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最近和友圈在聊文化文創補助的部分,特別是台漫,畢竟自己也是半個創作者,覺得在社群討論上開始有盲區越來越大的感覺,重點慢慢被移往出版成本和作者有多辛苦的方面,就...完全搞錯

想讓產業發展起來,就要先有消費行為,要讓台漫成為消費市場的可選擇項目
台漫之所以會死在成為流行文化的路上,政府補助不夠不是問題、也不應該是問題

在自由市場上,把成敗歸咎於政府,本身就是很荒誕弔詭的事

很多台漫作者大都沉浸在日漫帶來的興盛錯覺
以為台灣已經不需要著重生產娛樂級產品,而普遍充滿各種說教臭
要嘛是想補償成長過程的人際缺憾,要嘛是想在親友間抬得起頭
刻意挑沉重艱澀、充滿大道理的主題去畫,逮著機會就站在作者制高點瘋狂說教

購買需要衝動慾望
而購買衝動最強盛的年紀,偏偏就是最討厭人說教的年紀,讀者想要的,是花錢買快樂,不是買課本
pie4879
台漫作者一堆說教只是因為有台灣價值最好領補助吧
squid82
就算是台灣本土題材如果劇情很好相信讀者也願意買單啊
ಠ_ಠ
pie4879: 唉...「領補助」這個動作的水太深,我就先沒講
soba3192
噗主根本不知道完全的自由市場長什麼樣子
soba3192
而且把面向不同客群的東西混在一起講
也難怪是需要衝動的年齡ry
shabu5808
哪個年紀喜歡說教啊?
ಠ_ಠ
soba3192: 面向不同客群不是你題材狹隘、劇情枯燥的藉口
ಠ_ಠ
shabu5808: 呃...有的人喜歡吧
就那種特別愛博師長歡心的
shabu5808
反正,近幾年想通了
台灣文創又不需要讀者跟觀眾
不要把自己想得太重要
ಠ_ಠ
squid82: 台漫作者普遍腳本很弱...
witch3828
我覺得畫BL比較容易打入市場,畫本土題材要打入市場滿難的,除非作者本身有知名度或畫技高超,以前買過左萱的神之鄉
pie4879
台灣真的有實力的都直接找人翻譯去日本市場了
witch3828
然後畫漫畫的成本太高,台灣好像比較沒甚麼適合投稿連載的地方?
witch3828
沒出版之前還不知道賣不賣作,一本畫完作者大概都餓死在路邊了
ಠ_ಠ
witch3828: 確實,食色性也,美食、情慾漫畫一直都是日漫在各種經濟波動下都還能維持穩定銷量的項目

但美食非常吃畫工,分鏡呈現手法也很考究,在漫畫圈裡算是重勞動,算是台漫作者的普遍弱項

情慾則....嗯,你也知道
畫長篇很難找出版社,畫短篇成本不如去場次
witch3828
目前我自己圈子比較熟悉成功的印象,就是在同人圈內先打響知名度的
celery1643
出版社也傾向找有人氣的作者
witch3828
也就是說台灣現在偏向於
成功->畫漫畫
而不是
畫漫畫->成功
witch3828
我自己是這樣的感覺
ಠ_ಠ
witch3828: 以我自己跟出版社交手過的感受來說,名氣其實比較其次,主要還是在很難遇到能明顯感受到吸引力的作品
ಠ_ಠ
fries6604: 嘛...見多了
mint1216
台漫沒什麼成功路徑,或者說就連你想要內卷也沒地方給你卷
pie4879
不過分鏡本來就是最難的,連日本也一樣,台灣又不太有這方面的教學傳承
pie4879
還有大叔劍聖,原作劇情沒到不好但漫畫實在強
ಠ_ಠ
fries6604: 畢竟現在坊間在教漫畫的所謂老師,其實是吃滿時代紅利最幸運的一群
他們踏進職業圈的時候雖然沒到隨便畫就能賣錢,但遠遠不是現在這種萬家爭鳴的戰場能比的

