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苓膏~
Facebook
年前大掃除的時候,從倉庫房找到了我以前幫老爸保存的剪報本。其中有一篇剪報是馬英九時代「聯合報」的報導,標題是:「高雄人鬱卒:觀光客怎麼不來?」(聯合報A6版,2010年12月24日)。大家現在看到這個報紙標題,如果不看年份日期,應該都會想說你在開什麼玩笑。

「聯合報」在2010年質疑高雄怎麼都沒有觀光客來的時候,正是陳菊當高雄市長的時代,也是國民黨想急著藉由增加中國直航航班來拼觀光人口數也沒在管觀光品質的嚴重傾中時期。
掰噗~
No good, Bob (nottalking)
~龜苓膏~
當時馬英九主政下的國民黨政府不但刁難高雄的統籌分配款,不增加分配比例,多次杯葛阻擋高雄捷運預算,270幾萬人口數的高雄還只被分配到260幾萬人口數的台北六分之一數量的勞健保費,甚至還要高雄去承擔原來升格五都前廣大縣區的全部負債,最後還在2009年高雄辦世界運動會的時候,故意砍掉世運的預算,更別提國民黨長期以來是怎麼刻意把高汙染、高危險的產業都留在高雄,把預算跟重大建設都留給台北的重北輕南政策。

高雄就像一個被國民黨打斷腿的人,還整天被統媒「聯合報」發特刊嘲笑「瘸子」。中國政治那套「玩壞了再嫌你爛」的公式就在國民黨完全執政下一直在高雄與中南部縣市重複運作。養女般的陳菊當時在沒有錢的情況下還能生出漂亮的世運場館還風光辦完世大運,只能說實在不簡單,就像腿上被故意綁了鉛塊的人還能跑贏毫無負擔的選手一樣不簡單。
~龜苓膏~
所以高雄是怎麼從「觀光客怎麼都不來」進化到「觀光客一直來」呢?簡單說,就是高雄人讓民進黨在高雄長期執政,所以才能讓重大建設在合理預算的控制下延續下去並且持續累積進階。就算不小心選了個韓國瑜出來,也能很快地就把對方罷免掉,加上中央民進黨執政四任總統(陳水扁加蔡英文)所帶來的中央地方經費重分配、港市合一計劃、前瞻基礎建設計劃與大南方計劃才稍微扭轉了南北失衡的狀況,給高雄帶來了全新改造的向上契機。

高雄的改變,連我這個台北倯去年都跟家人與朋友連跑高雄三趟,看小鴨看鹽埕看海音看港市看得目瞪口呆,驚訝高雄的進步神速與整個國際海洋港市的景觀規劃與呈現。這個高雄已經不是二十年前我參與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策展時的那個高雄,也不是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去高雄那個愛河發臭、汙染嚴重、飲水堪憂的高雄。
~龜苓膏~
原因很簡單,就是高雄人總是能做出正確的政治選擇,沒有讓國民黨在吳敦義之後有任何肆虐高雄的機會(除了韓國瑜,但是也罷免掉了)。

現在藍白立委又聯手搞了個「財劃法」,重蹈當年國民黨糟蹋高雄的重北輕南覆轍,甚至還胡亂刪除許多必要的預算,造成各種施政窒礙難行。台灣人能做的,就是像當年罷免韓國瑜的勇敢高雄人一樣,把這些阻礙台灣進步的國民黨立委都罷免掉,才能確保台灣繼續向上發展並且往好的方向改變。

罷免害台立委詳情請見下方留言。
~龜苓膏~
罷免害台立委,請看這裡。
罷免民主快餐 aka 罷免新手懶人包 | Linktree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