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cream風聆
@memes3x2
Mon, Feb 3, 2025 8:30 AM
10
1
拿洗碗機當例子或許比較好說。
我們家洗碗機如果水濺出去流到底盤的話,洗碗機會暫停,直到水乾了才能啟動。
於是我在擺盤的時候,就會設想一下水流可能怎麼噴,然後放置時儘量避開這些可能的角度。
但這件事卻很難說明給其他人理解,除非你把它簡化成「在某些地方要遵守某些規則」的排放方式。
但設計這個規則太繁雜了,而且對於做事情比較隨便的老二而言,別說規則了,光是要遵守就是一個問題。
太座則簡化為「只要同時開除濕機,洗碗機就會比較正常」的規則。(因為很容易執行,所以大家也不在乎背後的原理,我猜測的確會減少濕度,只是連結還是偏薄弱)
icecream風聆
@memes3x2
Mon, Feb 3, 2025 8:33 AM
我覺得這就好像:因為想像,理解可能發生的問題。
但因為很難理解所以訂定規範,甚至還有迷信成分的演變⋯⋯儼然像是小社會的發展歷程。
再演變下去應該還會對照方位、時辰或者出現洗碗機的擬人符咒⋯⋯
icecream風聆
@memes3x2
Mon, Feb 3, 2025 8:40 AM
Mon, Feb 3, 2025 9:57 AM
這只是比喻,其他事也是這樣。
困擾的點也在於這裡,我覺得「想像這事情可能會導致什麼結果」並不難,但卻常發現好像對很大一部分人而言是難的⋯⋯這裡頭當然包括很多元素。
但最後常不得不變成一堆規定,甚至愈來愈繁複的規定,再說了人家為何要聽你的規定?
於是你有三種選擇,一種是默默收拾善後或不理會,另一種是想辦法獲得團體內的話語權,還有一種則是把這些規範化結合傳說或其他元素散佈開來。
【HP:1】天月
@s85456
Mon, Feb 3, 2025 9:18 AM
除濕沒那麼迅速吧
這已經接近玄學的信任了wwww
【HP:1】天月
@s85456
Mon, Feb 3, 2025 9:19 AM
難怪人家說科學的盡頭是玄學(O
icecream風聆
@memes3x2
Mon, Feb 3, 2025 9:56 AM
從頻率上的確有感覺到降低,猜測可能是裡頭有一些預防受潮的感應,除濕機或許能降低感應的程度。
但如果噴到底部的話還是沒辦法,得要把除濕機的管子拉進去到縫隙除濕。
這大概就相當於:不知道原理,但似乎有用,也並不麻煩的習俗產生。
icecream風聆
@memes3x2
Mon, Feb 3, 2025 10:03 AM
Mon, Feb 3, 2025 10:03 AM
想到人類社會為了那個話語權,也制定一系列規定,但遺憾的是,這個篩選規則與最初需要的那個能力仍不一定符合,於是只好制定更多、更繁複,以及更多人來責任分攤。
自己所在的教育圈尤其也能感受到,其實很多事的目標是固定的,工具就是這些,關鍵在於你「運用」的那個能力。
但你如果擅長於此,你會發現難以說明給其他人聽,只能設計成一個一個的模組(就好像大家猛做數學題型一樣),但就是⋯⋯模組多了就有人分類、套理論、套步驟細則什麼的,愈來愈繁複也就離初衷愈來愈遠。
icecream風聆
@memes3x2
Mon, Feb 3, 2025 10:06 AM
我覺得那個源頭的能力,或許叫想像力、應變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造力還是什麼奇怪的名詞,其實都是一件事,是這個時代最需要,但也最不知道該怎麼培養的能力。
因為我們的教育往往只會學徒制跟套公式這兩招⋯⋯
載入新的回覆
我們家洗碗機如果水濺出去流到底盤的話,洗碗機會暫停,直到水乾了才能啟動。
於是我在擺盤的時候,就會設想一下水流可能怎麼噴,然後放置時儘量避開這些可能的角度。
但這件事卻很難說明給其他人理解,除非你把它簡化成「在某些地方要遵守某些規則」的排放方式。
但設計這個規則太繁雜了,而且對於做事情比較隨便的老二而言,別說規則了,光是要遵守就是一個問題。
太座則簡化為「只要同時開除濕機,洗碗機就會比較正常」的規則。(因為很容易執行,所以大家也不在乎背後的原理,我猜測的確會減少濕度,只是連結還是偏薄弱)
但因為很難理解所以訂定規範,甚至還有迷信成分的演變⋯⋯儼然像是小社會的發展歷程。
再演變下去應該還會對照方位、時辰或者出現洗碗機的擬人符咒⋯⋯
困擾的點也在於這裡,我覺得「想像這事情可能會導致什麼結果」並不難,但卻常發現好像對很大一部分人而言是難的⋯⋯這裡頭當然包括很多元素。
但最後常不得不變成一堆規定,甚至愈來愈繁複的規定,再說了人家為何要聽你的規定?
於是你有三種選擇,一種是默默收拾善後或不理會,另一種是想辦法獲得團體內的話語權,還有一種則是把這些規範化結合傳說或其他元素散佈開來。
這已經接近玄學的信任了wwww
但如果噴到底部的話還是沒辦法,得要把除濕機的管子拉進去到縫隙除濕。
這大概就相當於:不知道原理,但似乎有用,也並不麻煩的習俗產生。
自己所在的教育圈尤其也能感受到,其實很多事的目標是固定的,工具就是這些,關鍵在於你「運用」的那個能力。
但你如果擅長於此,你會發現難以說明給其他人聽,只能設計成一個一個的模組(就好像大家猛做數學題型一樣),但就是⋯⋯模組多了就有人分類、套理論、套步驟細則什麼的,愈來愈繁複也就離初衷愈來愈遠。
因為我們的教育往往只會學徒制跟套公式這兩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