不然叫他們現在出一本商業級娛樂漫畫試試,我想應該是沒人敢跳
pie4879
fries6604: 我不是說他們沒有,我是說就算在日韓美市場好的分鏡畫家也是少數啊
ಠ_ಠ
pie4879: 沒錯,漫畫真的是很全面很講究的工藝
外國作者的創作足跡通常是先練基本功,在學生時期就學分鏡學物件學場景,當你的工具齊了,故事才上得了台
ಠ_ಠ
mint1216: 想看卷不卷得動,目前最容易測水溫的平台大概就網漫,但前提是要有功力去卷...
fish9431
我感覺現在很多作者、讀者粉絲很玻璃心,難以接受別人說不喜歡作品,但這其實不是好事
ಠ_ಠ
fish9431: 我也覺得很奇怪
有心練畫的都知道,在客觀前提上願意講得越不留情的人其實才是在幫你
(接不接受紅線是另一回事)
juice4467
阿姨年紀比較大,
我自己當年觀察台灣人是很重視視覺享受,畫師地位>寫手,
又台灣人也很崇外賤台,願意給外國人掏錢,就是不願支持台灣製造,會支持台灣製造就只支持前幾名的大手(跟風),只有大手活得下去,其他中階底層創作者全部死光
再後來政府推崇台式風格,創作風格變得很侷限,不是台式風格的只能去別國發展,不然就用愛發電,發展到現在就只有文青或台式風格能領補助
juice4467
忘了說寫手生態是上述這樣
畫師生態比較不瞭解,但畫師地位確實比寫手高,也更容易百花齊放
ಠ_ಠ
juice4467: 別說年紀大,扎心,我的背都要捅穿了
其實還是有例外,但,就真的是例外
而且台灣人很容易極化思考,做什麼都容易朝極端例子去自我催眠,想在自己身上復刻非典型路線

