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左萱 & 紗久樂さわ 「春心萌動的瞬間!台日文史漫畫創作對談」講座隨記

*憑印象打的,有時分心或是太專心聽講者講話就整段來不及記,有錯誤煩請補充糾正🙏

*主持人與兩位老師都會互相丟問題,所以這邊不特別紀錄是誰問的,只記錄是誰回答的
ಠ_ಠ
Q: 在真實歷史中的人物造型,要怎麼發揮,來跟自己的畫風結合?

紗:因為喜歡浮世繪,希望讓大家認識江戶時代的春畫,讓大家知道這個文化的美好,因此努力畫

左:自己發揮創作(改動)的的空間很多,例如在真實世界中,昭和時代的高中生每個都是平頭,很不萌,我沒辦法畫,只好自己發揮創作出自己喜歡的髮型。

Q: 老師在歷史條件的限制下,仍有辦法發揮繪製功力、讓角色充滿魅力的秘訣是什麼?(尤其月代頭又是一個可能讓BL 讀者卻步的造型)

紗:我想可能是先找出,自己喜歡的「美」是什麼樣子,再努力鍛鍊自己的技術,只要有努力的畫,相信讀者都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 。

左:真的是這樣!在老師的漫畫中,才發現原來月代頭可以這麼有魅力!
ಠ_ಠ
Q: 左萱老師《芭蕉的芽》故事中有一個女扮男裝進入男校的角色,是很吸引我的題材,為什麼這樣設計?

左:因為當時的委託方說「我們這個是男校的故事,不可以畫花木蘭情結」那你講了我就更想畫(大笑)那個年代的男女地位差很多,所以也想要設計一個不會輸給男生的女性角色。

Q: 在《芭蕉的芽》中,編輯部的成員裡有日本跟台灣人,這個人物組合是怎麼設計的?

左:我會把我想做的不同課題,放在不同角色身上。例如拉贊助的工作就會放在比較有錢的同學身上,每個角色身上都有自己的故事線。角色在編輯部的分工,也運用到我自己過去參加社團或製作同人誌的經驗。

紗:啊好厲害耶!把自己的經驗放到故事中,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也很豐富,真的讓人很期待故事發展!
ಠ_ಠ
Q: 《百與卍》有很多浮世繪表現手法,讓人也對歷史江戶地點產生沈浸感,像阿百陰間的名字跟浮世繪有關,還有哪些類似的巧思範例呢?

紗:主要角色的名字都是數字命名,百千億兆,或用月相命名。原本是有考慮使用歌舞伎演員的名字,但歌舞伎會一代代傳承演員的名字,如果用了,會影響到現在的演員,才決定另外為角色取名。

Q: 在《芭》放了很多現實中當時出版物的劇情跟樣子,你是怎麼取材的?這令我很好奇

左:因為故事背景中的師大是我的母校,過去在創作刊物或同人時,我就會跑去校史館抱大腿跟他們求救。校外刊物的部分,就要藉由看展覽或閱讀不同書籍去搜集,國圖也有老照片和老報紙可以參考。
ಠ_ಠ
Q: 《百》一格的資訊量很大,要怎麼拿捏才能兼顧娛樂,又不會讓讀者覺得負擔太大?

紗:我也看了很多江戶資料,但有些參考圖面我沒什麼興趣,挑選的基準就是看我自己看了覺得有意思、也想跟讀者分享的資料,才會畫進作品中。
ಠ_ಠ
左:《芭》跟《百》故事背景都相當接近戰爭的年代,不管做什麼事情,感覺都會被戰爭陰影籠罩,當時歷史中的真實、悲傷的歷史事件都可能會去影響漫畫,如果跟想畫的故事跟歷史有衝突時,紗久樂老師都是怎麼處理的?

