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研究所三階段入學論文畢業

淺談三島由紀夫〈鏡子之家〉秋田清美
波▸研究所三階段入學論文畢業
本來想比較三島由紀夫〈鏡子之家〉秋田清美和舟木收和〈性命出售〉吸血鬼夫人和羽仁男兩段吸血情節的差異,後來覺得兩者複雜度難以並列而作罷。在兩部故事中,施予者同樣宰制承受者的生命,同樣吸吮承受者的血液,同樣走向殉情,但比起消極接受殉情又被獨自拋下的羽仁男,舟木收似乎更能積極掌握死的時機:

「最近我說不定會殉情喔……誰?……就我和女人啊。不是我做,就是女人做。總之只要稍微拍拍我的肩膀,我就縱身跳進死亡裡。」

因此,我想從割傷吸血可能的目的出發,簡單比較〈性命出售〉和〈鏡子之家〉的差異,並嘗試分析後者的施予者秋田清美,以解釋為什麼舟木收能比羽仁男更積極。
波▸研究所三階段入學論文畢業
雖說兩部故事的承受者都在出售生命的契約畫了押,可契約終究只是個形式,承受者的生命是否真的任人宰割,需要被施予者的指令驗證,而割傷流血無疑是最直接危及生命的指令。*1

血常被當成生命的象徵,吸取血液可以視為:承受者失去生命,和施予者得到生命。在〈性命出售〉中,失去和得到皆有所著墨,這點可以從羽仁男日漸虛弱,夫人卻容光煥發看出。而在〈鏡子之家〉只強調失去,秋田清美吸吮血液彷彿只映照了自身對舟木收的渴求,秋田清美吸吮血液彷彿只映照了自身對舟木收的渴求,任傷口徒然結痂。
波▸研究所三階段入學論文畢業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我想是因為在〈性命出售〉中,羽仁男的「失」和夫人的「得」恰恰拼成了兩人共同的幸福藍圖,夫人終於找到願意為自己獻出動脈的男人,而一心求死的羽仁男也得到一個理想的死的輪廓,使兩人相約在幸福的最高點殉情。但〈鏡子之家〉的秋田清美並不在乎吸取血液的「得」——因為他是一個生著醜陋蒜頭鼻的人。
波▸研究所三階段入學論文畢業
秋田清美臉上那醒目的蒜頭鼻決定了他的命運:他確信著因註定的容貌而引發的絕望,這份確信使他的世界坍方為通往死亡的滑梯。他安然接受臉上的蒜頭鼻,接受自身和時代的絕望,同時以高利貸的身分毅然肩負起使命:引導時代的不適者順著滑梯抵達死亡;然而,他骨子裡仍企求被自身絕望屏除在外,幾近遙不可及的美麗男性——那美麗青年必須像尊活雕像,不能虛偽地愛上他的蒜頭鼻,也不能自甘墮落愛上他的絕望,只能用外在的物質和行為示忠:為他奉獻血肉。

他少女時代所碰見的有錢醜寡婦,期待他人超越身外物愛上自己的本質,卻無疾而終。有鑒於此,他斷然用錢買下舟木收精緻的皮囊(應是他所言的「世界上最棒的快樂),把原與自己無緣的美麗青年留在身邊,一面享受青年的奉獻,一面看似試探地與青年在死亡的懸崖邊玩耍。
波▸研究所三階段入學論文畢業
前面說到舟木收比羽仁男更能積極掌握死的時機,我認為,使秋田清美失去絕對支配的,正是隔開蒜頭鼻和美麗的疆界及他對美青年的無望企求。雖說名目上他有權左右舟木收的生命,實際上卻被舟木收的美箝制——他一心想與容易控制又買得到的美青年同死,但舟木收要的只是一個女性尤佳的存在證人。更何況,就算撇除嚴苛的條件,蒜頭鼻能獲得的機緣還是遠比美來得少。在蒜頭鼻的影響下,所有者對物品的絕對宰制被硬生生扳成對手戲演員間的危險平衡。

不過,那又如何?早在意識到臉上那顆蒜頭鼻的瞬間,秋田清美便屏除了絕望以外的所有事物。他自然明白兩人只是在滑梯邊緣嬉戲,實踐逼近死亡遊戲的夥伴,也接受舟木收與他平等地各取所需。對他而言,死是隨心所欲,或許他期待的只是:當越線的兩人一同從滑梯溜下,醜陋的他和美青年還能被愚昧大眾描繪成一齣荒唐的殉情劇。
波▸研究所三階段入學論文畢業
*1:誠然,窒息也是危及生命的指令,不過我認為:窒息著重於施予者如何控制,即施予者的支配;而割傷流血更強調物質的贈與,即承受者對施予者的奉獻。既然兩個故事的施予者都不以觀察承受者的掙扎為樂,而只是嚥下血液,那割傷流血或許是更為貼切的表達。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