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
真ㄉ覺得這本BL很不得了
(我知道這不是BL)
https://images.plurk.com/5uKcNpYACWZ9mrfS5JJIzE.jpg

讀嘛讀嘛 保持真誠 stayture
海月♭♭
腐女大聲說 這是我24年年底的這本BL不得了⋯(雖然已是2025 2月)總之推薦給我所有喜歡鍛鍊腐女之眼的朋友 (很失禮的推薦方式)
海月♭♭
先講點正經的,會對這本書感興趣是因為拿到了首屆普立茲自傳/回憶錄的獎項,而且作者徐華是台裔美籍的身分。很好奇台灣人會寫出怎樣的回憶錄,甚至拿到美國文學代表性的獎項。基於空間考量最近都買電子書,所以中文實體本是從圖書館借的,看完之後真的愛不釋手,所以也買了原文版。還沒看完但徐華的英文真的好好...(廢話)很漂亮又很俐落的英文,真的很值得購買原文版重新感受文學之美!
海月♭♭
大部分人讀這本書都會提到徐華的音樂品味,但我對音樂領域不太熟,也對1990年代的美國文化(或是對整個美國文化)都只是略懂略懂。不過很能共感徐華對於當時次文化的熱愛,以及那種不甘心自己先找到的好東西被人發現的感覺(?)
書中對於友情的諸多體悟和描寫也讓我學習到很多,但怕篇幅過長(已經很長),這邊就專心分享被我酷兒歪讀的浪漫友情⋯⋯徐華阿健⋯⋯ (阿健本名石田健 Ishida Ken)
海月♭♭
spoilers

從反感到認可:阿健如何攻略徐華

徐華和阿健是大學同學(柏克萊大學),由於住在同一棟宿舍而認識。他們都是亞洲移民,阿健是日籍美裔,家族已經移民美國多代,非常融入當地的主流文化。徐華在大學裡渴望尋找自己的同類,但阿健和他是完全相反的類型,而且他對阿健的戒心反而因為同是亞洲移民的身分更加提高。徐華覺得阿健又吵又招搖,有著莫名的自信,是個非常主流的人物,完全不想跟這個人有任何接觸,甚至武斷地說出:「我上學期已經在阿健的身旁花了夠多時間並得出結論:他不是讓我想交朋友的那種人。他看起來是那麼自我肯定又正常,沒有半點能吸引我的地方。」(我oO陰角看不慣陽角)
海月♭♭
徐華明明對阿健的第一印象很糟,二十年後卻在回憶錄中這樣描述阿健:「阿健活得太招搖了,起碼以我的標準來看。我以前已經遇過千百個他不下千百回。我當時十八歲,深愛自己的道德準則,對任何話語輕浮的人始終抱持疑心。他是我會主動迴避的那一類人:主流。阿健帥的明目張膽,他的嗓音透漏不出半點不安全感。」

咦???嗯???我覺得我的頭有點痛但這超級商B開場白的(抱歉)
海月♭♭
即使在徐華心中阿健的第一印象並不好,但是阿健也有體貼善良的一面,對人觀察細膩,懂得如何和朋友交心。徐華便是在阿健的稱讚中逐漸被攻略。阿健第一次約徐華出門,是為了採買派對的衣服,他覺得徐華的穿搭很酷。雖然徐華幫他挑衣服的時候是帶著惡搞的心態在選,可是卻誤打誤撞搭出一套超符合派對dress code的主題衣服,阿健超滿意,還跟徐華說「我們以後應該常一起混。」

看完這段真的是驚呼「這什麼弄巧成拙提高好感度的劇情發展啊!」徐華當初應該也沒想到吧!不知道阿健是遲鈍還是人太好,毫無亞洲的陰濕感(欸),已經完完全全的變成洋理洋氣ㄉ陽光美國大男孩。
海月♭♭
阿健提高好感度的手段不只這點⋯⋯阿健注意到徐華沒怎麼和人出去玩,雖然徐華總是表現得蠻不在乎,但阿健甚至可以注意到徐華希望被人注意到這點。唉⋯阿健到底多努力觀察徐華⋯⋯太不可思議了頭好痛⋯這麼體貼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徐華對他以前多麼有敵意,但是他還是努力把人變成他的⋯(大滑坡)

