某方面是存在的。因為世界是複雜的,便想剔除掉複雜性,只求『易懂』來巴結觀眾的結果(雖然並非全部),電影和電視將趨於幼稚化,最後只會脫離現實。」
「不像電影那麼遷就導演的作者性格,正是電視的獨創性。如果電影是有樂譜的古典樂,電視就是經常即興演出的爵士樂。」
「無論影片的目的有多麼崇高,拍攝之前便先有結論就不能稱為記錄片。拍攝本身就是發現,揚棄口號和意識形態,才是拍攝記錄片的方法,同時也是此一表現方式得以豐饒的泉源。」
「什麼叫做普遍性?思考世界所需而製作的東西,並不等同通用於世界。如果能夠注意自己內在的體驗和感情,深入挖掘而達到某種普遍性,那就是最好的。我想暫時用這樣的態度來思考自己、電影、世界這三方面的關係。」
「沒錯,我如此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