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h
長路將盡(Iris.2001):因為IMDb評分買票,結果看見預告開始擔心自己會因為缺乏慧根兩眼發直。不過實際看完很喜歡,還掉了一桶眼淚。本片改編自約翰.貝利的回憶錄,描述知名哲學家暨作家艾莉絲.梅鐸,在他結縭多年之後失智,兩人生活因此產生的變化。
elish
但這電影不是那種談到「改編自真人真事」時會期待有的長相,儘管實際算是,而且也把兩人關係講得挺完整的,但整體而還是比較偏向愛情小品。這是因為身兼編劇的導演李察.艾爾(Richard Eyre,本片另一位編劇是查爾斯.伍德)採用非線性且相當模糊的方式來描述這則故事。

正好相反,電影不斷在約翰.貝利與艾莉絲.梅鐸的過去和現在間跳躍,時常出現意識流片段,觀眾只能在有限資訊中拼湊整個故事。在他們老去以後,艾莉絲.梅鐸已成為英國學術和藝文界的重要人物,她是牛津大學晚宴主賓,也是電視特別專是的主角。她的哲學著作影響深遠,小說更極其出名。
elish
可這樣的她很難確定是從哪天開始,總之當發現的那天來臨時,她記不住生活細節。即使想著沒那麼嚴重吧,卻回憶不起電視節目主持人幾分鐘前的問題,想不出如何回答,所有文字都從她腦海中溜走。這下那事情嚴重了,夫妻倆一起看醫生,面對無藥可救的現實,又尷尬的意識到她們還不習慣彼此的新關係。

打從剛認識開始,約翰.貝利就是艾莉絲.梅鐸的崇拜者,她大膽、果決、勇猛,而且聰明又敏銳,怎會有辦法不雙眼發亮的仰望她呢?此外看得出來家務原則也是艾莉絲在處理,約翰就是她的專業小跟班,負責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而在公開場合,她對自己這位丈夫愛護又疼惜,不吝於在眾人面前展現柔情。
elish
看著妻子漸漸變得不像自己,約翰不免在每個傷心或者高興的時刻回憶起往日。他們的關係並非一帆風順,艾莉絲.梅鐸並不是個忠實情人,身為雙性戀的她玩得很開。約翰為此有過憤恨時刻,卻又無法不繼續渴望她的關注。

即使在艾莉絲失智以後,約翰仍比誰都更期盼,能在這個彷彿退化成幼童的陌生人身上,喚醒那個曾經照亮自己的女人。然而現實很殘酷,要一個人負責家務和長照,約翰應付不來。

他很努力想讓生活維持原本的秩序,但全部的全部變得一團糟,有些崩潰時刻他甚至忍不住對不知所措的艾莉絲發飆。他記得艾莉絲年輕時有多愛在河裡裸游,但試著帶她舊地重遊時,卻差點兩個人一起溺水。
elish
某方面而言本片完全點出一般人要扛長照問題時的絕望與極限,不刻意,很自然,就這麼將絕望攤開在觀眾眼前。骯髒到令人不忍卒睹的房子,況態糟到遠超出能忍受的範圍。當艾莉絲鞋子都沒穿就衝出門,失蹤了怎樣都找不到的時候。在公路上突然開門就這麼跳出去,不知滾到哪裡去的時候。

恐怖,太恐怖了,但他們運氣終究不錯,所以關關難過,卻也總在窘迫中勉強渡過。失蹤的她跑到超市,被當年的情敵帶回來,而約翰當年或許就是因為那份帶著傻氣的溫和寬厚,才勝過那位強勢精明的競爭者。當兩人在公路上一起滾下山坡,在恐慌中為這混亂以及竟然都還好好活著大笑時,她那一句我愛你,瞬間什麼都值了。

艾莉絲一直都在,只是走進了只有自己看得見的門。
elish
我很喜歡約翰帶著艾莉絲一起去找老朋友Brigid Brophy渡假那段,艾莉絲與她曾是情人,但多年後兩人各自結婚。從電影裡很難分辨她們之中誰是雙性戀誰是蕾絲邊,也不知道分手的真正理由是什麼。

即使如此兩人依然是終生摯友,即使沒有因愛情結合,仍維持長久情誼。年輕時代這段關係曾讓約翰痛苦不已,現在這卻成了救贖,Brigid是那個跟他一樣「愛」艾莉絲的人,也是世上那些因此願意對等看待失智版艾莉絲的少數存在,而這對約翰很重要。
elish
即便已經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Brigid自己也為健康所苦,仍帶著憂傷感受這段也許是兩人最後的時光。約翰在那座海邊別墅,有Brigid與她的女兒協助分擔照護愛莉絲的重擔,那是非常美好的社會連結。

約翰和艾莉絲又是怎麼連結在一起的呢?大概是The Lark in the Clear Air吧,我是說看這部時我莞爾而笑。之前看電影判決時,就對導演在片中使用民謠的方式印象深刻,看本片時才發現這還真是,原來已經用了不只一次。