這不是壞事,但前提是得真的有那個實力
juice4467
ಠ_ಠ: 是我年紀大啦,跟我同年齡的根本不看噗浪了,都專注在職場和家庭了,沒人會聊當年的夢想了
當年我放棄時,最有錢的漫畫出版社都只能主推一個台灣作者了,小說出版社有在支持台灣作者,但不是買斷,就是初刷3000本賣不完,寫手根本用愛發電,市場會萎縮或是投政府所好根本不意外
juice4467
ಠ_ಠ: 畫師環境比較不清楚。
但台灣寫手有實力的還不少,但就台灣人捨不得掏錢,看免費的看免費,或是只肯掏錢給翻譯作品。
台灣寫手作品的豐富度和功力不比日韓歐美差,但台灣人就不買單。
而中國創作市場之所以能存活就靠她們人口多,只要配合政府禁令,中國人民很願意支持她們的娛樂產業,寫手就還能活下來,還能繼續創作
juice4467
事到如今也不會說都是台灣人的錯
我覺得就是台灣人的命,都得出國拼出個名號,才會被台灣人重視,就當民族性或歷史共業吧
ಠ_ಠ
juice4467: 唉…確實大環境就是這樣
gin4020
雖然這位推主以前講的我不見得都認同 但這次真的滿一針見血,剛剛看到其他旅人po,我也分享到這噗
https://images.plurk.com/2hmqilxPdBL7p0JIq7pOfL.jpg https://images.plurk.com/4Q24uT2KEvLa1TsVHZe7pY.jpg
mars2107
請問噗主看過哪幾部台漫可以舉出來說明一下嗎?我看看有沒有一直在榜單有名,但就是噗主說的那樣說教感很重畫的又不怎麼樣的作品。
蠢羊的就不用ㄌ。
ಠ_ಠ
gin4020: 我的認知裡,補助也應該是一股由背後向前推的助力
而不是成為綁著食物的項圈
olive5878
gin4020: ಠ_ಠ: 中肯 我也這樣想
ಠ_ಠ
mars2107: 我接觸台漫有追到連載的,最早大概是麥人杰、湯翔鱗、呂水世、周顯宗那個世代,族繁不及備載
現在主要有在看的就高永、黃色書刊和葉明軒
哦,還有我們宗成哥
shrimp2557
分享一些以前上過台漫課程的心得,老師大多還有在噗浪活動,不過是十幾年前的課程,如果近年有改變還請指教。
總體流程是先規畫故事大綱、人物設定、前1~3話分鏡草圖,如果老師覺得主題不有趣就打回票重新構想,主題過關就給分鏡跟人設的建議,不過大致上都不會太干涉作者的內容,然後很注重一個作品的完整度。
shrimp2557
台漫的作品水準,如果日本出版的程度劃成1~10分,正規出版的台漫大概有4~6分的水準,會覺得要跟日本的前10~20%競爭很不公平,所以要多給台漫鼓勵。
shrimp2557
我以前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我感覺近幾年台漫小圈圈越來越嚴重,台漫圈子很小,幾個老師大家都很熟,說真的,我不覺得他們有想要跟日韓競爭的感覺,我知道一些同時在畫台漫跟同人的作者,你可以感覺到那個創作熱情真的有差,畫正規連載作品就是交作業,很像你跟政府接案然後完成那樣,更多作品不是死於跟日韓市場競爭,而是自己就沒動力去完成…
shrimp2557
我不是台漫圈子,只是曾經嚮往過的學生,是邊緣中的邊緣,單純分享很久以前接觸過的心得。
文化部近年來確實有想跟影視結合,我想確實是比漫畫單打獨鬥好些,但影視這塊要出頭也是很不容易…
fish9431
shrimp2557: 覺得課程內容有點眼熟
有幾個我曾經覺得相對客觀的老師,在這一波的反應也讓我感到價值觀差異,默默退追了(好幾位都追蹤超過十年了,唉)
shrimp2557
個人觀點是,勤勞的創作者是比較容易成功的,除了曝光度以外,讓讀者有不會斷尾的安全感也很重要,台灣沒有很強的編輯是一回事,願不願意聽編輯意見又是另一回事了
seal1726
台灣小說能出版的像御我,也是一本書拖很久,完全沒有中國那種筆耕不輟的高強度競爭力,等到新一集出版後,早就忘記前面劇情了
seal1726
買過《守娘》,是追蹤的繪師所作,衝著封面畫技買,上集看完後沒留下多少印象,劇情感覺沉重謎語(被哥哥照應不想結婚的女主、神秘有法力的大姐、女性苦命死去成為懸案),想想我一個社畜實在沒心力閒暇時再看女人的苦難,就沒動力買下集了因為是電子書也出不掉
shrimp1415
但台灣有很多單本或集數較短的小說,蓋亞、鏡文學、聯經、秀威資訊、大塊、獨步、台灣角川都有這樣的本土創作,內容文筆也比較偏向大眾文學,如果沒有非長篇不可的話,我覺得也可以給這些作品一些機會。
pie4879
御我早期也是不拖的,紅了後就(
fish9431
看她的拖成那樣,真的很慶幸自己國中時就受不了她的文筆而沒入坑……
witch3828
現在劇情比較有印象的大概是國中的時候蠻紅的噩盡島
fish9431
台輕喜歡的不多…感覺我喜歡的黑天使的告白(單冊),和三位輕小說天后的作品比起來,應該沒什麼人看過
weasel1070
喜歡罌籠葬...當時還努力打工賺錢買實體書買新版買日文版還有後來的有聲書也心一橫買了...我也曾經很愛台灣作家,但鮮網倒了之後真的都不知道該去哪看,作家們的筆名可能也會換,如果是去別的平台發表也不知道在哪裡,要是可以,我也想繼續看台灣作家的作品啊
seal1726
鮮網老闆罪該萬死
fish9431
真的是自從鮮網收了之後就很難認識新的商業書作者了
載入新的回覆