紗:我想分成兩點回答。一,說實話我完全無視地震或災害的(笑)所以我看到讀者在網路上講到「這時候江戶快要發生大火了吧」,看著他們的留言,哇我就會想說「嗯~我不會畫在裡面^^」

第二點則是,大家可能會覺得江戶時代的男色「仲道」,那時候是蔚為風尚,但其實那時的男性關係跟現在的同志感情是不一樣的,也並不是什麼對象都能交往

(不想心餓到失神這段沒聽清楚,求補充🥹)
ಠ_ಠ
Q: 如何從大量史料中提取令讀者春心蕩漾的萌點?

左:台灣當時的史料中,對同性愛的表現和紀錄都沒有這麼露骨,也沒有像江戶一樣有那麼多史料圖文當參考。我曾讀過一個男高中生的日記史料,他說男生宿舍裡面有很多同性愛事件,讓日記作者覺得傷風敗俗,而這人記錄下很多起同性愛事件,可能真的很多(笑)我只能從這裡盡量找出萌點。

紗:我的狀況跟左萱老師完全相反。浮世繪大都是成年男性跟男孩在一起的,偶爾才有大叔之間的題材,或是偶爾看見成年男性之間的圖。既然沒有我自己想要的萌點,「那我就自己畫吧!」這個想法成為我創作的原動力。我也很驚訝,明明相似的時代,台灣跟日本這麼不一樣,日本即使在戰前,其實男性表達對男性的愛意,仍是受到社會推崇的、友好的。
ಠ_ಠ
左:這種風氣在台灣來說,在文學跟史料方面,我看到的比較少。可能是被殖民時代的關係,當時的作品也比較偏向寫實主義。我曾經從台灣的作家盛浩偉老師那邊得到一項情報,1932 警察時報上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描述一名警察在夜間巡邏時,被白皙男子搭訕的故事,但結局是警察把該男子逮捕了,雖然警察回家後還是一直覺得該男很可愛。少年宿舍日記的史料,也算是有一點記錄到同性愛的史料。

Q: 給用文史創作的人一點建議

左:文史是一個非常需要有大量愛的人才適合的主題,除了享受在時空之間穿梭之外,沒有其他好處的創作。具體建議是,你可能會需要大一點的房間來放大量史料。

紗:不管消化歷史題材或轉化時代,我推薦你可以找一個角色下去延伸,觀察他的交友關係或他跟別人的紛爭,都可以成為一個將故事展開的契機,讓你了解該時代的內容或創作。
ಠ_ಠ
左:雖然《芭》正常向作品,但紗覺得誰是攻誰是受?
紗:我喜歡葉新橋是受,是我個人偏好的關係!
主持人:我站互攻
左:我站都受,攻受是比較出來的
主:台灣有一句話,「兩受相遇必有一攻」
左:未來如果有看到萌萌題材,也可以讓他客串在自己的作品中
左:推薦紗久樂老師台灣食物,像是我家鄉的大溪切仔麵,曾經有日本的朋友吃了以後,覺得很像日本的鹽味拉麵。我為了取材也很常去台南,台南小吃好吃,老師明天去台南的活動就可以吃到!
ಠ_ಠ
*觀眾提問環節

Q: 老師這麼年輕,身邊有很多跟你一樣的歷史同好嗎?
紗:呵呵呵謝謝你,我其實是平成出生。關於用浮世繪的部分,同世代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多人迷。高中大學時因為有修相關課程而愛上,其實現在網路社群發達,你也可以在社群上找到很多的同好。

至於為何選用浮世繪去創作,因為每一幅浮世繪裡都蘊含很多故事和細節,值得細細品味。推薦一本介紹浮世繪史料的書 《去了到底要去哪裡?好色的日本性愛史》是我的朋友的書,台灣由墨刻出版。

Q: 老師怎麼拿捏作畫的精細程度呢?
紗:其實時間分配的問題,百和卍的衣服我畫得很細緻,花許多心思跟時間去設計畫面,過場就會留白呈現,會參考浮世繪構圖,去參考畫面的平衡。
ಠ_ಠ
左:我的角色都穿制服,在畫服飾比較不會花這麼多時間。但我沒有助手,都是自己來,所以要分配人物主體跟背景的時間,畫主角畫累了,就換畫背景,沒有很規律的行程。畫這些建築物很像是在修行(笑)因此沒辦法更快的產出,對讀者也很抱歉。
ಠ_ಠ
Q: 未來的計畫

