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an 29, 2025 4:04 PM
20
1
【閱讀/心得】
「手稿不會被燒毀。」
該怎麼評論《大師與瑪格麗特》才好?這是一部與我過去所讀的任何作品都截然不同的小說,在故事的前半部,我彷彿陷入了撒旦一行人製造的混亂漩渦之中,他們所到之處都造成軒然大波,漫無目的地搞破壞。撒旦的僕人們興致勃勃地在莫斯科搗亂,把盧布換成外鈔、在藝文人士出沒的公寓和餐廳放火、透過魔術騙走莫斯科婦女的衣服,讓她們光溜溜在街上跑,雖說是幹盡各種惡作劇,但又不致於是罪大惡極。
我想,我們不得不從頭開始講述這個故事,從那個起霧的黃昏說起。
(下收)
讀嘛讀嘛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an 29, 2025 4:06 PM
Wed, Jan 29, 2025 4:06 PM
劇情梗概
>
「臨別前,我還是想懇求您一件事:請您至少相信,魔鬼是存在的。」
故事從牧守湖畔開始,兩名莫斯科公民白遼士與伊凡邊喝著飲料邊聊天時,他們的對話吸引了自稱為沃蘭德的外國學者。沃蘭德對兩人似乎瞭若指掌,還預言白遼士將被一個女人給砍頭(稍後,白遼士便被女性司機駕駛的區間電車給碾斷了頭),並把伊凡搞得落魄不堪,甚至被關入精神病院。
在伊凡痛苦於自己是否真的精神錯亂之中,他遇到了一名自稱「大師」的病患。而自大師出場後,惡魔們的行動忽然有跡可循。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an 29, 2025 4:07 PM
Thu, Jan 30, 2025 1:43 AM
原來大師寫了一部小說,卻為此遭遇審查、陷害,因而淪落到精神病院囚禁,這一切的背後主謀即是
莫斯科文學聯會
(以下簡稱莫文聯),在第一章就慘遭橫禍的白遼士,便是莫文聯的書記。惡魔們的行為,幾乎都在針對這些與莫文聯有關的人。並且在大師的情人,女主角瑪格麗特出場後,她對莫文聯的怒火,憤怒的心音指認出花園街上的住戶們是「迫害大師的人!」時,也側面應證了惡魔們並非亂槍打鳥。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an 29, 2025 4:07 PM
Thu, Jan 30, 2025 3:57 AM
不同於對待其他莫斯科市民的虛與委蛇,惡魔們奉瑪格麗特為座上賓,甚至請求她擔任他們晚宴的女主人,並答應實現她的一個願望。瑪格麗特的願望自始自終只有一個:與大師重聚。
在晚宴結束後,撒旦履行了約定,讓這對苦命戀人團圓。可撒旦為何唯獨對這對戀人如此「大發慈悲」呢?原來,他們希望能藉由大師的手稿,讓受困於千年的般雀・彼拉多得到解脫。
這名囚犯是何人,又犯了什麼罪行?他是耶路撒冷總督,給一名來自拿撒勒的年輕人判了死刑,那名年輕人名叫耶舒阿——即是耶穌。這一切恰巧是大師所寫的小說內容。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an 29, 2025 4:11 PM
Thu, Jan 30, 2025 1:44 AM
失去信仰的城市
>
「我對他們說,舊信仰的神廟將會坍塌,一個信奉真理的新神廟將會取而代之。」
在四處搗亂以前,撒旦一行人早早就說出他們來莫斯科的目的:
來看看莫斯科人是否有所改變?