而且他們之間還有一個秘密暗號,只要跟對方說想要抽菸,就代表想要和對方來一段深度對談。這種對談和一般的幹話瞎聊不一樣,是真的掏心掏肺無所不談的那種嚴肅深度聊天,談哲學、音樂、也會談如何和異性交往。(對 所以我認為他們都是直男)(可是這不妨礙我歪讀(LOL)
海月♭♭
經過一次次的深度對談,阿健在徐華心中的好感度越來越高,他們一起購物、吃早餐、念書、修習同一門課,或是在深夜裡聽著徐華精心錄製的音樂錄音帶兜風。甚至好感度提高到解鎖了超親密CG圖⋯⋯(他們的朋友幫他們拍照)

「阿健在我們兩個中間。開玩笑地靠著我。我剛剪過頭髮,穿著我最愛的Fred Perry襯衫與木匠牛仔褲。我朝阿健靠過去,擠進他的私人空間,想逗大家開心。我閉著眼睛,假裝舔他的耳朵。阿健則裝出一副意志消沉的樣子,他直直瞪著鏡頭,迷惘地咧嘴一笑,像一個為鬧劇瞬間所苦的直男。」

這真的不會太那個嗎⋯⋯我好痛苦(tears):-((Русский)這本書裡刊載了非常多照片但怎麼沒有放這張CG啊
海月♭♭
但是在徐華的字裡行間,卻隱隱感受到對阿健存在競爭意識。徐華從高中時期就開始獨自出版有關音樂的小誌aka出版推廣無料,而阿健也對他這份音樂小誌十分感興趣,甚至請求為小誌撰文(雖然最後寫了一篇籃球球星的插花)。
但在擅長的音樂領域裡,徐華似乎有意無意的將阿健排除在這個領域之外,藉由掌握資源使阿健的音樂品味無法追上自己。這讓徐華握有某種安全感,當他在其他領域比不上阿健時,不會那麼焦慮。每當阿健對現實產生懷疑時,徐華都有那麼一絲勝利感,使他在心中大喊:「加入我這絕望的犬儒陣營吧!」(原句真的這樣講超好笑)
海月♭♭
徐華自認最比不上阿健的領域應該是人際關係,特別是和女生相處,這恰巧是阿健最擅長的。畢竟阿健是個主流陽光帥哥、人生勝利組、有許多朋友,當然也有異性伴侶。在他們的最後的深度對談中,便是徐華想向阿健請教這方面的問題。這場深度對談並未展開便被人打斷,打斷後又因徐華想躲著阿健,而未能積極回覆。阿健想約他去搖擺舞派對。徐華非常不擅長跳舞和派對場合,即使他想被人邀請去玩。所以他還是避著阿健,直到那場派對結束。
海月♭♭
只是這場深度對談卻永遠無法完成了。因為阿健那場派對結束後,遇上了隨機搶劫兇殺案。
海月♭♭
從不坦率到真誠面對:徐華重新認識阿健

阿健的逝世讓所有人措手不及。而徐華在阿健過世後的整個星期都在持續寫作,讓他看起來像是宣讀悼文最自然的人選(真的好悶騷)。徐華成功了,如願得到在阿健葬禮上宣讀悼文的權利,在葬禮上證明自己有正當為阿健的過世感到悲傷。
但為什麼徐華需要證明此事呢?他要向誰證明呢?
海月♭♭
阿健和徐華看似很要好,但別忘了阿健是個阿充,有很~多朋友,在其他人看來,徐華可能不是阿健最好的朋友。他們的共同好友甚至在多年後十分不解,徐華爲什麼持續為阿健的死亡悲傷。在外人看來並不覺得他們有要好到這種地步。可是對徐華來說,阿健無疑是他二十代的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人物。友情的另一位當事者已經不在,沒有其他證人可以確保關於阿健記憶的正當性,或許這才是造成徐華急於書寫、證明的原因。
海月♭♭
「阿健死後隔天,我不再聽來自特定記憶區域的歌曲,迴避能讓我回想特定情感狀態的聲波振動。禁止合音──那對我來說不再有意義。我開始減少與可能喚醒往日的人來往。我開始穿Nike還有Polo衫,還有反戴棒球帽。多數時候,我開始沉迷於一句話悄悄自我收回的可能。我拾起筆來,試圖把自己寫回過去。」

