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
就我所看過的影視作品來說,中國影視偏愛恢宏敘事,結合民族主義,讓主角在壯闊的命運舞台上奮力一搏;而台灣影視則更關注日常的縫隙,注視那些微不足道、卻真切影響著人們一生的細微選擇。這種敘事習慣的不同,形塑了對「好故事」截然不同的期待。

中國電影,英雄崛起於壓迫之下,抗爭社會、制度、天地規則。哪吒之於「哪吒之魔童降世」標榜「我命由我不由天」,從妖魔的宿命中殺出一條血路。故事明確,勝負分明,主角不是戰死就是逆襲登頂。又比如「滿江紅」、又比如「流浪地球」。
🧃CHAi
台灣電影,不習慣強調鬥爭,更像人生的一次凝視。像「鬼才之道」裡的鬼委會,主角們沒有推翻它,而是選擇讓「規矩」存在。荒謬存在,生活繼續。

中國觀眾或許不習慣這種敘事,等著主角反擊,卻等不到。台灣觀眾則覺得,人生本來如此,不是每個人都能當英雄,更多時候只能在夾縫中尋找活下去的方式。「孤味」的媽媽、「今日公休」的人們大抵如此。
🧃CHAi
「陽光普照」裡的阿豪,沒有所謂的「逆襲」,只是一步步走向命運的結局。
「海角七號」裡的阿嘉,最終的成功,不是因為他成為天王巨星,而是因為他找到願意聽他唱歌的一群人。

這類故事,並非不鼓勵奮鬥,而是承認生活的複雜性——不是每個人都能逆天改命,但每個人都可以學著與命運共處。
Afaye菲
簡單來說,中國觀眾期待英雄救世主,跟所謂的美好結局,台灣觀眾追求的是日常生活的被看見,台灣觀眾期待的是故事繼續下去,中國觀眾希望的是故事停留在那圓滿的那刻
🧃CHAi
中國人偏愛「中國式的英雄」:從「戰狼」的冷鋒,到「流浪地球」的劉培強,主角總是要在關鍵時刻扛起世界的重量,力挽狂瀾。

「大女主」戲則是女性版的「龍傲天」。她們不是溫順的女主角,而是能在殘酷世界裡殺出一條血路的強者。甄嬛、魏瓔珞、薛芳菲,都是逆襲而上的典型。她們聰明、果斷、不信命,最終站上權力頂峰。

我推論這類角色的成功,來自一種集體心理——希望看到改變,渴望突破壓迫與枷鎖。

也因此他們在看台劇時,會產生空蕩蕩的失落感:「童話故事下集」為何沒有打破傳統封建的婚姻?「影后」的男人女人們為何依舊困在人情裡?
🧃CHAi
台劇更關注個人選擇。「俗女養成記」裡的陳嘉玲,不需要成為什麼「女強人」,她的問題只是——在台北打拚多年後,該不該回台南?40歲的年紀自己要選擇怎樣的生活?「我們與惡的距離」,沒有英雄,只有普通人如何面對犯罪與創傷。「茶金」講的是女性在時代變遷中的掙扎,但女主角張薏心的成長,並不建立在踩著敵人往上爬,而是學會如何在家族期待與個人選擇之間找到平衡。
成長未必是衝破一切,而是學會接受、學會放下。
🧃CHAi
一樣面對問題,中國人反映在戲劇上的是:問題不是用來忍受的,而是用來解決的。台劇則認為問題無所不在,與其執著推翻,不如找到與它共存的方法。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觀眾愛看「龍傲天」「大女主」,他們希望看到一個徹底逆天改命的成功者,帶來希望與爽感。而台灣觀眾更傾向於那些有缺陷、有掙扎的普通人,因為現實中,真正的強者並不多,更多人只是努力活著。

哪吒選擇反抗,陳嘉玲選擇理解。戲劇來自生活,生活不只一種答案。
🧃CHAi
Afaye菲 : 統整得好
🧃CHAi
喔不過中國近幾年出的幾位女導演路線不太一樣,就不提了。
壓棺↭ 原創Fighting
我覺得台灣很會聚焦小人物的掙扎,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是英雄。

非常真實,貼近生活,也是因為台灣觀眾希望/允許被看見,不然像摘器官跟大山裡的女人那些電影……也不會只有國外能上映
縹緲孤鴻(colhome)
台灣觀眾比較不喜歡龍傲天,還是喜歡龍傲天的不會去看台劇?如果以動畫受眾來講,會比較傾向後者吧
fhrop450215
我覺得只要自認自己是大國就會有這種心態,韓國也做過一些電影是政治上對抗美國,日本更是常見少年拯救世界的模式
fhrop450215
縹緲孤鴻(colhome) : 問題是機甲戰神還是拍爛了,動漫迷也沒有買單www
縹緲孤鴻(colhome)
似乎沒有機甲戰神這部作品?
Afaye菲
最近的荒謬現實故事,就大S跟汪前夫的糾葛,就中國台灣大不同,對後媽跟繼父的兩種解讀也是荒謬到好好笑,例如媽媽幹嘛那麼快再婚,但爸爸也再婚啊!甚至在婚姻期間到再婚前都不知道睡幾個了,繼父一定會xx,後媽一定會疼,在那邊對女性的凝視與既定該有或應有的形象很要求她們按他們的期待去完成,這就是他們對所謂的完美結局想像的固化,可台灣式結局不是,台灣普遍接受這就是命,就是遇到了,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能的可能下,又跌倒嗎?還是努力的感謝的活下去而已
🧃CHAi
爽片本身就很大眾化,只是台灣影視龍傲天的類型比例不大,而且我覺得重點不在類型片,而是體現在如果結局不那麼美滿時,中國和台灣觀眾怎麼去理解這個結局的。
縹緲孤鴻(colhome)
或許可以說,喜歡看台劇的觀眾,會用這種角度去理解這個結局,畢竟喜歡龍傲天的,在台灣缺乏龍傲天類型影視的情況下,並不會去看台劇,而是去選擇中日韓的其他作品
🧃CHAi
補充,中國劇裡我認為口碑更好的不是「大男主」、「大女主」(具有明確的成長線、強烈的衝突、逆襲情節)的戲劇,而是時代劇。

它們依然強調奮鬥,但不是單純的英雄敘事,而是帶著時代情懷的個人故事。

不過,相比台劇的「留白」,中國的年代劇通常有明確的敘事線,角色有較強的成長弧光,最後往往帶出一種「人定勝天」的積極情緒。即使是寫小人物,也帶有一種堅持奮鬥就會有希望的信念。這也是中國戲劇的一大特色——正能量。
🧃CHAi
像是大江大海、夢中的那片海、追風者、繁花、人世間等,大多是這樣的風格。
強風之鷗
可能中國要拍貼近現實的日常生活的話就會過不了審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