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eunice6927
分享
Sat, Feb 22, 2025 5:53 PM
4
2
台灣茶葉飄香過海 串連台泰百年貿易史 | 生活 | 中央社 CNA
「百年前的台灣和曼谷透過茶葉貿易,彼此之間有段深厚的連結,但這段歷史洪流中的小小片段,已快被人遺忘。有台灣人把這些小故事集結起來,邀請大家一起認識台泰之間的悠久情誼。
『來,我們往這邊走,這間是台灣人在曼谷老城區開的茶行。』熱季的曼谷街頭一群人走在街上,在老城區尋找著茶館。這是台灣人柯舜耀配合今年曼谷設計週製作的走讀行程,以茶文化為導引,向參加的民眾介紹百年前台灣人在曼谷的足跡。
柯舜耀在老城區開了一間以台灣茶為主打的茶館,2年前籌備茶館時他收集了很多台灣當年出口茶葉的資料,驚訝地發現一段泰國跟台灣有趣的貿易歷史。
根據柯舜耀查到的資料,台北的新芳春茶行和王有記茶行在台灣日據時代都有出口茶葉到泰國的紀錄,代表泰國人很早就喝過台灣的茶葉。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eunice6927
Sat, Feb 22, 2025 5:55 PM
Sat, Feb 22, 2025 6:05 PM
台灣人曼谷開茶館 賣茶也推廣文化|中央社影音新聞
『如果不是為了籌備茶館,就不會知道台灣和泰國這段過去的故事。
我們所認知的異鄉,其實好像跟家鄉有些連結。以前會把泰國想得很遠,但泰國和台灣一直都有接觸。』
《有記名茶》:紥根大稻埕的百年老店 見證台灣茶文化的起承轉合
目前曼谷老城區內還找得到王有記家族第四代經營的三罐標有記茶行,但時代久遠,已經找不到新芳春發貨的茶行。柯舜耀還在老城區街上發現幾間茶行有招牌寫著包種茶,一問之下發現,這些茶行曾販售台灣出口到曼谷的包種茶。
他還查到日據時期以日文撰寫的台灣日日新報,寫到台灣茶商加派人馬來曼谷,管理台灣茶葉出口作業。根據台北茶商公會資料,當時包種茶出口到曼谷的量很多。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eunice6927
Sat, Feb 22, 2025 5:55 PM
Sat, Feb 22, 2025 6:06 PM
柯舜耀因此想到,把這些片段的小故事串在一起,設計成走讀導覽,讓台灣和泰國人透過茶認識這兩地的歷史。雖然不是什麼大時代的歷史,但他相信這段國際貿易的故事,對兩邊的人來說都是有趣的。
走讀行程由柯舜耀帶著對台灣茶歷史有興趣的泰國人還有洋人,在老城區散步,邊走邊了解這段歷史,並走到有記茶行,實際品嘗來自台灣的茶。
家族是華人背景的鄭凱莉(Sireenuttorn Praphanphat)自小學習中文,對華人的文化特別感興趣,但她覺得自己對台灣人在泰國的發展認識得太少,所以參加走讀行程。
鄭凱莉小時候曾學習繁體字,但當時並不知道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差別,長大之後她就更想知道這兩種語言背後的歷史和不同之處。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eunice6927
Sat, Feb 22, 2025 5:56 PM
說得一口好中文的冰冰(Supitcha Chatpattanasiri)對台灣歷史文化很感興趣。她說,當泰國人說到台灣的華人時,想到的就是1949年後到台灣的華人,但其實更早之前就有人在台灣生活,因此她想了解那個時代台灣人的生活和文化,以及他們在泰國做的生意。
冰冰說,她去年看了馬來西亞作家陳團英的小說The House of Doors,才知道有金門人住在馬來西亞,後來才發現也有不少台灣人到泰國發展,在中國城做著茶葉生意。參加走讀行程後,更知道了台灣和泰國之間深刻的關聯性。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eunice6927
Sat, Feb 22, 2025 5:56 PM
柯舜耀也帶著大家走到老城的媽祖廟和清水祖師爺廟,用宗教來略略描繪當年下南洋華人的日常生活樣貌。
柯舜耀說,因為貨物出口到南洋要拜媽祖,而清水祖師爺是福建安溪人的家鄉神,台北茶商很大一批人來自福建安溪,因此台灣的清水祖師爺廟都聚集在台北。而下南洋的安溪人聚集在老城區的達叻仔(Talad Noi),在當時日本政府支持台灣茶葉出口的政策下,安溪人伴隨著茶葉的歷史,帶動了曼谷和台北兩地的茶葉貿易。」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eunice6927
Sat, Feb 22, 2025 5:58 PM
Sat, Feb 22, 2025 5:59 PM
茶霧森林FB:【你知道台灣曾經外銷白茶出口嗎?】
「(圖為:1980年 三峽銷港滯銷老壽眉)
還一度把中國最大的中茶公司打趴(( 蝦咪!?