好吧,如果有用那就一直用,我最喜歡放歌了,不管是朱迪.丹奇還是凱特溫絲蕾,唱歌的她們都迷死我。

Iris | 'The Lark in the Clear Air' (HD) - Kate Winsl...
elish
整部電影看下來,我不免覺得艾莉絲.梅鐸最終之所以選擇笨拙木納的約翰.貝利,理由大概不是因為什麼我欣賞他的內在美,而是因為與他相處最讓她舒服。他是那個願意仰望自己的男人,接受她所有強勢意見,無論她如何尋覓花叢,他也因為太愛她而強迫自己不在意,默許了這段單方的開放性關係。

聽到她在寫小說時,約翰.貝利真摯的在意這件事。對於她的哲學理論,他無比驕傲。約翰是艾莉絲最好的讀者,最好的聽眾,同時也是最溫柔的伴侶,或至少是那個讓她願意做愛,而且也能想像在同一棟房子裡住到老去的對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甜美,殘忍,卻又令人無比執著與眷戀。
elish
所以她最後像隻雲雀,在劍拔弩張的氛圍裡把歌獻給他,那個她在無數競爭者裡挑出的男人。即使多年後因為她失智,約翰陷入極度的芒然與悲嗆之中,卻依然緊握兩人間所有回憶。因為現在記得的只有一個人了,才更要牢牢守住。

我是何其有幸在眾人之中獲得妳的青睞,哪怕多年後妳在我面前逐漸隱遁到只屬於自己的腦海底下。但我知道妳還在那裡,想出來,卻做不到。只在很偶爾的時片刻才能掃除一切障礙浮上水面,越過所有隔閡與往日喜悲前來相會。所以我會等在那裡,繼續找妳,我愛妳。
elish
電影最後約翰終於放手,他承認自己應付不來,同意讓艾莉絲入住安養中心,讓兩人都重新擁有生活品質。她排到很好的一家,歡迎約翰常去拜訪,還可以留宿。約翰肯定常去,所以她在他陪伴下過世。即使當時她肯定已經完全認不出自己丈夫了,可是沒關係,他都記得,而且不忘對護士說,她真是一個非常非常偉大的人。

首席崇拜者的位置,到死都不會讓位,也是有這樣的關係。

長路將盡(Iris)是言簡意賅的電影,看起來講得很少,卻釋出大量資訊與情緒。這類型的主題就怕處理得芭樂,不過藉由巧妙的結構、閃回、剪接、傑出演員,以及詹姆斯.霍納悠揚乾淨的悅耳配樂,讓一切顯得清新優雅、深情款款、真摯動人。

08 - Part 8 - James Horner - Iris
elish
儘管我覺得裸泳畫面未免長得過頭,有些地方還是略嫌刻意,不過整體而言這些都只是小問題。本片並非議題型電影,我甚至也不打算當真人真事電影看,覺得就是一部精緻的愛情小品,以身作則告訴觀眾,這類型能展演出怎樣的高度。
elish
也不算延伸閱讀,只是另外想起來,主角也叫愛莉絲一樣談失智的小說,這本不難看的但確實匠氣了些,大概也因為這樣所以後來對電影沒什麼興趣。
我想念我自己
顏_笙/李靡靡
這樣看,電影好像自有精彩之處欸。我是很多很多年前看了約翰・貝利的回憶錄,非常喜歡,只討厭袁瓊瓊對這本書的推薦序(如果我印象沒錯的話),我覺得袁對貝利在書中記錄梅鐸年輕情事的動機,做了錯誤的詮釋。
話說當年看那本書的時候,壓根想不到我媽老來也會有認知症⋯⋯
elish
顏_笙/李靡靡 : 因為沒讀過原著不確定自己會怎麼詮釋作者的處理,但以電影給我的感覺大概不管寫了什麼,動機都是因為我太太宇宙無敵厲害,但這畢竟是電影不是書。是說妳的感觸應該很深吧,看妳分享心情都讓人想很多。
顏_笙/李靡靡
對啊,我看那個回憶錄的時候,其實就是覺得貝利就是很愛他太太,覺得他太太超棒,提她以前的事情也不是在吃醋揭短,讀成揭短是袁瓊瓊自己誤讀。
現在我會覺得我好像可以再看一次那本書,可能會注意到的事情就不一樣了。(以前讀的時候,覺得貝利沒有講太多對太太失智的感慨,反而是說太太失智以後他們感情變得更好了,親親跟擁抱變多XD)
elish
顏_笙/李靡靡 : 啊啊,原著讀來也是這樣的感覺嗎?我覺得這樣的話,那個解讀或許可以解釋成出自那年代對情史豐富的女性不自覺的貶低(苦笑)妳的形容讓我想把原著找來讀的動力提升了百分之三百萬,趕快來排進書單。也很期待妳之後也許會出現的重讀心得!

另外就是,重讀一本書真的不管好的壞的方面都會意識到不少新事物。即便是當年覺得不會再看一次的小說,有時再讀一遍也會有新看法,唯一的問題是都會貪看新書……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