阿健的離世讓徐華的生活大大改變。在路上看到阿健喜歡的主流樂團CD,即使對此嗤之以鼻,仍然買了這張CD。阿健逝世一週年,徐華熬夜製作了一期小誌,只為刊登阿健那篇介紹球星的文章。徐華進入哈佛就讀研究所,搬到遙遠的東岸生活,但在波士頓唸書才是阿健的夢想。他重新讀阿健之前推薦給他的書,愛德華.霍列特.卡爾的《何謂歷史》,因為那本書之前他也不屑一顧。
海月♭♭
在阿健離開之後,徐華持續書寫,閱讀這本書也讓他檢討自己在阿健離開後的大量書寫,身為一位持續生產、拼貼、保存阿健相關檔案的「歷史學家」,這些記憶檔案真的具有正當性嗎?可以說服他人嗎?或許這些解釋全是他的一廂情願。
海月♭♭
徐華對阿健的離世一直有著很深的罪惡感,即使他不斷說服自己:阿健的兇殺案是一場未經過任何謀劃的臨時起意犯罪。但徐華還是深陷自己曾經有機會以個人力量拯救阿健的劇情支線。

「我不斷想起那天晚上我有多麼渴望離開。我還記得我們開車去米拉住處,沿途經過時陽臺燈光看上去的樣子。我相信是自己在不經意間容許這件事發生的。」(米拉是徐華當時的異性伴侶)
海月♭♭
徐華仍然無法饒恕自己,於是想藉專業的諮商師口中說出相同的話說服自己。他預約了學校提供給研究生的一學期免費心理治療服務,但諮商師詢問二人是否為最好的朋友時,徐華回答:「我不確定,其實。或許吧。那究竟又代表什麼?」,失去阿健的有利證據,在這段友誼裡,徐華給不出肯定的答案。

徐華真的好執著⋯⋯我也是十分努力在這本書找他們浪漫友情的證據
海月♭♭
徐華持續了二十多年的書寫,最後以《Stay Ture保持真誠》的書名出版。這是他和阿健通電子郵件時給彼此的祝福語。徐華在訪談中表示,Stay Ture作為書名其實沒有特別深刻的涵義,只是因為順耳,並呼應朋友間的玩笑。但在出版之後,他認為這個書名的確有新的意義出現。
海月♭♭
我自己的解釋是,阿健生前總是真誠地對待徐華,但徐華基於隱隱的對抗意識,直到阿健過世後,才開始用真誠坦率的寫作重新面對這一切。尋找最精確的字詞,詳實記錄他記得的每個細節。不斷反省自己的寫作是否為真,反覆思考關於阿健的記憶,像是重新當了一次阿健的朋友,鞏固他們之間浪漫友情。
海月♭♭
雖然我戲稱這本BL真好看,但徐華和阿健的自我認同都不是同志(他們是真人我要再次強調這只是腐女歪讀),對我來說,這本書最打動我的是那份「真誠」,也是我覺得這本書最值得一看的原因。徐華近乎毫無保留地真誠傾訴,而那份真心打磨二十多年,展示了男性之間少見的、細膩、真誠且幽微的情感,實在讓我為此深深著迷
愛因💘
抱歉打擾~偶今天有看到這篇文章也有介紹這本書感覺也寫得很好跟您分享
Facebook
海月♭♭
愛因💘 : 我也有看到這篇!!!我看了兩次然後剛剛又看了第三次⋯真的很好看 文章裡面其中一位的對談者劉文之前也有訪過徐華!就是我在文末中提到ㄉ訪談。不知道您有沒有看過,總之也貼過來分享
人物》90年代台裔美國人的回憶、青春與友誼:專訪《Stay True保持真誠》作者徐華 | Openbo...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