據我們所調查的國史館檔案中可以發現,台灣自1953年起首見白茶外銷檔案;專銷香港、泰國兩地,等級為壽眉;分類被歸類於包種茶類,而非白茶 (為了降低關稅,包種茶關稅低於白茶,猜測應該是外觀相似得以以茶頭名義蒙混過關)。產區擴及三峽、坪林、石碇、宜蘭、桃園、新竹、苗栗,品種可能為:白毛猴、梅占、青心柑仔等...(田調結果)。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eunice6927
Sat, Feb 22, 2025 5:58 PM
起初即是台北茶商公會與政府一連串的布局為全面推動台茶佔據香港市場與匪茶競爭(當時檔案內用語)。我們也看見中茶公司的檔案紀載台灣白茶於1961年達到全盛時期,佔整體香港白茶市場77%左右,中茶直到1977年才超越台灣壽眉在港的白茶市場。
起因,台灣的中央標準局自1966年後開始提高台灣白茶輸出品質、降低含梗率,因此增加茶商精製成本、失去競爭力,直至1980年全面退出香港市場。
(內文版權屬:茶霧森林所有,列入大茶金時代系列著述;檔案版權屬:國史館所有《台北茶商公會-歷年諸機關來往文件》、《包種茶與烏龍茶生產機械化加工方法發展》,請勿翻印、再製) 」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eunice6927
Sat, Feb 22, 2025 6:02 PM
Sat, Feb 22, 2025 6:03 PM
國立臺灣圖書館-PDF戰後南洋臺灣人返鄉路─以泰國臺人為例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eunice6927
Sat, Feb 22, 2025 6:02 PM
紫色大稻埕:從產地到茶席的臺灣花茶學|Accupass 活動通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eunice6927
Sat, Feb 22, 2025 6:03 PM
如何做茶鄉?泰國北部美斯樂的華人、茶產業與地方 – 地理角 GeoCorner
載入新的回覆
「百年前的台灣和曼谷透過茶葉貿易,彼此之間有段深厚的連結,但這段歷史洪流中的小小片段,已快被人遺忘。有台灣人把這些小故事集結起來,邀請大家一起認識台泰之間的悠久情誼。
『來,我們往這邊走,這間是台灣人在曼谷老城區開的茶行。』熱季的曼谷街頭一群人走在街上,在老城區尋找著茶館。這是台灣人柯舜耀配合今年曼谷設計週製作的走讀行程,以茶文化為導引,向參加的民眾介紹百年前台灣人在曼谷的足跡。
柯舜耀在老城區開了一間以台灣茶為主打的茶館,2年前籌備茶館時他收集了很多台灣當年出口茶葉的資料,驚訝地發現一段泰國跟台灣有趣的貿易歷史。
根據柯舜耀查到的資料,台北的新芳春茶行和王有記茶行在台灣日據時代都有出口茶葉到泰國的紀錄,代表泰國人很早就喝過台灣的茶葉。
『如果不是為了籌備茶館,就不會知道台灣和泰國這段過去的故事。
我們所認知的異鄉,其實好像跟家鄉有些連結。以前會把泰國想得很遠,但泰國和台灣一直都有接觸。』
目前曼谷老城區內還找得到王有記家族第四代經營的三罐標有記茶行,但時代久遠,已經找不到新芳春發貨的茶行。柯舜耀還在老城區街上發現幾間茶行有招牌寫著包種茶,一問之下發現,這些茶行曾販售台灣出口到曼谷的包種茶。
他還查到日據時期以日文撰寫的台灣日日新報,寫到台灣茶商加派人馬來曼谷,管理台灣茶葉出口作業。根據台北茶商公會資料,當時包種茶出口到曼谷的量很多。
走讀行程由柯舜耀帶著對台灣茶歷史有興趣的泰國人還有洋人,在老城區散步,邊走邊了解這段歷史,並走到有記茶行,實際品嘗來自台灣的茶。
家族是華人背景的鄭凱莉(Sireenuttorn Praphanphat)自小學習中文,對華人的文化特別感興趣,但她覺得自己對台灣人在泰國的發展認識得太少,所以參加走讀行程。
鄭凱莉小時候曾學習繁體字,但當時並不知道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差別,長大之後她就更想知道這兩種語言背後的歷史和不同之處。
冰冰說,她去年看了馬來西亞作家陳團英的小說The House of Doors,才知道有金門人住在馬來西亞,後來才發現也有不少台灣人到泰國發展,在中國城做著茶葉生意。參加走讀行程後,更知道了台灣和泰國之間深刻的關聯性。
柯舜耀說,因為貨物出口到南洋要拜媽祖,而清水祖師爺是福建安溪人的家鄉神,台北茶商很大一批人來自福建安溪,因此台灣的清水祖師爺廟都聚集在台北。而下南洋的安溪人聚集在老城區的達叻仔(Talad Noi),在當時日本政府支持台灣茶葉出口的政策下,安溪人伴隨著茶葉的歷史,帶動了曼谷和台北兩地的茶葉貿易。」
「(圖為:1980年 三峽銷港滯銷老壽眉)
還一度把中國最大的中茶公司打趴(( 蝦咪!?
據我們所調查的國史館檔案中可以發現,台灣自1953年起首見白茶外銷檔案;專銷香港、泰國兩地,等級為壽眉;分類被歸類於包種茶類,而非白茶 (為了降低關稅,包種茶關稅低於白茶,猜測應該是外觀相似得以以茶頭名義蒙混過關)。產區擴及三峽、坪林、石碇、宜蘭、桃園、新竹、苗栗,品種可能為:白毛猴、梅占、青心柑仔等...(田調結果)。
起因,台灣的中央標準局自1966年後開始提高台灣白茶輸出品質、降低含梗率,因此增加茶商精製成本、失去競爭力,直至1980年全面退出香港市場。
(內文版權屬:茶霧森林所有,列入大茶金時代系列著述;檔案版權屬:國史館所有《台北茶商公會-歷年諸機關來往文件》、《包種茶與烏龍茶生產機械化加工方法發展》,請勿翻印、再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