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eC
@davecode
Wed, Feb 5, 2025 1:19 PM
25
5
Facebook
【碩博士生必知:焦慮的反面是具體,你還在誤以為 AI 產出的東西是你的 Credit 嗎?】
許多碩博士生在研究過程中感到焦慮,於是轉向 AI 工具,希望用 NotebookLM、ChatGPT 幫忙「快速產出」。但真相是,AI 只能輔助,不能替代你的思考。如果你沒搞清楚這一點,你的焦慮只會加劇。
▌1. AI 生成的東西看起來完整,但其實空洞
很多人用 AI 產出摘要、文獻回顧甚至論文大綱,覺得「好像很厲害」,但實際上這些內容缺乏真正的學術洞見。
• 現實殘酷點:生成的內容如果沒有你自己的分析與整合,教授一問就露餡。
DaveC
@davecode
Wed, Feb 5, 2025 1:19 PM
▌2. 你覺得自己進度很快,但其實只是錯覺
當 AI 幫你整理筆記、生成論點,你會覺得「好像已經做了很多」,但真正該做的 數據分析、思考驗證、論證邏輯 你其實什麼都沒碰。
• 現實殘酷點:學術 credit 來自你的原創思維,而不是 AI 幫你拼湊的資訊。
DaveC
@davecode
Wed, Feb 5, 2025 1:20 PM
▌3. 焦慮來自模糊,具體行動才能真正推進研究
當你焦慮時,與其瘋狂問 AI,不如問自己:「我今天能完成哪個具體步驟?」焦慮的反面不是 AI,而是清晰的計畫與確實的行動。
• 現實殘酷點:與其讓 AI 假裝你有進度,不如真正寫 500 字,把思路具體化。
碩博士生,別讓 AI 給你一種「假進步」的錯覺,真正的學術 credit 來自你的深度思考,而不是 AI 拼湊的段落!
s2.
@sakura26eq
Wed, Feb 5, 2025 2:25 PM
ChatGPT的語氣事實上滿好認的,這也是可能會戳到教授神經的地方
沃夫☆:剷除賣國賊ㄚ不然呢
@wolfgangc
說
Wed, Feb 5, 2025 5:49 PM
有些要判斷力的,A.i.本來就是陪聊包打聽,那自己來生資料餵A.i.也許會快一點
載入新的回覆
許多碩博士生在研究過程中感到焦慮,於是轉向 AI 工具,希望用 NotebookLM、ChatGPT 幫忙「快速產出」。但真相是,AI 只能輔助,不能替代你的思考。如果你沒搞清楚這一點,你的焦慮只會加劇。
▌1. AI 生成的東西看起來完整,但其實空洞
很多人用 AI 產出摘要、文獻回顧甚至論文大綱,覺得「好像很厲害」,但實際上這些內容缺乏真正的學術洞見。
• 現實殘酷點:生成的內容如果沒有你自己的分析與整合,教授一問就露餡。
當 AI 幫你整理筆記、生成論點,你會覺得「好像已經做了很多」,但真正該做的 數據分析、思考驗證、論證邏輯 你其實什麼都沒碰。
• 現實殘酷點:學術 credit 來自你的原創思維,而不是 AI 幫你拼湊的資訊。
當你焦慮時,與其瘋狂問 AI,不如問自己:「我今天能完成哪個具體步驟?」焦慮的反面不是 AI,而是清晰的計畫與確實的行動。
• 現實殘酷點:與其讓 AI 假裝你有進度,不如真正寫 500 字,把思路具體化。
碩博士生,別讓 AI 給你一種「假進步」的錯覺,真正的學術 credit 來自你的深度思考,而不是 AI 拼湊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