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昏
@sowadika
Mon, Feb 24, 2025 1:49 AM
Mon, Feb 24, 2025 1:51 AM
1
1
德國大選出口民調 保守派勝出極右派得票翻倍 | 國際 | 中央社 CNA
根據首份電視出口民調,德國保守派在野黨領袖梅爾茨領導的基督教民主黨/基督教社會黨聯盟以28.5%到29%得票率贏得今天的國會大選。
法新社報導,根據公共電視德國第一電視台(ARD)和德國第二電視台(ZDF),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AfD)以19.5%到20%得票率居次,這數字約為其2021年上次大選時的兩倍。
/
引:親中俄極右翼的選項黨(AfD,代表色為藍色)拿下了20.8%的得票率,比前次增長了將近一倍,勢力相當可觀。而且,選項黨勝選的選區,與前東德的疆域高度重合,幾乎已經把整個前東德納入掌中。如果用地圖來呈現,德國東部已經是一片令人不安的藍。
月半昏
@sowadika
Mon, Feb 24, 2025 1:50 AM
另外,臺積電在德國籌建中的新廠,也就位於德東的德勒斯登。臺積電挑選設廠地點有其專業考量,這一點我絕不懷疑;但這座新廠的位址,等於是在親中勢力的包圍之下,來日是否會有一些微妙的風險,值得觀察。
話說回來,別人看待我們的態度,大概也是這個樣子吧。我見別人有疑慮,料別人見我亦如是,彼此彼此。
Wie hat Deutschland gewählt? Ergebnisse zur Bundesta...
月半昏
@sowadika
Mon, Feb 24, 2025 1:58 AM
這場選舉吸引了極高關注,投票率預計達84%,比2021年選舉高出7個百分點,為1990年東西德統一以來的最高紀錄。
本次選舉的主要議題集中在移民政策與經濟狀況。近期,德國發生多起非法移民襲擊平民的事件,導致社會上反移民情緒升溫,AfD成功吸收了這股不滿情緒。此外,德國經濟已連續兩年陷入負成長,選民的不安情緒也促使AfD支持度飆升。相比之下,在2021年大選中占據重要位置的氣候變遷議題,這次關注度明顯下降。此外,由於俄烏戰爭持續,美國開始尋求停戰談判,德國社會對烏克蘭局勢的關心度也大幅減弱。
這次選舉源於2024年11月,蕭茲政府因預算談判破裂導致執政聯盟解體,因此不得不提前舉行選舉。這是自2005年以來,德國首次在任期未滿的情況下舉行提前選舉。
月半昏
@sowadika
Mon, Feb 24, 2025 1:58 PM
1949 至 2025,可以形容為德國的穩定世代;2025 年的國會選舉,終結了這年代,使人想到一戰後王室倒台,威瑪共和年代政黨林立,親蘇聯極左與納粹極右政黨互鬥的混亂政局。德國政治再不是非基即社,而多了一股倡導排外反移民,同時在外交上親俄友中的勢力,而這兩國的價值觀與德國大相徑庭。
AfD 有五分一選票,代表每五個德國人就有一個支持者,包括你我身旁接觸到的許多人,從餐館侍應到大學教授,都可能是其擁護者。了解 AfD,不能亦不應簡單歸類為「納粹」,更要明白為何他們有市場;要認識今天的德國,必要認識 AfD,不提及他們反而更危險。
2025 年的德國,步入 AfD 世代,亦是德國歷史重大轉折點。
/
外交上親俄友中的勢力的極右,是不是人格分裂?
月半昏
@sowadika
Tue, Feb 25, 2025 2:29 AM
德極右極左黨奪國會1/3席次 足以阻擋修憲、增軍費 | 國際 | 中央社 CNA
德國極右的「德國另類選擇黨」與極左的「左派黨」共囊括新國會1/3席次,足以擋下包括鬆綁德國債務煞車在內的多項修憲案,兩黨都反對軍援烏克蘭,席次也足以否決增加軍費案。
路透社報導,債務煞車限制預算赤字不得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0.35%,但是國防特別經費的追加,或是新增專款的編列不計算在內。
不過德國另類選擇黨(AfD)與左派黨(Die Linke)皆反對軍援烏克蘭,藉由在下議院聯邦議院(Bundestag)囊括的席次,他們可以否決增加軍費案,如此將造成德國與北大西洋公約(NATO)盟國之間關係緊張,當中包括要求歐洲增加軍費支出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
載入新的回覆
法新社報導,根據公共電視德國第一電視台(ARD)和德國第二電視台(ZDF),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AfD)以19.5%到20%得票率居次,這數字約為其2021年上次大選時的兩倍。
/
引:親中俄極右翼的選項黨(AfD,代表色為藍色)拿下了20.8%的得票率,比前次增長了將近一倍,勢力相當可觀。而且,選項黨勝選的選區,與前東德的疆域高度重合,幾乎已經把整個前東德納入掌中。如果用地圖來呈現,德國東部已經是一片令人不安的藍。
話說回來,別人看待我們的態度,大概也是這個樣子吧。我見別人有疑慮,料別人見我亦如是,彼此彼此。
這場選舉吸引了極高關注,投票率預計達84%,比2021年選舉高出7個百分點,為1990年東西德統一以來的最高紀錄。
本次選舉的主要議題集中在移民政策與經濟狀況。近期,德國發生多起非法移民襲擊平民的事件,導致社會上反移民情緒升溫,AfD成功吸收了這股不滿情緒。此外,德國經濟已連續兩年陷入負成長,選民的不安情緒也促使AfD支持度飆升。相比之下,在2021年大選中占據重要位置的氣候變遷議題,這次關注度明顯下降。此外,由於俄烏戰爭持續,美國開始尋求停戰談判,德國社會對烏克蘭局勢的關心度也大幅減弱。
這次選舉源於2024年11月,蕭茲政府因預算談判破裂導致執政聯盟解體,因此不得不提前舉行選舉。這是自2005年以來,德國首次在任期未滿的情況下舉行提前選舉。
1949 至 2025,可以形容為德國的穩定世代;2025 年的國會選舉,終結了這年代,使人想到一戰後王室倒台,威瑪共和年代政黨林立,親蘇聯極左與納粹極右政黨互鬥的混亂政局。德國政治再不是非基即社,而多了一股倡導排外反移民,同時在外交上親俄友中的勢力,而這兩國的價值觀與德國大相徑庭。
AfD 有五分一選票,代表每五個德國人就有一個支持者,包括你我身旁接觸到的許多人,從餐館侍應到大學教授,都可能是其擁護者。了解 AfD,不能亦不應簡單歸類為「納粹」,更要明白為何他們有市場;要認識今天的德國,必要認識 AfD,不提及他們反而更危險。
2025 年的德國,步入 AfD 世代,亦是德國歷史重大轉折點。
/
外交上親俄友中的勢力的極右,是不是人格分裂?
路透社報導,債務煞車限制預算赤字不得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0.35%,但是國防特別經費的追加,或是新增專款的編列不計算在內。
不過德國另類選擇黨(AfD)與左派黨(Die Linke)皆反對軍援烏克蘭,藉由在下議院聯邦議院(Bundestag)囊括的席次,他們可以否決增加軍費案,如此將造成德國與北大西洋公約(NATO)盟國之間關係緊張,當中包括要求歐洲增加軍費支出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