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小黛

Aftertone
找到了調性很合的放鬆用音樂頻道,紀錄一下
Fresh air.

其他 FLG功能性聆聽
Dian・小黛
大概是因為節奏接近我的心跳頻率+背景裡有類似貓咪呼嚕聲?
聲場擴展也很好。

記得,之前看一個談聲音的「聲活美學」頻道講恩雅,就提到:恩雅的曲風,具備能讓細胞聽得很喜悅(?)的特質:
(以下摘自影片原說明)

1. 廣大的聲場 ,在錄音方面,應該有使用聲音合成器,能增大聲音的療癒範疇,運用層層堆疊的人聲合唱聲場,能將身體的感受延展開來,對身體放鬆的效果特別好。

2. 彈性的節奏,創作上運用吉他或豎琴的撥弦彈跳的力量,對聆聽者的細胞活性,有著深層提升的感受。

3. 女性的陰柔力量 ,恩雅的聲音有種獨特的女性溫柔,能帶給人心溫暖撫慰,心中舊有的傷痛能隨聲而去。

Clubhouse『聲音的力量』 | 恩雅的流轉力量 | 陰陽與細胞|聲活美學
Dian・小黛
我晚間蠻常被演算法推 療癒音樂/頻率音樂 的,這一塊也是競爭得熱火朝天,但大多數效果都不怎樣

有聽過那種,把幾個療癒頻率疊在一起播放的——嘈雜尖銳到,我聽了十秒只能關掉。

那種就是沒考慮到頻率之間是否共振和諧的問題,覺得是
Dian・小黛
Aftertone頻道做得還不錯的是,他有去模擬自然流轉的音色,是利用AI製作後自行後製、調整;

像這隻shorts,模仿水的頻率底色就很好。有抓到水波是如何拂動、但又不失水體本身的整體振鳴。

Flexible. #music #meditationmusic #relaxing
Dian・小黛
他的音樂,聲場共鳴調整得很寬廣,創造出一種「敞開、寧靜」的感覺,就蠻貼近我們進入自然環境尋求的體驗。

Underwater.
Dian・小黛
Dian・小黛
最近開學在備課,忽然發現,這學期的臺灣海洋文學好多,我們還在廖鴻基、跟夏曼·藍波安(笑)

可能也是我自己私心吧,就覺得,能講這種與大海相關的,與文化傳統相關的主題,還蠻開心的。

畢竟不是自己民族的故事,找了不少素材,試著讓作者直接傳達;

跟學生一起看著就算是投影幕上映照出的大海,漸漸的,有自己也變得寬闊沉靜的錯覺。

EP.56-1 大海吟唱中的夏曼藍波安|藝術很有事
流動的藍色浮夢:海洋文學作家 夏曼‧藍波安(中文版)
Dian・小黛
也因為找素材的契機,最近開始聽回臺灣原住民音樂了。

盡量往近年的作品去找,發現歌曲意境跟傳達的能量純粹度上,許多都真的很不錯 開始要變成Suming粉了!

《太陽的孩子》電影主題曲-不要放棄Aka pisawad (阿美族語版)
ABAO阿爆(阿仍仍)【Thank You】Official Music Video[English L...
Paiska laupaku 從此刻起《從此刻起-布農孩子的傳承與跨界》/ From This Mome...
Dian・小黛
課本上,上一代遭遇的系統性困境、文化入侵/斷裂、世代觀點不同而導致難以互相理解⋯⋯這些處境,還是要忠實傳達。

我一直在想,怎麼才能誠實、尊重的,引導學生看見一個不是我自己此生民族的故事、與角度,去試著理解作者眼中的美;

也想試著讓課堂帶進來的知識,不要只停留在「系統性困境難以掙扎」而已。

從這篇文章被寫成,直到今天,也經過了很多人的努力、創意、和決心。

原先沒有路的地方,都是人走出來的。
Dian・小黛
「我也可能是讓這路再往前走一步,再鋪上一塊磚的那個人」,
這樣的觀點,會讓生命更具能動性吧。

導入那些讓他們日後有機會發揮的材料,這是課堂該做的事。我是這樣想的。
Dian・小黛
講到最後,其實就是,
「是否能回頭,面對自己生命的真實」,這決定了,我們能在生命裡行動的多少。
Dian・小黛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