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全台僅澎湖未發低溫特報 新北石碇凌晨6.4度最冷 | 生活 | 中央社 CNA

寒流影響21縣市低溫特報 苗栗以北探10度以下、10日白天回暖 | 生活 | 中央社 CNA

天氣爆冷極熱「心」挑戰 醫盼CPR成全民新運動 | 生活 | 中央社 CNA

「極端高溫與酷寒威脅人類健康,近期寒流許多人突發OHCA,忙壞消防救護與急重症醫療,心臟外科醫師徐展陽積極倡議心臟停止後、到院前20分鐘CPR心肺復甦術的重要性,希望成為全民具備的救命能力。」

寒流襲台 2月累計至8日共415人內科OHCA | 社會 | 中央社 CNA

8天全台415人非創傷OHCA 醫籲天冷「護心」保暖、喝水不可少 | 生活 | 中央社 CNA

「寒流來襲,全台冷成凍番薯,全國昨天獲報內科心肺功能停止(OHCA)者共計有54人,累計2月1日至8日共415人。醫師提醒頭頸部沒保暖與忘記喝水,是民眾最易輕忽心血管風險地雷。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消防署今天公布最新全國內科(非創傷)OHCA人數統計,1至8日共累計為415人,分別為63人、28人、52人、51人、61人、56人、50人、54人,其中1日的63人為今年單日最高人數,但均無法判定為低溫影響所致。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鍾伯欣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近期急診感受到急性心血管疾病、腦中風個案送醫人數明顯增加,這次天冷院內急診收案最年輕因心血管疾病倒下的病例年僅31歲,光是昨天值班就遇到2名非常嚴重的心肌梗塞個案,心臟衰竭合併心因性休克。

鍾伯欣表示,這2名個案分別為50多歲壯年與80多歲長輩,都是第1次因心血管疾病發作就醫,家族都沒有心血管疾病史,家屬遇到相關不適症狀,十分不知所措,2名個案至今仍在加護病房密切觀察,甚至其中1人裝著葉克膜與死神拔河。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據鍾伯欣的觀察,民眾天冷最易輕忽的『護心』技巧是保暖與喝水,其中保暖的原則是肚子以上到脖子與頭部,必須禦寒到站在戶外不會感覺到寒冷,才算落實保暖;飲水充足,必須是白開水,千萬不要因天氣冷沒流汗就不喝水,以免血液過於濃稠,或脫水心跳加速,增加心血管負荷。

三高問題不再只發生在長輩身上,開業診所醫師王德生分享曾遇過1名40多歲男子,健康檢查發現三酸甘油酯大超標,血液充滿脂質,原來是因為男子長期出入應酬場所,1天至少喝掉1瓶威士忌,加上作息不規律,導致健康亮紅燈,近期連日低溫,提醒民眾留意身體狀況。

針對三酸甘油酯過高的患者,在天冷的季節更應該注意,王德生建議,飲食需注意選擇優質油脂,少攝取精緻糖類與澱粉,避免重口味下酒菜如炸物或高脂肪補品。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同時,增加蔬菜攝取可幫助腸胃蠕動及代謝,還要搭配規律運動與充足睡眠,才能真正改善健康狀況。」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徐展陽告訴中央社記者,氣溫絕對是未來台灣心臟疾病預防保健大挑戰,心臟不會無緣無故出事,除了三高未控制,心臟生病9成與抽菸有關,『菸品太邪惡,是我最痛恨的』,千萬不要嘗試吸菸,菸癮者應及早戒菸停損。

徐展陽也不斷強調CPR的重要性,尤其在心臟停止後、到院前黃金20分鐘。他說,若腦部缺氧時間太長,恐出現永久性傷害,當親友、同事或路人因心臟停止倒下,民眾務必立刻執行CPR,最好搭配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可大幅度提升活命機會。

CPR口訣是『叫叫CABD』,第1個『叫』是呼喚確認患者有無意識與呼吸,第2個『叫』為求救,『CABD』則是體外心臟按壓、呼吸道暢通、人工呼吸與去顫。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徐展陽提到,現在119專線都有線上指導員一步一步告訴民眾執行方法,核心精神就是確保救護車抵達前有人持續替患者CPR。

徐展陽長期在急診搶救非創傷OHCA患者,他觀察發現,台灣民眾非常願意替倒下的親友執行CPR,但為路倒的陌生人CPR,意願不如歐美地區,可能『不是冷漠,是擔心會造成法律責任(Good Samaritan law)』,事實上,現在各國都有『好撒馬利亞人法』保障見義勇為者,台灣應該更積極宣導。

台灣版的『好撒馬利亞人法』是《緊急醫療救護法》第14條之2,救護人員以外的民眾救助他人生命,使用緊急救護設備或施予急救措施,適用民法、刑法緊急避難免責規定。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說,就她所知,台灣至今沒有任何熱心民眾搶救路倒陌生人挨告事件。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劉玉菁也提到,根據她的觀察,一般民眾不敢為非創傷OHCA路人執行CPR的原因,仍然是以『害怕沒有足夠急救知能提供協助』為主要原因,比較少是害怕會被告,官方與民間單位持續合作,透過急救教育宣導,例如在捷運站內推廣,讓民眾在等車時間學會CPR常識。

劉玉菁表示,一直以來,台灣最美的風景都是人,鼓勵好心民眾執行CPR,幫忙搶救倒下的陌生人,在救命過程中確實可能出現肋骨骨折等狀況,為了避免後續不樂見的糾紛狀況出現,《緊急醫療救護法》是熱心民眾的護身符,透過法律免責的支持,讓所有人都能放心救人。」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