左:想要挑戰更近代一點的,戰後跟熟悉一點的時間,也是我平常會關注的主題,是我的夢想。
紗:我看了左萱老師的作品後,也想創作同時期的故事,不過是同時期日本學生的故事,因為左的故事裡有一個內容「stone(沒聽到」日本也流行過,所以也想創作。
ಠ_ಠ
Q: 創作過程遇到什麼困難?會因為壓力太大拖稿嗎?

紗:初期遇到的問題是,對於時代的說明要到什麼程度才合適。當時的戀愛關係或人物關係拿捏,在我創作初期真的很困難,但久了以後慢慢的找到平衡,讀者也變成像夥伴一樣,不明說他們也能理解。只要你深愛你的角色,這件事情是可以克服跟傳達的。

左:我在創作碰到的是外部壓力,在台灣至今有人覺得文史漫畫一定很無聊枯燥,我就會想證明是有趣的,如果我再畫的更有趣、萌的話,會不會讓大家更了解歷史的娛樂性,就像紗久樂老師的作品一樣。此外我會靠大吃大喝泡澡舒壓,我不太會控制時間,我是最後一天才寫作業的人。

主:萌也可以促成我們了解該時代,台灣有一句話叫「變態拓展你的視野」

紗:其實我的編輯也在現場,我很難回答這題(笑)我通常會晚三天到一週交稿,所以我創作時會多預留時間。
ಠ_ಠ
左:我跟一樣用文史當主題創作的漫畫家簡嘉誠老師聊過,我們都會希望可以再看一些資料,是不是就能畫得更好看,然後就會陷入這個迴圈,變成資料焦慮、拖稿。

Q: 如何讓枯燥的歷史透過創作,被轉譯得更有趣?

左:《芭》定位是劇情喜劇,因此有注意讓劇情步調輕鬆一點,也希望可以畫群像劇的搞笑場景,我自己也很喜歡類似的影視作品,所以也會希望自己作品能傳達這樣的娛樂性。我的手機裡不管看多嚴肅的展覽或書,就會去思考這時候我可以講什麼笑話、記下來。每位作者對自己的作品有不同想法,例如殖民時期的作品比較寫實,因為時代苦痛的原因,比較沒辦法歡快起來,《芭蕉的芽》的定位就是比較想要傳達娛樂的作品。
ಠ_ಠ
紗:日本的確有很多時代小說或劇,但他們傳達史實時,我自己沒有覺得很有趣,所以我自己閱讀、去轉化,我覺得可能是這樣的關係,才讓讀者覺得有趣。
pie9060
好棒的心得!感謝分享 (heart)
ಠ_ಠ
補過來,是 storm 不是 stone🤣🤣🤣
baboon8982
左:想要挑戰更近代一點的,戰後跟熟悉一點的時間>>該不會又要白恐? 台灣白恐文創有點氾濫而且千篇一律
witch9455
謝謝整理!

戰後其實很多面向可以畫,像是簡嘉誠《雪下的真相》畫1970年代的法醫鑑識,我覺得切入點很有趣
ಠ_ಠ
witch9455: 有一本小說叫《高雄故事》,剛好是1945到戰後,也好好看,是BL 希望有人圖像化或影視化🥹

不嫌棄的話脆上還有南美館的座談會記錄可以看
virgo9329
謝謝噗主整理 噗主好強,整理得好完整
以及樓上旅人推薦的《雪下的真相》同樣也覺得滿有意思的~~
ಠ_ಠ
virgo9329: pie9060: 謝謝你們~如果不嫌棄,我在脆上另外整理了老師去台南美術館的講座,那場很學術,覺得很喜歡那場的歷史文化討論XD
Bonnie Wang (@spicalts) on Threads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