而他們的實驗成果著實淒慘,莫斯科已淪為失去信仰的城市。
對比大師的手稿,這可謂格外諷刺,手稿上,基督教這個嶄新的信仰即將升起,可現實的莫斯科,信仰已在這城市凋零。人們相互猜忌,相互算計,即便早上和你打招呼的鄰居突然失蹤,也不會有人過問。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an 29, 2025 4:12 PM
Wed, Jan 29, 2025 4:13 PM
共產主義是極度物質的,摒棄舊時代讚揚的美德與信仰,對性靈嗤之以鼻。嚴格的審查制度限制了創作與出版的自由,藝文創作者們也成為政治宣傳的工具,藝術中不見對人性的探討與展現,只剩下對體制的歌功頌德,清明與正義之聲注定遭到封禁。
莫斯科變得如此世俗而醜惡,對應到大師筆下的耶路撒冷也是如此:總督彼拉多為了保住自己的官途,將傳教的耶舒阿判以死刑,對待暴力肇事的罪犯卻輕放過——無論何時何地,在極權的面前,思想竟都比實際的暴力更為可怕。
沃蘭德雖為撒旦,可他出現在故事中的目的,卻是要證明「上帝」的存在,並解救受困的靈魂(大師、瑪格麗特,以及般雀・彼拉多),只是他是以撒旦的手腕。他玩弄人性的貪婪與虛榮,但並沒有從中得到快樂,甚至為此苦惱。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an 29, 2025 4:15 PM
從流浪漢成為傻子
年輕氣盛的「流浪漢」伊凡・尼古拉維奇,有如俄羅斯在十九世紀文學中流行的「多餘人」的共產社會版本:接受高等教育卻心靈空虛、好高騖遠且憤世嫉俗,而在共產思想的薰陶下,他信奉理性與唯物主義,對神秘之事半信半疑。
在故事開頭,他與白遼士聊天的主題正是「證明基督並不存在」。
在精神病院「療養」期間,伊凡逐漸獲得內在的平靜,意識到自己的缺陷,甚至不願意離開病院,直到撒旦一行人離開了莫斯科,他才被釋放。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an 29, 2025 4:15 PM
在所有遭到惡魔橫禍波及的人之中,只有重拾信仰的伊凡得到某種程度的寬恕。考量到書中有多個字音字義的雙關語,以及伊凡這個名字在俄羅斯民間故事中的重複出現,「流浪漢伊凡」對應的或許是「傻子伊凡」這個角色。
「傻子伊凡」人如其名,老是闖禍卻又好運得救,正如「流浪漢」一樣:雖然被關進精神病院,卻因此躲過惡魔四處點火,並遇見讓他的靈魂獲得救贖機會的大師。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an 29, 2025 4:28 PM
Wed, Jan 29, 2025 4:28 PM
愛使人得救
大師與瑪格麗特是這座荒誕的城市裡,唯一可貴的真情。瑪格麗特擁有世俗認定的美好生活:真心愛她的科學家丈夫、獨棟房子,還有女傭打理家中大小事,可她的心始終在為失蹤的愛人哭泣,這一切的完美生活對她而言宛若牢籠,一點一點抽乾她的靈魂,那好不容易因為遇見大師而活起來的靈魂。
大師因為小說遭到惡評、以及莫文聯的打壓,選擇躲入精神病院,軟弱的他不願拖累瑪格麗特。若非瑪格麗特充滿毅力地等待,鋌而走險選擇接受撒旦的邀請,兩人此生恐怕再難相見。
縱然大師的良善使他看起來軟弱不堪,但也是他的良善與信仰,讓瑪格麗特重拾對生命的熱愛,也得以解救受困的彼拉多。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an 29, 2025 4:28 PM
布爾加科夫選擇讓這對愛侶在重逢後又死去,離開道德腐敗的莫斯科,抵達永遠的家園安居,他們才算真正「得救」。
多年後,成為大學教授的伊凡在夢中得到啟示,他夢見大師與瑪格麗特告別了塵世,踏上通往天國的階梯。伊凡痛哭失聲,他意識到,這世間再無這樣真摯的情感,他此生都不會遇見大師與瑪格麗特這樣靈魂共鳴的愛。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an 29, 2025 4:29 PM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an 29, 2025 4:49 PM
