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fire
https://imgs.plurk.com/QG9/45i/lxVAgwgf4WhDFAjZ0PWt1uFW3uR_lg.jpg
這份調查的「機構效應」應該不小:許多立委辦公室其實都很賭爛公督盟,原因是這個基金會的運作方式「很大牌」:每會期都是發個公文要求立法委員辦公室主動依照他們提供的Word檔格式一條一條地讓助理去Key In自己的相關資訊 (法律案、預算案、臨時提案、主決議、記者會、公聽會、協調會....),助理每天要忙的事情都不見得做得完了,還要額外花一堆時間幫你這個基金會整理作業。

換句話說,這個基金會的評比資料全都是由各立委辦公室繳上來的為base,如果一開始就不甩這份文,那這個基金會只能讓底下的員工或志工上立法院官方系統去搜索,但這份系統就連國會助理想要去找出特定日期的特定案件都未必能信手捻來的狀況下,可想而知搜索來的資料一定有不少錯漏。
skyfire
作業交上去了,各家回答的精細度當然是參差不齊,結果就是「認真作答的辦公室往往就會明列年度優秀立委」之列,所以就我所知,以前確實有立委專就公督盟的作業在認真執行,然後每年都要拿個「優秀立委」的獎牌回鄉去告訴父老鄉親「我被肯定了、請大家與有榮焉繼續支持」。而這種狀況多半發生在新科立委及有志繼續攀高位的立委辦公室。
skyfire
考量公督盟成立的時間點(2007/04月),當時已經屬於阿扁執政後期,緊接著發生倒扁運動、綠營因扁案衝擊在20008大選輸到只剩30餘席,藍營緊接著執政了八年,所以伴隨公督盟成長的前10年會甩他們的大多都是在野黨立委,也因此長期下來獲獎的泛綠立委往往多過泛藍立委,到後來藍營也普遍認為公督盟對泛藍不友好。但試想當年政壇的那個時空環境:藍占多數,確實有不少立法品質低下、預算不認真審等諸多狀況,反之民進黨歷經2008年之後扁案的谷底,當時確實是努力想要振作,兩相對比之下,公督盟公布的評比結果當然幾乎都是綠多藍極少。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