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沾
大過年的,先把工作丟一邊。最近除了很夯的 DeepSeek 實際成本與技術挖掘(個人沒有 AI 相關技術背景,所以只看很淺顯的)外,就是做一些讓自己看了會很開心的事,比方說

SteamDeck 支援 FSR 3.1 的 Frame Generation (禎生成)。

Frame Generation 簡單來說,就是讓顯卡每秒能算出來的張數,透過這個技術,用相對簡易的方式,在各張數之間再多插個幾張,讓畫面更加流暢。

Windows 可以透過 Lossless Scaling 這個 Steam 上花個100台幣出頭就能買到的 app 簡單做到,是讓老電腦能延長壽命的好東西。

不過這次重點在 Steam Deck,內建的作業系統是 Linux 核心的 SteamOS,如何做到?下收~~
沾沾
注意:我個人不為下列描述的內容做任何擔保與背書

方法一:安裝 Decky Loader,這是對付大多數使用 Unreal Engine 遊戲最簡單的方式
Steam Deck OLED / New Frame Generation Plugin for De...
目前 Decky Loader 是 0.4 版,照這支影片的做法去做就行。

第二個是使用 OptiScaler,安裝比較麻煩,而且需要針對每一個想要使用的遊戲各別操作一次,但能透過內建的 UI 去改變設定(例如是否開啟 Frame Generation) 是相較 Decky Loader 下較棒的點,而且有些 Unreal Engine 的遊戲得用這個才能順利執行,例如 幻獸帕魯
Palworld FREE FSR 3.1.2 Frame Generation Optiscaler ...
沾沾
Decky Loader 與 OptiScaler 的做法,都是讓不支援 DLSS 的顯卡/顯示晶片能在遊戲中看到 DLSS 選項被開啟,去設定 DLSS 的顯示品質(效能/平衡/品質這類大方向的,或是其他細部設定),設定會對應套用在 FSR 3.1 上,所以若遊戲本身只有支援較舊版本的 FSR,記得改去設定 DLSS 而非遊戲中顯示的 FSR。
沾沾
Decky Loader 的好處是裝好後沒有什麼需要額外調校的地方,對懶人很方便,但沒有什麼方式能額外調整,若遇到安裝後畫面全黑的狀況,就只能忍痛移除。

OptiScaler 則內建 FSR 2.1、FSR 2.2、FSR 3.0 與 Intel 的 Xess 技術可供選擇,還有 Debug 畫面可以讓人反覆確認設定是否能正確套用,能調到顯示得出正確內容。

我個人的使用方式:在 Youtube 上搜尋 Decky Loader Steam Deck 跟遊戲英文名稱,看到有人展示就表示 Decky Loader 有支援,直接把 Decky Loader 裝起來再去遊戲設定 patch。

我自己是玩幻獸帕魯,發現 Decky Loader patch 之後畫面一片黑,才發現 OptiScaler 可以使用。
沾沾
感謝你看到這邊!最後是 OptiScaler 的呼叫方式:先在 Steam Deck 中選擇遊戲,在該遊戲中設定搖桿按鍵,將背板的其中一個不常用按鈕設為鍵盤數字鍵中的 Insert 鍵。遊入遊戲後按下該按鈕,就能呼叫出 OptiScaler 的 UI 去進行設定。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