其實對《大師與瑪格麗特》還有更多心得想分享,從撒旦一行人的角色設計、時代背景,到作者布爾加科夫本身,每一個都可以單獨拉出來細聊,但這篇心得真的拖太久了,再寫下去可能又是一年了(太誇張)
蓮蓮🕯️手感之神請坐下
@lotusy1112
Wed, Jan 29, 2025 4:49 PM
總之先生出一篇,之後重讀再寫第二篇細聊
載入新的回覆
「手稿不會被燒毀。」
該怎麼評論《大師與瑪格麗特》才好?這是一部與我過去所讀的任何作品都截然不同的小說,在故事的前半部,我彷彿陷入了撒旦一行人製造的混亂漩渦之中,他們所到之處都造成軒然大波,漫無目的地搞破壞。撒旦的僕人們興致勃勃地在莫斯科搗亂,把盧布換成外鈔、在藝文人士出沒的公寓和餐廳放火、透過魔術騙走莫斯科婦女的衣服,讓她們光溜溜在街上跑,雖說是幹盡各種惡作劇,但又不致於是罪大惡極。
我想,我們不得不從頭開始講述這個故事,從那個起霧的黃昏說起。
(下收)
讀嘛讀嘛
> 「臨別前,我還是想懇求您一件事:請您至少相信,魔鬼是存在的。」
故事從牧守湖畔開始,兩名莫斯科公民白遼士與伊凡邊喝著飲料邊聊天時,他們的對話吸引了自稱為沃蘭德的外國學者。沃蘭德對兩人似乎瞭若指掌,還預言白遼士將被一個女人給砍頭(稍後,白遼士便被女性司機駕駛的區間電車給碾斷了頭),並把伊凡搞得落魄不堪,甚至被關入精神病院。
在伊凡痛苦於自己是否真的精神錯亂之中,他遇到了一名自稱「大師」的病患。而自大師出場後,惡魔們的行動忽然有跡可循。
在晚宴結束後,撒旦履行了約定,讓這對苦命戀人團圓。可撒旦為何唯獨對這對戀人如此「大發慈悲」呢?原來,他們希望能藉由大師的手稿,讓受困於千年的般雀・彼拉多得到解脫。
這名囚犯是何人,又犯了什麼罪行?他是耶路撒冷總督,給一名來自拿撒勒的年輕人判了死刑,那名年輕人名叫耶舒阿——即是耶穌。這一切恰巧是大師所寫的小說內容。
> 「我對他們說,舊信仰的神廟將會坍塌,一個信奉真理的新神廟將會取而代之。」
在四處搗亂以前,撒旦一行人早早就說出他們來莫斯科的目的:來看看莫斯科人是否有所改變?而他們的實驗成果著實淒慘,莫斯科已淪為失去信仰的城市。
對比大師的手稿,這可謂格外諷刺,手稿上,基督教這個嶄新的信仰即將升起,可現實的莫斯科,信仰已在這城市凋零。人們相互猜忌,相互算計,即便早上和你打招呼的鄰居突然失蹤,也不會有人過問。
莫斯科變得如此世俗而醜惡,對應到大師筆下的耶路撒冷也是如此:總督彼拉多為了保住自己的官途,將傳教的耶舒阿判以死刑,對待暴力肇事的罪犯卻輕放過——無論何時何地,在極權的面前,思想竟都比實際的暴力更為可怕。
沃蘭德雖為撒旦,可他出現在故事中的目的,卻是要證明「上帝」的存在,並解救受困的靈魂(大師、瑪格麗特,以及般雀・彼拉多),只是他是以撒旦的手腕。他玩弄人性的貪婪與虛榮,但並沒有從中得到快樂,甚至為此苦惱。
年輕氣盛的「流浪漢」伊凡・尼古拉維奇,有如俄羅斯在十九世紀文學中流行的「多餘人」的共產社會版本:接受高等教育卻心靈空虛、好高騖遠且憤世嫉俗,而在共產思想的薰陶下,他信奉理性與唯物主義,對神秘之事半信半疑。
在故事開頭,他與白遼士聊天的主題正是「證明基督並不存在」。
在精神病院「療養」期間,伊凡逐漸獲得內在的平靜,意識到自己的缺陷,甚至不願意離開病院,直到撒旦一行人離開了莫斯科,他才被釋放。
「傻子伊凡」人如其名,老是闖禍卻又好運得救,正如「流浪漢」一樣:雖然被關進精神病院,卻因此躲過惡魔四處點火,並遇見讓他的靈魂獲得救贖機會的大師。
大師與瑪格麗特是這座荒誕的城市裡,唯一可貴的真情。瑪格麗特擁有世俗認定的美好生活:真心愛她的科學家丈夫、獨棟房子,還有女傭打理家中大小事,可她的心始終在為失蹤的愛人哭泣,這一切的完美生活對她而言宛若牢籠,一點一點抽乾她的靈魂,那好不容易因為遇見大師而活起來的靈魂。
大師因為小說遭到惡評、以及莫文聯的打壓,選擇躲入精神病院,軟弱的他不願拖累瑪格麗特。若非瑪格麗特充滿毅力地等待,鋌而走險選擇接受撒旦的邀請,兩人此生恐怕再難相見。
縱然大師的良善使他看起來軟弱不堪,但也是他的良善與信仰,讓瑪格麗特重拾對生命的熱愛,也得以解救受困的彼拉多。
多年後,成為大學教授的伊凡在夢中得到啟示,他夢見大師與瑪格麗特告別了塵世,踏上通往天國的階梯。伊凡痛哭失聲,他意識到,這世間再無這樣真摯的情感,他此生都不會遇見大師與瑪格麗特這樣靈魂共鳴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