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果🍎
專業大廚
https://images.plurk.com/4KmV0nXewXGYk1XZiIMxyu.jpg
最近還是在看醬汁,不過有了一些新的體悟

比如說醬汁不只出現在第十三章,其他章節有很多食譜都有附專用醬汁
貝果🍎
再來就是我注意到好吃有兩種,一種是吃得很滿足再也吃不下了,一種是吃得很開心還想再吃更多,明明已經脹到快要胃食道逆流的程度,卻還是想再找點什麼來吃

是飽足感?是油脂量?我還不知道那個關鍵因素是什麼,但我慢慢開始理解為什麼辦桌台菜和西餐的出餐順序是這樣了
貝果🍎
再來以前常聽到有人說最好是不調味/只做最低限度的調味,以吃出食材的原味。這句話半對半錯。醬汁是非常重要的,食材的缺點必須要靠額外的處理手法或調味來救,醬汁是其中一種手法。

但隨便使用味道偏重的醬汁會浪費食材的風味,變成你把文具店橡皮擦切片沾醬吃也很好吃 (我媽的形容),如果食材本身不錯,用錯醬汁不如不要用直接生吃
一隻悠喵
橡皮擦
貝果🍎
一隻悠喵 : 我媽常說她吃生魚片、水煮章魚片都是為了吃山葵醬油的味道,跟吃橡皮擦也沒什麼差別

我真該把拜拜的雞胸肉去骨切厚片,讓她沾醬油當生雞片吃
一隻悠喵
我爸之前吃豆腐也沾山葵…
貝果🍎
一隻悠喵 : 你有聽過吃海綿蛋糕也淋醬油膏的嗎?
我在一本叫冷藏庫物語的古代漫畫看過,不知是不是真的有這種家庭
一隻悠喵
也許…吧
失眠系東方龍@蒼波Souha
我吃生魚片沒有在沾醬油的,是喜歡品嚐魚肉本身的味道
貝果🍎
這是聖路易斯式肋排的烤肉醬,各位如果吃過美式餐廳的烤豬肋排,這就是上面那層厚厚的醬
https://images.plurk.com/3skPSOY6FJWDcBbioVdu05.jpg
它很神,可以用來調整口感,太油膩的可以變清爽,太乾柴的可以變滑順,還有淡淡的辣味,跟水餃居然也很搭
貝果🍎
貝果🍎
失眠系東方龍@蒼波Souha : 內行人的吃法
有聽過刺身和握壽司不適合沾太多醬油,要沾的話也只沾一點點就夠了
而且只有台灣人會把山葵醬泡在醬油裡攪拌
貝果🍎
還有學到一件事,辣椒的份量真的要控制精準
平常我加胡椒、辣椒常常會不由分說一加就是一大堆

但是醬汁的複合味道是需要平衡的,加太多辣椒就吃不出其他味道了,甜味、酸味、旨味都不見了。而且不吃辣的人顯然也不能吃了。

適合的辣味反而是要控制在不吃辣的人會願意吃的程度,稍微有點刺激但不會覺得「這道菜會辣」的程度
貝果🍎
台灣本地常見的辣醬,從 BB 美美辣醬到東泉辣椒醬全都加了不少糖,是辣中帶甜的甜辣醬,這一點蠻有趣,難道全台灣人都是台南人?以前也有看過外國美食作家說,台灣的菜都帶甜味,尤其香腸,甜到不能入口 (rofl)
貝果🍎
這是身為台灣人不會發現的事,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了
大型尾巴模型松鼠亞所
醬汁配得好真的是會加強整道菜的印象但又不會蓋過原料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