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T1
官方帳號上那些無數的紀錄片裡,反覆提到的「磨難」這個關鍵詞,讓人深深記住了那段輪換的日子。
主力競爭的系統,或者所謂擴大戰略選項的理由,聽起來都很有道理。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需要成熟的粉絲文化,以及俱樂部的快速且果斷的應對。
ಠ_ಠ
原文:
톰과 임제리🕯️ (@Tomimjerry) on X
以下全是gpt翻譯。
有任何錯處懇請指正。
ಠ_ಠ
近期這個帳號可能不會有太多推文更新。
這幾天一直反覆回想最近的事情,思考自己的判斷是否有誤,
但無論怎麼想,我都覺得這樣是不對的。

回頭看,我看《英雄聯盟》這款遊戲並成為T1的粉絲,差不多已經快10年了。
在這段時間裡,見過無數次選手的更替和變動,更不用說,這個帳號本來就是以T1的打野Tom(임재현)為中心經營的,那位因「톰톰벵벵벵」這個外號而聞名的選手。
現在提起這個稱號,或許能笑著說出來,但當時,這絕對不是一件能一笑置之的事情。
這就是第六人的現實。
ಠ_ಠ
不停地被比較、被衡量,甚至給不懂遊戲的人提供了貶低選手的理由。
回想2015年春季總決賽,Tom三場比賽全勤,並以壓倒性勝利結束了比賽。
但結果呢?
所有人記住的依然只是「톰톰벵벵벵」。
事情從未改變過。
一個人的成功,必然伴隨另一個人的犧牲。
我們在2021年夏季賽時不就已經看到了這樣的過程嗎?
T1官方帳號上那些無數的紀錄片裡,反覆提到的「磨難」這個關鍵詞,讓人深深記住了那段輪換的日子。
ಠ_ಠ
主力競爭的系統,或者所謂擴大戰略選項的理由,聽起來都很有道理。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需要成熟的粉絲文化,以及俱樂部的快速且果斷的應對。
事實上,選手名字被寫在弔唁花圈上,
並被送到選手本人眼前,還有要求選手退隊的卡車抗議,
社群裡充斥著的惡評至今仍未受到有效制裁,反而持續傷害著選手。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公告,也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卻讓二軍選手被提拔上場,這對我來說完全無法理解。
官方帳號沒有發布公告,我只能去看教練的採訪,但即便如此,也沒有得到清楚的解釋。
ಠ_ಠ
儘管我試著以最大的包容心去想,
也許他們想藉著不屬於正式聯賽的比賽來評估二軍選手的能力,或者衡量隊伍的總體實力……
但根據過去的採訪和俱樂部的應對來看,主力競爭似乎是無法避免的。
而我無法擺脫這種感覺——這種情況對選手們來說只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主力競爭系統會給兩位選手都帶來巨大的壓力和負擔。
對於新晉升的選手來說,可能會被標籤為「連這點都做不到嗎?」;
而對於現有主力選手,則可能不斷被拿來比較:「他連這個都能做到……」。
在這個過程中,選手可能承受的傷害與產生的裂痕,
俱樂部和教練團恐怕都無法阻止。
ಠ_ಠ
我還記得被譽為「第六人成功案例的先驅」之一——李知勛(Easyhoon)選手的訪問:
「對於有實力卻無法保障主力位置的選手,該怎麼辦?」
他的回答是:「某種程度上的犧牲是必要的。」
他說:「我決定轉會的原因並不是隊友或教練團。那個決定是在我們打完世界賽四強賽後做出的。
在大舞台上,我抓住了機會,參與了第一場和第二場比賽,表現都很滿意,
因此我以為自己能參加第三場比賽,但我卻被替換下場。

當我離開舞台,而相赫(Faker)登場時,全場都在高喊『Faker』的名字。
走下舞台時,我腦中充滿了各種想法:
『我在這支隊伍中到底有什麼意義?』
ಠ_ಠ
『最終,人們想要的只是Faker吧……』
回想起來,今年打過的每一場比賽都是荊棘滿佈的道路。
如果在CJ Entus的比賽、LCK決賽或世界賽中,少打一場重要比賽,
我又會被拿來和Faker比較成什麼樣子呢……現在,我只想卸下這個重擔。」
ಠ_ಠ
這段訪問帶來的感受至今仍歷歷在目。
當得知李知勛選手轉會的消息時,我無法掩飾內心的惋惜,
也為自己當時的想法感到羞愧。

過去的我完全不知道選手們在怎樣的煉獄中逼迫自己,只顧著高興,真是讓人羞恥。
但現在我明白了,我們不都是這樣嗎?

或許,在電競成為真正的運動的過程中,
為了提高競爭力、擴大賽場規模,主力競爭是時代的必然潮流。
有時我也會懷疑,是不是只有我在這股潮流中落後,還在無理取鬧呢?
ಠ_ಠ
但是,至少在連最基本的選手保護都沒有實施的情況下進行的主力競爭,
我認為這絕對不會是好的方向。

不管是對於新晉的選手,還是對於堅守位置的現有選手,都是如此。
我真心希望俱樂部能盡快清醒過來,
對選手們受到的無差別惡評迅速採取措施。

希望Smash選手和Gumayusi選手都不會受到傷害,
能保持健康的心態,平安地繼續自己的職業生涯。
ಠ_ಠ
——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